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务管理专业结合了多个领域里的理论知识,实践性与专业性很强。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往往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形成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就此问题,本文旨在针对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及思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实践
一、高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其涉及到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对实际运用及专业性要求很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灌输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造成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差。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
1.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完善理论教学模式。
1.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学生系统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才能使实践类课程的展开更有意义与价值。因此,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应该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理念,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形成系统性,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因此理论课程的教材应该减少枯燥乏味的论述,增加不同行业的真实案例,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同时,理论课程的考核设计也应该进一步优化。题目的设计应该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部分,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充分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及运用能力。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状况讯息万变,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诸多方面也紧随市场动向而变化。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应该及时与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接,使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时效性更强。例如,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已于今年5月份在全国各主要行业全面铺开,营业税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应紧随这一重大改革事件及时调整,删减旧税制内容加强增值税的教学比重。
2.2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要求,反映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开放式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应整合、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突出“应用性、专业性、自学性”的特点,并添加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就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设置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主要内容可包括:学习指导,教义课件等课程资源下载,社会性资格考试的模拟测试,课程内容的拓展资料,财务管理实务的模拟实训,就业指引以及财务法规政策汇编查询等等,适合学生自学的具有特色的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强,与实际业务联系紧密等特点。虽然目前各高校在该专业上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均已形成各自的系统模式,但是适应财务管理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完善。传统的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暴露出很多的不足。例如:学生的会计实务环节薄弱,对财务工作的认知只是理论层面上,在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时不知所措;学生对财务管理错综复杂的理论关系理解不透彻,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结果在工作岗位中出现了学历与工作能力不成正比的情况。因此,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应该积极完善自身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质量,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于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要改变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财务管理是多领域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比重对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培养适应财务管理领域需求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明确自身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据此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建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是以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为途径,促进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实行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课程的被动地位,通过参与各色案例的相关讨论,不仅能调动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通过形象化、多样化以及趣味性强的案例内容,强化加深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各种概念及理论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的教学案例原型基本上都来源于真实的企业,案例的很多细节也保持了其真实性。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间接的获得了实践的经验。
3.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保障,高校应该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相关的投入力度。鉴于目前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展困难较多,一些省市的高校采用通过与政府合作的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高校创业孵化园等。这些高校主导建立的创业机构,一方面可以帮助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又可以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这种方法为解决高校如何建立实践基地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思路。高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与深处市场大环境中的校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中,学生不用承担市场风险,不具备风险识别意识,不用承担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决策随意性强无责任限制。这种实践模式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校外实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高校应该一方面积极的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制定完善的合作方案。另一方面,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从法律上保护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的权益。只有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采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理念,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形式单一,缺乏实践,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及与市场实际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能力及质量。总之,“教、学、做”一体化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首楠.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11,(02).
[2]王璐.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模式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胡丽蓉(1973.9—)女,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税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实践
一、高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其涉及到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对实际运用及专业性要求很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灌输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造成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差。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
1.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完善理论教学模式。
1.1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学生系统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才能使实践类课程的展开更有意义与价值。因此,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应该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理念,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形成系统性,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因此理论课程的教材应该减少枯燥乏味的论述,增加不同行业的真实案例,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同时,理论课程的考核设计也应该进一步优化。题目的设计应该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部分,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充分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及运用能力。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理论考核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状况讯息万变,财务管理所涉及的诸多方面也紧随市场动向而变化。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应该及时与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接,使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时效性更强。例如,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已于今年5月份在全国各主要行业全面铺开,营业税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内容应紧随这一重大改革事件及时调整,删减旧税制内容加强增值税的教学比重。
2.2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要求,反映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开放式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应整合、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突出“应用性、专业性、自学性”的特点,并添加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就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设置网络课程辅助教学。主要内容可包括:学习指导,教义课件等课程资源下载,社会性资格考试的模拟测试,课程内容的拓展资料,财务管理实务的模拟实训,就业指引以及财务法规政策汇编查询等等,适合学生自学的具有特色的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强,与实际业务联系紧密等特点。虽然目前各高校在该专业上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等均已形成各自的系统模式,但是适应财务管理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完善。传统的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暴露出很多的不足。例如:学生的会计实务环节薄弱,对财务工作的认知只是理论层面上,在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时不知所措;学生对财务管理错综复杂的理论关系理解不透彻,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结果在工作岗位中出现了学历与工作能力不成正比的情况。因此,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应该积极完善自身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质量,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于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要改变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财务管理是多领域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比重对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培养适应财务管理领域需求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明确自身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据此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并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建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是以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为途径,促进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实行案例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课程的被动地位,通过参与各色案例的相关讨论,不仅能调动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通过形象化、多样化以及趣味性强的案例内容,强化加深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各种概念及理论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的教学案例原型基本上都来源于真实的企业,案例的很多细节也保持了其真实性。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同类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间接的获得了实践的经验。
3.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保障,高校应该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相关的投入力度。鉴于目前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展困难较多,一些省市的高校采用通过与政府合作的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高校创业孵化园等。这些高校主导建立的创业机构,一方面可以帮助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又可以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这种方法为解决高校如何建立实践基地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思路。高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与深处市场大环境中的校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校内的实践基地中,学生不用承担市场风险,不具备风险识别意识,不用承担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决策随意性强无责任限制。这种实践模式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校外实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高校应该一方面积极的寻找可以合作的企业,制定完善的合作方案。另一方面,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从法律上保护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的权益。只有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采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理念,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形式单一,缺乏实践,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及与市场实际相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能力及质量。总之,“教、学、做”一体化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首楠.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11,(02).
[2]王璐.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模式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胡丽蓉(1973.9—)女,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税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