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正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之一,农村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依赖于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动因、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动因分析;问题;对策
一、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1.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与推广
农村产业的发展振兴催生了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全国各地农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了“三农”经济的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局面。原有的联产承包责任种植方式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高品质、绿色农产品的要求需要科学有效的生产方式来提供。在向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生产形式的转换中,亟需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管理。
2.现代数字化农业大发展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与经营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与推广。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农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土地的改良、农业种植的品种选择、农产品种植的规模确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产业的布局规划,农业种植气候的观测、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等等都需要注入科技的因素。通过对农村经济的考察来看,农业经济大数据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土地的适度规模的经营基础之上,否则,农业的大数据服务新农业的发展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很普遍,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很低。加快农村土地流轉,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失为抵御农业风险的有效选择。在农业生产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中,采取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技术投资力度,强化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增强农业保险投入,积极引进各种资本,充分应用好政府的农业政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意识不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受传统文化概念的影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把土地视为自己家庭收入的命根子,宁愿把土地撂荒也不愿留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对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不太理解,认为新农业生产方式风险高,对现代农业缺少系统性认知,也极度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困难重重。
2.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落后,投入资金缺口大
农村土地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是加强自己责任田的管理,农业的基础建设陈旧老化。加之农村缺少持续性资金的投入和整体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农村的道路交通、排水灌溉系统、天气气象观测、机耕作业道路等基础非常薄弱,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农业大市场的基本要求。
3.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定价不合理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市场主体不明确,土地交易参与主体不多,交易意愿不积极;土地交易价格不透明、交易存在土地信息的明显不对称问题,交易价格机制尚未确立,交易价格的不公平造成对农民土地交易利益保护明显不足。
4.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缺失,农户合法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和维护
2005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仅限于维护承包关系稳定,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的具体法规政策比较滞后。首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这种虚位是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的因素之一,也给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寻租的机会。其次,一些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尚待明确,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和监督,导致土地流转合法性不明确。最后,土地流转的管理与监督问题。无论是程序管理还是合同档案管理,目前都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
三、有效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政策制定、宣传和落实的力度,积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
在国家层面,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形成,规范和优化土地流转的流程,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的合法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地方各级政府层面,加快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最大程度盘活土地资源。基层政府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经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信心,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首先,财政资金在国家财政政策的范围内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主要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是投入建设,如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水电气网、气候监测、河道治理等项目。其次,普惠性金融资金的投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各种新型农业项目的扶持与发展。第三,民间各种社会资金要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形成公司、农户、集体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地域条件差异性大,可耕种土地集中度低,农村土地的流转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生产,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本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制定,合理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土地交易,维护土地流转市场有序发展。
4.加快制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各种权益。土地流转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依赖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只有让农民能够摆脱依赖土地的传统,无后顾之忧地流转土地,土地流传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农民土地流转后,要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新技能的培训,优先安排农民就业,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就业等方面将农民纳入进来,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关于有序促进黄南州农村牧区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 周玉蓉,赵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2]土地经营权流转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构[J]. 童荣萍. 农业经济. 2021(03)。
[3]为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供制度保障——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答记者问[J]. 农村经营管理. 2021(02)。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 王业松. 农业经济 . 2020.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动因分析;问题;对策
一、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1.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与推广
农村产业的发展振兴催生了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全国各地农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了“三农”经济的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局面。原有的联产承包责任种植方式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高品质、绿色农产品的要求需要科学有效的生产方式来提供。在向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生产形式的转换中,亟需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管理。
2.现代数字化农业大发展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与经营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与推广。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农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土地的改良、农业种植的品种选择、农产品种植的规模确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产业的布局规划,农业种植气候的观测、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等等都需要注入科技的因素。通过对农村经济的考察来看,农业经济大数据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土地的适度规模的经营基础之上,否则,农业的大数据服务新农业的发展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很普遍,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很低。加快农村土地流轉,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失为抵御农业风险的有效选择。在农业生产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中,采取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技术投资力度,强化农业生产者的市场意识,增强农业保险投入,积极引进各种资本,充分应用好政府的农业政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意识不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受传统文化概念的影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把土地视为自己家庭收入的命根子,宁愿把土地撂荒也不愿留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对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不太理解,认为新农业生产方式风险高,对现代农业缺少系统性认知,也极度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困难重重。
2.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落后,投入资金缺口大
农村土地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是加强自己责任田的管理,农业的基础建设陈旧老化。加之农村缺少持续性资金的投入和整体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农村的道路交通、排水灌溉系统、天气气象观测、机耕作业道路等基础非常薄弱,政策性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农业大市场的基本要求。
3.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定价不合理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市场主体不明确,土地交易参与主体不多,交易意愿不积极;土地交易价格不透明、交易存在土地信息的明显不对称问题,交易价格机制尚未确立,交易价格的不公平造成对农民土地交易利益保护明显不足。
4.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缺失,农户合法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和维护
2005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仅限于维护承包关系稳定,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的具体法规政策比较滞后。首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这种虚位是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的因素之一,也给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寻租的机会。其次,一些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尚待明确,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和监督,导致土地流转合法性不明确。最后,土地流转的管理与监督问题。无论是程序管理还是合同档案管理,目前都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
三、有效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政策制定、宣传和落实的力度,积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
在国家层面,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形成,规范和优化土地流转的流程,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的合法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地方各级政府层面,加快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最大程度盘活土地资源。基层政府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经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信心,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首先,财政资金在国家财政政策的范围内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主要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是投入建设,如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水电气网、气候监测、河道治理等项目。其次,普惠性金融资金的投入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各种新型农业项目的扶持与发展。第三,民间各种社会资金要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形成公司、农户、集体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3.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地域条件差异性大,可耕种土地集中度低,农村土地的流转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生产,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本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制定,合理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土地交易,维护土地流转市场有序发展。
4.加快制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各种权益。土地流转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依赖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只有让农民能够摆脱依赖土地的传统,无后顾之忧地流转土地,土地流传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农民土地流转后,要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新技能的培训,优先安排农民就业,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就业等方面将农民纳入进来,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关于有序促进黄南州农村牧区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J]. 周玉蓉,赵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2]土地经营权流转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构[J]. 童荣萍. 农业经济. 2021(03)。
[3]为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供制度保障——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答记者问[J]. 农村经营管理. 2021(02)。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析. 王业松. 农业经济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