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文章认为,信阳方言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词语,并列举出十余条信阳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语进行比较,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近代汉语;信阳方言;词语;词条;释义;例句;按语
河南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信阳方言词汇是北方方言词汇的一个分支,总体上与北方话大同小异,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会的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词语。笔者从中挑选十余条整理出来,限于学识,文中定有许多纰漏,祈望各位方家师长批评指正。
本文词条均属举例性质的,各条体例为:词条、释义、近代汉语例句、信阳方言例句、笔者按语。本文所举近代汉语例句旨在说明于古有征,至于一些词的本字尚待考证,非本文研究范围,因此文中不予讨论。
(一)这咱
这咱:这时候
《金瓶梅》第六回:“王婆接着说‘久等多时了,阴阳也来了半日,老九如何这咱才来?’”
信阳方言(以下简称信阳):“你咋这咱才来啊,车早走了。”
按语:“这咱”亦作“这昝”,《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姑的尿盆子,你不该端出去?放到这昝,叫姑踹这们一脚。”信阳方言中还有“几咱”和“多咱”的说法,这两个词在方言中都是指“什么时候”,例如“你几咱来的?”和“你多咱来的?”就是一组同义句。其中“多咱”一词在近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并且不少学者写了相关文章,在此不做赘述。
(二)着家
着家:在家
《董解元西厢记》:“每日贾疏散不曾着家。”
信阳:“这孩子成天不着家,在外野着玩。”
按语:“着家”在信阳方言中还叫“沾家”、“着窝”。如:“他像不着窝的兔子一样。”“他这人成天不沾家,想在家见到他太难了。”“着家”、“沾家”、“着窝”三词,词形略有变化,意义相同。“着家”和“着窝”在感情色彩上微殊,“着窝”带有戏谑的情调。
(三)意意思思
意意思思:犹犹豫豫,一时拿不定主意。
《红楼梦》六十五回:“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意意思思的,就丢开手了,你叫我有什么法儿。”
信阳:“你想去就跟着去吧,别意意思思的耽误时间。”
按语:在近代汉语中,“意意思思”亦作“意意似似”,《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嗔道贼臭肉,在那儿坐着,见了俺每意意似似的,待起不起的。”
(四) 浆
浆:用米汤浸泡洗净的衣物,使其晒干后变的平挺、板正。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裁小剪我都会, 浆洗缝联不说谎。劈柴挑水与庖厨,就有蚕儿也会养。”
信阳:“我今天准备把旧单子浆浆,留着做鞋用。”
按语:“浆”亦作“糨”,如《太平乐府》卷九:“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装幺大户。”
(五) 打紧
打紧:要紧
《西游记》三十八回:“行者道:‘这甚打紧?你肯早说时,却不寻下些等你。’”
《李善长狱词》:“丞相说:‘玉器不打紧,我明日淮西地面盖起王府,拨五十家行院与你家作乐,那时才是富贵!’”
信阳:“不打紧的,你不用担心他了。”
按语:关于《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打紧她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一句中的“打紧”一词,刘坚编著的《古代白话文献选读》中注释为“要紧”,但笔者查阅了知识出版社和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近带汉语词典》,两本词典的注释都为“确实、实在。”,笔者认为“打紧”一词在此作“确实、实在”讲更为合适。
(六) 俐亮
俐亮:利索,灵活敏捷。
《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见了爹娘,喘吁吁的就如曹操酒席上来报颜良的探子一般,话也说不俐亮。”
信阳:“他这个人说话办事都不俐亮。”
(七)便宜
便宜:方便利落.
《西游记杂剧》第二本第六出村姑演说:“胖哥王留,走得来偏疾。王大张三,去得便宜。”
信阳:“你穿这双鞋爬山会便宜的多。”
(八)采
采:揪扯.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
《诈妮子调风月》第四折:“推那领系眼落处,采揪毛那系腰行行恰跨骨。”
信阳:“你小心点好不好,衣服都被你采坏了。”
(九)孤堆
孤堆:蹲
《聊斋俚曲集•禳妒咒》第二十回:“不依你出去这院落,也不依你进这屋门,你就在这门外孤堆着,好思想你那美人。”
信阳:“你在那墙角孤堆着干什么呢?”
按语:“孤堆”又作“骨堆”,除有“蹲”的意思外,“坟墓”一义的用法也很多。如《五灯会元》卷十六:“活人路上,死人无数,头钻荆棘林,将谓众生苦。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骨堆”在此就当“坟墓”讲。但在信阳方言中,“孤堆”一词多用“蹲”义。
(十)对磨
对磨:应付,对付。
《歧路灯》第十六回:“这一干人我若搭上,吃喝尽有,连使的钱也有了。我且慢慢打听,对磨他。”
信阳:“我们中午先随便吃点对磨一顿,晚上再吃丰盛点。”
(十一)寿木
寿木:棺材。
《歧路灯》第十二回:“旧年隆泰号掌柜的孟三爷得了紧症,用银五十两,买了王知府坟里一棵柏树,做成独帮独盖一具寿木。”
信阳:“他这突然过世,寿木不知有着落没。”
按语:“寿木”亦作“寿具”。《水浒传》第十一回:“恩主时常覻老汉,又蒙与终身寿具,老子今世不能报答。”
(十二)妮子
妮子:女孩儿。
《初刻拍案惊奇》二卷:“这妮子昨日说了他几句,就得告诉他爷娘去。”
信阳:“这小妮子长得真漂亮!”
按语:“妮子”一词在信阳方言中一般用来指年轻女孩儿,但在近代汉语中,“妮子”常用以称婢女,元明时又用以泛称年轻妇女而且带有贬义。如《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那妮子来参都头,却值公差出外不在。”
[参考文献]
[1]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Z].北京:团结出版社,1987
[4]许宝华、(日)官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张启焕.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近代汉语;信阳方言;词语;词条;释义;例句;按语
河南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信阳方言词汇是北方方言词汇的一个分支,总体上与北方话大同小异,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会的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词语。笔者从中挑选十余条整理出来,限于学识,文中定有许多纰漏,祈望各位方家师长批评指正。
本文词条均属举例性质的,各条体例为:词条、释义、近代汉语例句、信阳方言例句、笔者按语。本文所举近代汉语例句旨在说明于古有征,至于一些词的本字尚待考证,非本文研究范围,因此文中不予讨论。
(一)这咱
这咱:这时候
《金瓶梅》第六回:“王婆接着说‘久等多时了,阴阳也来了半日,老九如何这咱才来?’”
信阳方言(以下简称信阳):“你咋这咱才来啊,车早走了。”
按语:“这咱”亦作“这昝”,《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姑的尿盆子,你不该端出去?放到这昝,叫姑踹这们一脚。”信阳方言中还有“几咱”和“多咱”的说法,这两个词在方言中都是指“什么时候”,例如“你几咱来的?”和“你多咱来的?”就是一组同义句。其中“多咱”一词在近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并且不少学者写了相关文章,在此不做赘述。
(二)着家
着家:在家
《董解元西厢记》:“每日贾疏散不曾着家。”
信阳:“这孩子成天不着家,在外野着玩。”
按语:“着家”在信阳方言中还叫“沾家”、“着窝”。如:“他像不着窝的兔子一样。”“他这人成天不沾家,想在家见到他太难了。”“着家”、“沾家”、“着窝”三词,词形略有变化,意义相同。“着家”和“着窝”在感情色彩上微殊,“着窝”带有戏谑的情调。
(三)意意思思
意意思思:犹犹豫豫,一时拿不定主意。
《红楼梦》六十五回:“正经拣个人聘了罢,他只意意思思的,就丢开手了,你叫我有什么法儿。”
信阳:“你想去就跟着去吧,别意意思思的耽误时间。”
按语:在近代汉语中,“意意思思”亦作“意意似似”,《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嗔道贼臭肉,在那儿坐着,见了俺每意意似似的,待起不起的。”
(四) 浆
浆:用米汤浸泡洗净的衣物,使其晒干后变的平挺、板正。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裁小剪我都会, 浆洗缝联不说谎。劈柴挑水与庖厨,就有蚕儿也会养。”
信阳:“我今天准备把旧单子浆浆,留着做鞋用。”
按语:“浆”亦作“糨”,如《太平乐府》卷九:“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装幺大户。”
(五) 打紧
打紧:要紧
《西游记》三十八回:“行者道:‘这甚打紧?你肯早说时,却不寻下些等你。’”
《李善长狱词》:“丞相说:‘玉器不打紧,我明日淮西地面盖起王府,拨五十家行院与你家作乐,那时才是富贵!’”
信阳:“不打紧的,你不用担心他了。”
按语:关于《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打紧她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一句中的“打紧”一词,刘坚编著的《古代白话文献选读》中注释为“要紧”,但笔者查阅了知识出版社和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近带汉语词典》,两本词典的注释都为“确实、实在。”,笔者认为“打紧”一词在此作“确实、实在”讲更为合适。
(六) 俐亮
俐亮:利索,灵活敏捷。
《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见了爹娘,喘吁吁的就如曹操酒席上来报颜良的探子一般,话也说不俐亮。”
信阳:“他这个人说话办事都不俐亮。”
(七)便宜
便宜:方便利落.
《西游记杂剧》第二本第六出村姑演说:“胖哥王留,走得来偏疾。王大张三,去得便宜。”
信阳:“你穿这双鞋爬山会便宜的多。”
(八)采
采:揪扯.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
《诈妮子调风月》第四折:“推那领系眼落处,采揪毛那系腰行行恰跨骨。”
信阳:“你小心点好不好,衣服都被你采坏了。”
(九)孤堆
孤堆:蹲
《聊斋俚曲集•禳妒咒》第二十回:“不依你出去这院落,也不依你进这屋门,你就在这门外孤堆着,好思想你那美人。”
信阳:“你在那墙角孤堆着干什么呢?”
按语:“孤堆”又作“骨堆”,除有“蹲”的意思外,“坟墓”一义的用法也很多。如《五灯会元》卷十六:“活人路上,死人无数,头钻荆棘林,将谓众生苦。拜扫事如何?骨堆上添土。”“骨堆”在此就当“坟墓”讲。但在信阳方言中,“孤堆”一词多用“蹲”义。
(十)对磨
对磨:应付,对付。
《歧路灯》第十六回:“这一干人我若搭上,吃喝尽有,连使的钱也有了。我且慢慢打听,对磨他。”
信阳:“我们中午先随便吃点对磨一顿,晚上再吃丰盛点。”
(十一)寿木
寿木:棺材。
《歧路灯》第十二回:“旧年隆泰号掌柜的孟三爷得了紧症,用银五十两,买了王知府坟里一棵柏树,做成独帮独盖一具寿木。”
信阳:“他这突然过世,寿木不知有着落没。”
按语:“寿木”亦作“寿具”。《水浒传》第十一回:“恩主时常覻老汉,又蒙与终身寿具,老子今世不能报答。”
(十二)妮子
妮子:女孩儿。
《初刻拍案惊奇》二卷:“这妮子昨日说了他几句,就得告诉他爷娘去。”
信阳:“这小妮子长得真漂亮!”
按语:“妮子”一词在信阳方言中一般用来指年轻女孩儿,但在近代汉语中,“妮子”常用以称婢女,元明时又用以泛称年轻妇女而且带有贬义。如《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那妮子来参都头,却值公差出外不在。”
[参考文献]
[1]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许少峰.近代汉语词典[Z].北京:团结出版社,1987
[4]许宝华、(日)官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张启焕.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