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让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退缩,一到人前就不爱说话,总是躲在一边自己玩耍,这该怎么办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比较内向,无法成为社交达人,又比较自我地认为,只要孩子自己开心,不进行社交也无妨。那么,需要提醒持有此种想法的父母,你可能正在严重地低估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没有了社交,孩子便无法感受到与人互动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被接纳,找不到归属感,也不会有充足的安全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孩子的社交经验也会非常匮乏,致使孩子更容易出现孤独、愤怒、焦虑、无聊等多种消极感受。因此,从满足个体情感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用生日派对给孩子营造社交情境
想要社交,一个人便需要调动自己的很多认知和情感,才能顺利吸引、融入和保持一段社会关系。3岁之前,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不需要为与他人打交道操太多心;3岁之后,孩子作为一个个体进入到社会中,他会发现自己往往不是人群的核心,也缺乏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的经验,此时对于孩子来说,社交确实具有挑战性,也会经历一定的小挫折。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乐群性和探索性,又会驱使孩子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努力。
在孩子可以参与的社交中,生日聚会是很受孩子欢迎的社交情境:五颜六色的气球,美味漂亮的蛋糕,再加上欢乐的音乐,各种各样有趣的玩具,这样美好的氛围足以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兴奋和愉悦,自然而然地会激发起参与其中的意愿和兴趣。父母要积极地用好这样的机会进行现场的情境教学,帮孩子学习一些社交技巧。
作为参与者,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一定要让孩子从头到尾地知晓参与生日聚会的情况,告知孩子这样的消息,引导孩子去想象这个聚会的美好,让孩子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一旦参加了这个活动能够得到什么,比如吃到蛋糕、玩到玩具、拿到大气球等。然后要和孩子一起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和孩子商量要送什么表示祝福,比如先从自己想要什么开始聊起,再想想过生日的小朋友会想要什么……这样能够强化孩子站在他人喜好、他人内心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共情意识,这是社交力培养重要的基础。
作为举办者,邀请别人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需要孩子参与的环节更多,但这种状况因为孩子自己是东道主,容易有主场效应,所以对于社交力的引导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对场面的驾驭能力,比如作為聚会的主角,要怎样更主动地与到来的宾客打招呼,怎样组织好小朋友一起分享家里的玩具或收到的礼物,怎样对大家表达感谢,遇到朋友间发生了冲突怎样处理,怎样送别客人,等等。
解救社交困境中的孩子
耐心陪伴。在孩子最初进入不太熟悉的社会情境中,哪怕是热闹有趣的生日聚会,也极有可能表现出畏缩、怯场。这个时候很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不要逼迫孩子立即放松下来,也不要鲁莽地把孩子推进同伴群体中去,而是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拉着孩子的手,陪孩子旁观一会儿,找到孩子最愿意接触的游戏和小朋友,让孩子逐步适应。
积极干预。一旦不巧发生了冲突,或者是遇到不守规则的孩子,让孩子遭受了委屈和挫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进行冷处理,越是社交能力弱的孩子,越容易被这样的状况吓到,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次参与社交的意愿。此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跟孩子有身体接触(比如将孩子揽在怀中),安抚孩子的情绪,为孩子示范如何处理棘手的状况,比如告诉欺负他的小朋友:“这样可不好,咱们应该轮着来,抢和打人都是不可以的哦!”还要积极地征得对方小朋友父母的认同,协助处理好这样的社交危机,让双方的孩子都能知晓应有的社交互动要怎样做。
及时交流。要及时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理解自己的经历,比如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这次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收获了什么?而不是用敏感的情绪来总结自己的感受,比如和孩子说“再也别和这样的孩子玩”“你越害怕越容易被欺负”这样的话。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比较内向,无法成为社交达人,又比较自我地认为,只要孩子自己开心,不进行社交也无妨。那么,需要提醒持有此种想法的父母,你可能正在严重地低估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没有了社交,孩子便无法感受到与人互动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被接纳,找不到归属感,也不会有充足的安全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孩子的社交经验也会非常匮乏,致使孩子更容易出现孤独、愤怒、焦虑、无聊等多种消极感受。因此,从满足个体情感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用生日派对给孩子营造社交情境
想要社交,一个人便需要调动自己的很多认知和情感,才能顺利吸引、融入和保持一段社会关系。3岁之前,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不需要为与他人打交道操太多心;3岁之后,孩子作为一个个体进入到社会中,他会发现自己往往不是人群的核心,也缺乏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的经验,此时对于孩子来说,社交确实具有挑战性,也会经历一定的小挫折。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乐群性和探索性,又会驱使孩子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努力。
在孩子可以参与的社交中,生日聚会是很受孩子欢迎的社交情境:五颜六色的气球,美味漂亮的蛋糕,再加上欢乐的音乐,各种各样有趣的玩具,这样美好的氛围足以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兴奋和愉悦,自然而然地会激发起参与其中的意愿和兴趣。父母要积极地用好这样的机会进行现场的情境教学,帮孩子学习一些社交技巧。
作为参与者,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一定要让孩子从头到尾地知晓参与生日聚会的情况,告知孩子这样的消息,引导孩子去想象这个聚会的美好,让孩子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一旦参加了这个活动能够得到什么,比如吃到蛋糕、玩到玩具、拿到大气球等。然后要和孩子一起精心准备一份小礼物,和孩子商量要送什么表示祝福,比如先从自己想要什么开始聊起,再想想过生日的小朋友会想要什么……这样能够强化孩子站在他人喜好、他人内心需求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共情意识,这是社交力培养重要的基础。
作为举办者,邀请别人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需要孩子参与的环节更多,但这种状况因为孩子自己是东道主,容易有主场效应,所以对于社交力的引导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对场面的驾驭能力,比如作為聚会的主角,要怎样更主动地与到来的宾客打招呼,怎样组织好小朋友一起分享家里的玩具或收到的礼物,怎样对大家表达感谢,遇到朋友间发生了冲突怎样处理,怎样送别客人,等等。
解救社交困境中的孩子
耐心陪伴。在孩子最初进入不太熟悉的社会情境中,哪怕是热闹有趣的生日聚会,也极有可能表现出畏缩、怯场。这个时候很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不要逼迫孩子立即放松下来,也不要鲁莽地把孩子推进同伴群体中去,而是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拉着孩子的手,陪孩子旁观一会儿,找到孩子最愿意接触的游戏和小朋友,让孩子逐步适应。
积极干预。一旦不巧发生了冲突,或者是遇到不守规则的孩子,让孩子遭受了委屈和挫折,父母一定不要轻易进行冷处理,越是社交能力弱的孩子,越容易被这样的状况吓到,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次参与社交的意愿。此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跟孩子有身体接触(比如将孩子揽在怀中),安抚孩子的情绪,为孩子示范如何处理棘手的状况,比如告诉欺负他的小朋友:“这样可不好,咱们应该轮着来,抢和打人都是不可以的哦!”还要积极地征得对方小朋友父母的认同,协助处理好这样的社交危机,让双方的孩子都能知晓应有的社交互动要怎样做。
及时交流。要及时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理解自己的经历,比如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这次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收获了什么?而不是用敏感的情绪来总结自己的感受,比如和孩子说“再也别和这样的孩子玩”“你越害怕越容易被欺负”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