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学科本位进行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后,各学科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学科本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教学难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教学设计上的探索,尝试着打破地理科本位,多方位、多角度设置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长江”一课为例,谈一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课堂设计一:用音乐去听地理
  在介绍长江概况时,我用《三国演义》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片头曲引出课题,然后播放赞美长江的歌曲及视频《长江之歌》请学生欣赏,并提示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歌词,随即设置问题:歌词中体现了关于长江哪些方面的地理知识?结合地图学生很快答出长江的基本概况.这样用音乐的形式引入本课,以歌词来设置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又能很好地引领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听出了兴趣,听出了知识,初步感受到长江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壮美.实际上还有很多如《长江之歌》代表着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的歌曲,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应该走进中学的地理课堂.
  
  课堂设计二:用数学去算地理
  在讲述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每个学生运用课本表格中的数字从三个方面(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证明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结果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减乘除无所不用,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计算、对比,很容易地证明了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数字比文字有说服力,但计算对比比单纯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比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更准确、更科学.随着地理教学的数字化,为用数字去说明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
  
  课堂设计三:用语文去释地理
  在讲述黄金水道时,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长江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势和水速这个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用古诗来证明长江各河段的水流特征.这有一定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意识,经过热烈的探讨交流,学生答出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证明上游水流之速);王维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证明下游水流之缓).可以看出,用语文知识解释地理知识受到学生的欢迎(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从交流中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在合作学习中进步、在探究学习中成长的目的.
  
  课堂设计四:用历史来穿地理
  在讲述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时,长江阻碍了我国南北的陆上交通而被称为“天堑”,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举出两个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以长江为天堑对峙而发生的著名战争;2.我国古代有哪些水利工程与长江有关?(举出两个即可)有了刚才的经验和热情,问题虽穿越了时空界限,但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1.赤壁之战、巧渡金沙江、渡江战役等.2.都江堰、大运河等.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地理课堂上尝试着打破学科界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学科本位,适当打破学科界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设置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就能使自己的课堂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词汇量发展研究表明,三岁幼儿词汇量为一千个左右,六岁幼儿为三千个左右。其中三到
儿童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反之则起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