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持续、稳定、和谐的内在机制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民办高校应以现代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以高效的体制、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构建内在机制,以实现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保障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内在要素的和谐运转,实现三个子系统以及内在要素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由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平衡机制组成。运行机制的构建应从体制方面着手;动力机制的构建应从制度方面着手;平衡机制的构建应从体制与制度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 现代系统论 体制 制度 运行机制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上至国家下至单位均普遍关注的问题,民办高校也应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它不是民办高校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能动地调控民办高校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在机制以保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现代系统论
现代系统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学科门类,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现代系统论把自己研究的对象不是看作某个单独事物,而是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要求做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和把握。现代系统论认为事物、过程不是实物、个体和现象的简单堆积,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它所揭示的系统是由若干相关要素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统一整体。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作为整体而言,其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内部因素,而从子系统来说,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现代系统论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和系统规律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基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每一个民办高校均是由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很多内在要素。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保障系统。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保障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教学系统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系统对教学系统起到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保障系统对教学系统和行政系统起到动力和保证作用。只有在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协调互促过程中,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任何一个子系统的运行不畅,都会危害民办高校系统整体的持续和发展。
子系统的运行顺畅程度又取决于每个子系统内在要素的和谐程度。行政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校办、党办、人事、宣传等;教学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教务、科研、教师、督导等;保障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招生、就业、财务、安保、资产、后勤、图书馆等。这些内在要素共存于民办高校复合系统中,因此,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制约关系,形成有效的内在机制,妥善处理好这些内在要素之间的调和问题,保持他们之间的协调运转以及各子系统良性循环,调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方式,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必要性
现代系统论认为,内在机制是社会单位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社会单位内部各个要素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有各个要素的存在,就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要素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是由体现为自身内部要素的联系方式、系统维持其存在的手段以及自身整体行为的联系作用等共同产生的综合效应的内在机制决定。内在机制对民办高校运行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影响民办高校每一要素能量的积累规模、释放速度、转化方式,影响各个要素之间协调运行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即:影响民办高校的总体利益,激发或者制约民办高校各个要素的活力;影响民办高校对存在环境的反应,决定民办高校的应变能力,进而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中,内在机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的状态之下,有了良好的内在机制,民办高校可以以接近于自主适应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民办高校能自动地作出反应,调整原有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够完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况且随着公办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在体制上的相对优势正在削减。没有了体制上的相对优势,若不从内在机制上寻求快速的突破,则资本、资源均不占有优势的民办高校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公办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尚需时日方可完成,这给民办高校留足了充裕时间去构建自身的内在机制。以领先的、作用活力大、自我调节明敏度高、协调运转互益性足、常创常新持续性强的内在机制,放大体制上的相对优势,这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体制与制度
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一靠体制,二靠制度。即:通过建立、完善适当的体制与制度,形成相应的机制。
体制被认为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所当然的良好前提。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从现代系统论角度上来说,体制是联系社会有机体内部要素之间的结合点,是社会有机体内部要素之间发生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与公办高校不同,我国民办高校一落地就是市场化自主办学主体,出资人到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天生拥有先进的体制。民办高校内部设有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为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学校的重大决策,院长负责教学与行政管理。这种体制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靠制度支撑,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靠制度保证。因此,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构建,制度的作用更为直观和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机制是制度运行的结果。需要明确的是,制度有广义的解释和狭义的解释,广义的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狭义的制度是指一个系统或者单位制定的要求所属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行动准则。本文中的制度仅指狭义的制度即管理学意义上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包括民办高校的招生就业制度、人事制度、教学制度、文化建设制度、资产与财务保障制度、宣传制度、安保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支撑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思路即是:体制一制度一机制;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过程就是完善民办高校的体制与制度的过程。只有完善的体制与制度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各个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在要素之间的和谐运行。
四、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措施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在一般条件下,运行机制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动力机制持续地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量;平衡机制以脉冲的方式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进行导向修正。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从体制着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主要从制度着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平衡机制的构建主要从体制和制度两方面着手。
(一)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具有普遍性。运行机制是由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系统的基本构成方式或者结构,就会相应改变运行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因此,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从完善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入手。民办高校组织机构实际运行效果距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不再赘述。
概况而言,应从以下角度完善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优化董事会的结构,限制出资者代表的比例,增加教职工、教育专家、社会贤达代表的比例;优化董事会的职能,禁止董事长兼任校长,限制董事会的职权,将董事会的职权限制在决定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范围内,不得干涉参与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建立健全监事会,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在监事会中的作用。
(二)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就是围绕解决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有无动力以及动力大小而选择的一套互相联系的调节方式。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得以实现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有:投资者动力、管理者动力、教职工动力、学生动力、资金动力。投资者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投资者没有长久办学的意愿,则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亦无从谈起。管理者动力和教职工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管理者和教职工没有发展的主动力和逆动力,则民办高校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学生动力和资金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的基础动力,稳定的生源和资金来源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民办高校出资者、管理者以及教职员工利益分配制度;完善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向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完善教职员工的引进与退出制度;完善教职员工晋升制度,扩充教职员工进入管理层的途径;完善对教职员工的奖励与惩戒制度;完善培训制度;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完善招生就业制度;完善对学生奖励与惩戒制度;完善对教职员工、学生的补助与救助制度;完善学校发展资金筹措制度,以保障学校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机制
平衡机制是指民办高校的各个子系统、内在要素之间协调相互关系,保持平衡,以有序、稳定状态运行的机理和方式。平衡机制可以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民办高校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不是完全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共处一体,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关系,并大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当民办高校的体制、规范、政策发生较大规模的变动时,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也必然发生变化。动力机制变动要求平衡机制相应调整;平衡机制变动也要求动力机制相应调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就会产生某种失序和失范现象。目前民办高校平衡机制的构建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近年来部分民办高校频频出现问题,多数属于平衡机制方面的问题。
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机制:完善权力分配制度,各机构、各部门、各人员各行其责;完善权力制约制度,既要利用权力对各个子系统、内在要素的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运用进行约束,健全追责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及人员的责任,以限制或者修正子系统、内在要素的行为。
关键词 现代系统论 体制 制度 运行机制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上至国家下至单位均普遍关注的问题,民办高校也应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民办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它不是民办高校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能动地调控民办高校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在机制以保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基础:现代系统论
现代系统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学科门类,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现代系统论把自己研究的对象不是看作某个单独事物,而是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要求做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和把握。现代系统论认为事物、过程不是实物、个体和现象的简单堆积,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它所揭示的系统是由若干相关要素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统一整体。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作为整体而言,其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内部因素,而从子系统来说,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现代系统论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和系统规律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基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每一个民办高校均是由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很多内在要素。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保障系统。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行政系统、教学系统、保障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教学系统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系统对教学系统起到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保障系统对教学系统和行政系统起到动力和保证作用。只有在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协调互促过程中,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任何一个子系统的运行不畅,都会危害民办高校系统整体的持续和发展。
子系统的运行顺畅程度又取决于每个子系统内在要素的和谐程度。行政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校办、党办、人事、宣传等;教学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教务、科研、教师、督导等;保障系统的内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招生、就业、财务、安保、资产、后勤、图书馆等。这些内在要素共存于民办高校复合系统中,因此,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制约关系,形成有效的内在机制,妥善处理好这些内在要素之间的调和问题,保持他们之间的协调运转以及各子系统良性循环,调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方式,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必要性
现代系统论认为,内在机制是社会单位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社会单位内部各个要素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有各个要素的存在,就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要素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是由体现为自身内部要素的联系方式、系统维持其存在的手段以及自身整体行为的联系作用等共同产生的综合效应的内在机制决定。内在机制对民办高校运行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影响民办高校每一要素能量的积累规模、释放速度、转化方式,影响各个要素之间协调运行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即:影响民办高校的总体利益,激发或者制约民办高校各个要素的活力;影响民办高校对存在环境的反应,决定民办高校的应变能力,进而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中,内在机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的状态之下,有了良好的内在机制,民办高校可以以接近于自主适应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民办高校能自动地作出反应,调整原有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够完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况且随着公办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在体制上的相对优势正在削减。没有了体制上的相对优势,若不从内在机制上寻求快速的突破,则资本、资源均不占有优势的民办高校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公办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尚需时日方可完成,这给民办高校留足了充裕时间去构建自身的内在机制。以领先的、作用活力大、自我调节明敏度高、协调运转互益性足、常创常新持续性强的内在机制,放大体制上的相对优势,这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体制与制度
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一靠体制,二靠制度。即:通过建立、完善适当的体制与制度,形成相应的机制。
体制被认为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理所当然的良好前提。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从现代系统论角度上来说,体制是联系社会有机体内部要素之间的结合点,是社会有机体内部要素之间发生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与公办高校不同,我国民办高校一落地就是市场化自主办学主体,出资人到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天生拥有先进的体制。民办高校内部设有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董事会为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学校的重大决策,院长负责教学与行政管理。这种体制在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构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靠制度支撑,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靠制度保证。因此,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构建,制度的作用更为直观和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机制是制度运行的结果。需要明确的是,制度有广义的解释和狭义的解释,广义的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狭义的制度是指一个系统或者单位制定的要求所属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行动准则。本文中的制度仅指狭义的制度即管理学意义上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包括民办高校的招生就业制度、人事制度、教学制度、文化建设制度、资产与财务保障制度、宣传制度、安保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支撑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思路即是:体制一制度一机制;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过程就是完善民办高校的体制与制度的过程。只有完善的体制与制度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各个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在要素之间的和谐运行。
四、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的措施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在一般条件下,运行机制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动力机制持续地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能量;平衡机制以脉冲的方式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进行导向修正。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从体制着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主要从制度着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平衡机制的构建主要从体制和制度两方面着手。
(一)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具有普遍性。运行机制是由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系统的基本构成方式或者结构,就会相应改变运行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因此,运行机制的构建主要从完善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入手。民办高校组织机构实际运行效果距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不再赘述。
概况而言,应从以下角度完善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优化董事会的结构,限制出资者代表的比例,增加教职工、教育专家、社会贤达代表的比例;优化董事会的职能,禁止董事长兼任校长,限制董事会的职权,将董事会的职权限制在决定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范围内,不得干涉参与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建立健全监事会,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在监事会中的作用。
(二)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就是围绕解决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有无动力以及动力大小而选择的一套互相联系的调节方式。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得以实现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有:投资者动力、管理者动力、教职工动力、学生动力、资金动力。投资者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投资者没有长久办学的意愿,则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亦无从谈起。管理者动力和教职工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管理者和教职工没有发展的主动力和逆动力,则民办高校会失去发展的活力;学生动力和资金动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的基础动力,稳定的生源和资金来源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民办高校出资者、管理者以及教职员工利益分配制度;完善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向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完善教职员工的引进与退出制度;完善教职员工晋升制度,扩充教职员工进入管理层的途径;完善对教职员工的奖励与惩戒制度;完善培训制度;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完善招生就业制度;完善对学生奖励与惩戒制度;完善对教职员工、学生的补助与救助制度;完善学校发展资金筹措制度,以保障学校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机制
平衡机制是指民办高校的各个子系统、内在要素之间协调相互关系,保持平衡,以有序、稳定状态运行的机理和方式。平衡机制可以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民办高校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不是完全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共处一体,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关系,并大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当民办高校的体制、规范、政策发生较大规模的变动时,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也必然发生变化。动力机制变动要求平衡机制相应调整;平衡机制变动也要求动力机制相应调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就会产生某种失序和失范现象。目前民办高校平衡机制的构建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近年来部分民办高校频频出现问题,多数属于平衡机制方面的问题。
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机制:完善权力分配制度,各机构、各部门、各人员各行其责;完善权力制约制度,既要利用权力对各个子系统、内在要素的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运用进行约束,健全追责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及人员的责任,以限制或者修正子系统、内在要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