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观念放在首要位置。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科素养发展谈一点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要由重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欲望以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启发学生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各种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各种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学科观念和学科认识思路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新高考改革突出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的呈现以化学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创设客观、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注重对思维过程、科学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为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定位,由知识本位、教师中心转向发展学生素养、以学生中心。以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关键。
二、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知化学问题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课本设计了很多典型的实验案例,其用意是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现象去探究物质的性质,挖掘物质的微观本质。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宏观现象,深入追究微观本质,进而由微观结构推知宏观现象表现的性质。比如,化学反应发生时有的体系温度升高、有的体系温度降低,这一宏观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微观粒子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而引起能量的变化导致温度发生变化。教学时,通过这一想象,刺激学生发现与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源,去认识微观领域的变化,逐渐形成思考化学问题的方法,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观点,给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本质指明了方向。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观结构,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运用动画等手段把微观变化放大成宏观可视过程,这样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识与思考化学问题的教学,学生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片段知识,而是会形成终身受益的观点方法与思想,这才是我们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二)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解决化学问题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始终要渗透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运动变化的、是联系的整体,物质的变化过程是有条件的,而条件是可以创造与控制的,在变化的同时存在着平衡,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想观念。比如化学守恒观、物质运动变化观、化学平衡观、绿色化学观、对立统一、矛盾双方转化、量变质变、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念,让学生学会用化学观念、化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凸显了化学知识蕴含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认识化学的各种变化存在于各种不同条件下,条件影响并控制物質变化,变化中遵守各种守恒,如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元素种类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学生形成了化学观念与思想,就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如如何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材料等问题,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对某个变化的认识或某个平衡的理解然后去机械刷题考分,而是要使学生在某个变化过程的学习中悟出一个道理、形成一个思想、产生一个想法,未来服务于人类、贡献于人类。
(三)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研究化学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答题普遍较困难,上手慢,收集整理信息慢,不能快速建构信息、知识、问题模型去解决问题,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获取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片段,学科能力欠缺,学科思想未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较低。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牢牢抓住学生观察实验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推理与抽象概括、建构认识化学变化及规律的模型,这些实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只有形成了这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这种素养,就能面对各种陌生情境,快速捕捉整理信息与知识,架设问题、信息与知识的桥梁,建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顺利解决各种复杂实际问题。
(四)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借助化学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课堂上,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为人类做贡献的艰辛历程,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化学问题。
(五)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于学科知识学习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于学科知识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未来服务人类,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可通过展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热点问题、社会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以及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等,使学生产生为追求科学不懈努力的强烈欲望,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人类的幸福与发展学好化学。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任务驱动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由于高考的压力、时间的紧迫、内容的繁多,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偶尔有课堂教学比赛、公开课、示范课等交流活动课,安排学生的活动也只是走走形式。平时的教学总是教师把结论一一告知学生,在很多学校实验被教师讲解或多媒体播放代替,学生无法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难以有新问题的产生,更谈不上创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采取任务驱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好学生学习的各种有效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活思维,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二)问题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基于问题开展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存的能源、环境、材料等密切相关,从而产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激情。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创设各种真实问题情境,如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的能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如何治理,电化学中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化学污染物的处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与解决,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有很多需要化学科学来解决的问题,在问题探究学习中,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2]朱鹏飞,徐惠.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对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6(7).
[3]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要由重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欲望以及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启发学生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各种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各种自主学习活动,锻炼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学科观念和学科认识思路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渗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新高考改革突出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的呈现以化学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创设客观、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注重对思维过程、科学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为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定位,由知识本位、教师中心转向发展学生素养、以学生中心。以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关键。
二、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知化学问题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课本设计了很多典型的实验案例,其用意是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现象去探究物质的性质,挖掘物质的微观本质。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宏观现象,深入追究微观本质,进而由微观结构推知宏观现象表现的性质。比如,化学反应发生时有的体系温度升高、有的体系温度降低,这一宏观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微观粒子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而引起能量的变化导致温度发生变化。教学时,通过这一想象,刺激学生发现与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本源,去认识微观领域的变化,逐渐形成思考化学问题的方法,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观点,给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本质指明了方向。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观结构,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运用动画等手段把微观变化放大成宏观可视过程,这样从宏观、微观的视角认识与思考化学问题的教学,学生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片段知识,而是会形成终身受益的观点方法与思想,这才是我们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二)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解决化学问题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始终要渗透物质世界是纷繁复杂运动变化的、是联系的整体,物质的变化过程是有条件的,而条件是可以创造与控制的,在变化的同时存在着平衡,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想观念。比如化学守恒观、物质运动变化观、化学平衡观、绿色化学观、对立统一、矛盾双方转化、量变质变、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念,让学生学会用化学观念、化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凸显了化学知识蕴含的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认识化学的各种变化存在于各种不同条件下,条件影响并控制物質变化,变化中遵守各种守恒,如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元素种类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学生形成了化学观念与思想,就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如如何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材料等问题,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对某个变化的认识或某个平衡的理解然后去机械刷题考分,而是要使学生在某个变化过程的学习中悟出一个道理、形成一个思想、产生一个想法,未来服务于人类、贡献于人类。
(三)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研究化学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发生重大变化,学生答题普遍较困难,上手慢,收集整理信息慢,不能快速建构信息、知识、问题模型去解决问题,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获取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片段,学科能力欠缺,学科思想未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较低。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牢牢抓住学生观察实验获取信息并整理信息、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推理与抽象概括、建构认识化学变化及规律的模型,这些实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只有形成了这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这种素养,就能面对各种陌生情境,快速捕捉整理信息与知识,架设问题、信息与知识的桥梁,建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顺利解决各种复杂实际问题。
(四)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借助化学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批判性思维。课堂上,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为人类做贡献的艰辛历程,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化学问题。
(五)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于学科知识学习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融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于学科知识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未来服务人类,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可通过展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热点问题、社会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以及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等,使学生产生为追求科学不懈努力的强烈欲望,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人类的幸福与发展学好化学。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任务驱动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由于高考的压力、时间的紧迫、内容的繁多,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偶尔有课堂教学比赛、公开课、示范课等交流活动课,安排学生的活动也只是走走形式。平时的教学总是教师把结论一一告知学生,在很多学校实验被教师讲解或多媒体播放代替,学生无法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难以有新问题的产生,更谈不上创新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采取任务驱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好学生学习的各种有效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活思维,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二)问题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基于问题开展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存的能源、环境、材料等密切相关,从而产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激情。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创设各种真实问题情境,如合成氨工业、硫酸工业的能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如何治理,电化学中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化学污染物的处理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与解决,使学生感悟到人类有很多需要化学科学来解决的问题,在问题探究学习中,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2]朱鹏飞,徐惠.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对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6(7).
[3]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6).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