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研究的文献分析和访谈,初步确定高职生创新人格词语,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对352名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高职生创新人格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高职生创新人格可归纳为乐群果断、变通探究、严谨自律、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睿智敢为、自信务实和好胜进取等八项因子;创新人格整体与各因子均分在3~4分之间,呈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城乡学生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艺术科学生与文理科学生和一年级与二、三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 高职生;创新人格;因子分析;人格特征;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0—0072—0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创新型技术人才。创新人才既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需要有一定的创新人格。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人格从不同视角进行了一定探讨,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理解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对高职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并不多,在其创新人格的具体表现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高职学生的创新人格结构及其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理工类105人,文科类133人,艺术类114人;男生150人,女生202人;一年级学生88人,二年级学生146人,三年级学生118人;来自城市64人,来自乡镇288人。
  2.研究工具
  借鉴国外“创新人格特质量表”(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CPS)、“创新自我测评表”(Creative Self Checklist, CSC)[1],参照国内学者李志[2]、颜曦[3]等人相关研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初步列出描述高职学生创新人格的形容词60个,并访谈中小企业创业人士与从事创业教育的专家6人,对人格词汇进行审核,最后选出42个形容词,通过2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删除理解有难度的“高成就动机”、“睿智”两词,最后确定40个形容词,并以问题的方式组成《高职生创新人格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分批集中学生统一作答。
  3.数据处理
  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5分,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平均数差异性检验、因素分析等。
  (二)研究结果分析
  1.高职学生创新人格的构成
  为研究创新人格的结构性因素,先对问卷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将占总数27%的问卷按总分分高分和低分两组进行t检验,结果问卷40个项目的t值达到极其显著(p<0.001),计算各项目与问卷总分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427~0.601之间,表明问卷有很好的鉴别度。
  对调查数据进行Kaiser法则检验,KMO的值为0.927,Barlett球形检验值呈显著性水平(Barlett值为5593.656,df=780,p<0.001)。说明40个项目之间显著相关,项目间有共同因素存在,表明问卷全体项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Promax斜交旋转,结果显示,共八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6.31%,各项目的共同度在0.466~0.660之间;相关分析表明,各因素之间、各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62~0.879之间。八个因子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5~0.84之间,表明问卷达到可接受的信度与效度要求。根据各因子所包含项目的综合含义,将八因子分别命名为乐群果断、变通探究、严谨自律、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睿智敢为、自信务实和好胜进取。具体见表1。
  2.高职学生创新人格描述性统计
  表2表明,高职生创新人格各因子均分在3~4分之间,说明高职生具有较好的创新人格特征。得分较高的人格特征依次是自信务实、执著顽强、乐群果断,相对较低的是好胜进取、变通探究。
  3.高职生创新人格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1)不同性别高职生创新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表3表明,高职男女生的创新人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均分上看,除在变通探究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外,在整体创新人格与其他各因子上女生均稍高于男生。
  (2)不同学科高职生创新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表4表明,文科类与理工类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艺术类学生与理工类、文科类学生在创新人格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艺术类学生在变通探究、好胜进取等人格特质上好于理工类、文科类学生,在严谨自律特质上好于文科类学生,在宜人担责上好于理工类学生。
  (3)不同年级高职生创新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表5显示,在整体创新人格及部分因子上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间不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二、三年级学生在乐群果断、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等特质和整体创新人格上好于一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更加自信务实,而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更加好胜进取。
  (4)农村与城市高职生创新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表6显示,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创新人格的差异,但从均分上看,农村学生在乐群果断、执著顽强、宜人担责、自信务实等人格特质上高于城市学生,但城市学生在变通探究、严谨自律、睿智敢为和好胜进取等人格特质上要高于农村学生。
  三、结论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创新人格特质由多因素构成,创新教育内容重于形式
  本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创新人格包含乐群果断、变通探究、严谨自律、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睿智敢为、自信务实和好胜进取等八项特质。这些特质提法尽管同国内相关研究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本质要义相似,说明高职生的创新人格由多因素构成。高职生创新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提出的创新人格八项特质,是高职院校开展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专业实训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结果也反映了目前高职生创新人格的实际状况。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旋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生创新人格的发展,使高职生变得更加自信务实、执著顽强、乐群果断;但也反映出高职创新教育的缺项,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内容重于形式,重点培养高职生的好胜进取、变通探究等人格特质。
  (二)重点加强对高职男生的创新人格教育
  本研究认为,高职生创新人格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整体上要高于男生,这同国内王德宠等[4]、杨俊岭、曹晓平[5]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但聂衍刚与郑雪[6]、陈大勇[7]等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创新人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关于创新人格的性别差异和形成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除在变通探究上男生优于女生外,在整体创新人格与其他各因子上女生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生自身的认知和个性心理特点有关,女性的就业竞争激烈、社会要求进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促使女生加强了创新人格的自我塑造。同时也表明高职男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更为紧迫。
  (三)更加重视理工科学生的创新人格教育
  文理科学生差异不显著,这同国内陈大勇[8]等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前文男女差异性的结论相似,可能与文科女生多、理工科男生多的分布特点有关。但研究发现艺术类学生与理工类、文科类学生在创新人格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艺术类学生在创新人格整体及变通探究、好胜进取、严谨自律、宜人担责等特质上要高于文理科学生,这可能与长期接受艺术教育而形成的气质有关,也同艺术生的学习活动与作品创作活动特点有密切关系。国外有研究表明,艺术领域学生与科学领域学生相比更加独立、女性化、喜欢变化[9]和内向、独立、头脑敏感[10]。而这些又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征。
  (四)大学是创新人格的可塑期,要对高职生进行全程人格培养
  在整体创新人格及部分因子上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之间,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间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该校分阶段系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结果。学校在承担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机制”研究以来,“内引外延”,以社团为依托,围绕素质拓展,构建校企融合的创新文化,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各种创业设计与创新产品设计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人格逐渐成熟起来的结果。一年级学生刚刚进校,对大学学习有更大的希望、热情与积极性,因而人格表现出好胜进取;而二、三年级学生逐渐对大学学习生活、自我人生价值有所理解领悟,因而表现出比一年级学生更加成熟的乐群果断、执著顽强、宜人担责等人格特质。
  (五)开设系统的创新教育选修课程,对城乡学生应分别对待
  城乡学生之间不存在创新人格的差异,但从均分上看,农村学生在乐群果断、执著顽强、宜人担责、自信务实等人格特质上高于城市学生,但城市学生在变通探究、严谨自律、睿智敢为和好胜进取等人格特质上要高于农村学生。这一点与李大勇等人的研究有相似之处,这与学生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可能是长期城乡文化差异及学校家庭教育的差异引起的。实施创新教育应分别对待,重点做好补差工作。高职院校应开设系统的创新教育课程[11],聘用高水平的师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Torrance E P.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as Manifest in Its Testing. In R. 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43—75.
  [2] 李志.企业家创新性与创新行为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
  [3]颜曦.企业创新型员工忠诚度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4.
  [4]王德宠,周晔,王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调查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0(1):28—32.
  [5]杨俊岭,曹晓平.创造性人格特征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2(2):86—88.
  [6]聂衍刚,郑雪.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356—361.
  [7][8]陈大勇,等.西南地区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2):113—116.
  [9]Richardson A G,Crichlon J L.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the Cre— ative Personality[J]. Educational,Research,1995(1):71—78.
  [10]Roy D D.Personality Model of Fine Artists[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6(4):391—393.
  [11]何进军,黄锦棠.基于技术创新与就业教育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4):69—72.
其他文献
入选理由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层层调动,广泛参与,鼓励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尽情地施展才能,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配备强有力的培训师资,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使行业技术能手不断涌现,为边疆发展和企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亮 点 首先,集团高度重视全国技能竞赛对历练队伍、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通过从人力、物力、财力和软硬件投入等各方面对各项比赛给予全方位支持。第二,为大赛配备强有力的培训师
新中国成立后,十分重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从1949 至1965 年的十几年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2万余人,毕业1.6万余人。尽管在学位制度的建立与立法方面也曾进行过几次尝试,但都未能实现。“文革”结束后,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1978年恢复了中断达12年之久的研究生招生。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点 评  “大家办”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大家办”逐步变成了“几家办”,甚至“一家办”,国办独大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职业教育活力不足、市场适应性不强、行业企业认同度低的重要原因。对此,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做了破题之论——“一定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包括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
石伟平:见证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进入新世纪的这十来年,可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正式确立法律地位到全面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急切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四川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历史足以证明: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方向是正确的,成就是明显的,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许;从西部乃至全国的视野看,
摘 要 多年来,上海市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的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推广运用。但研究发现,上海高职院校在“形式”上较为关注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在“内涵”上推进的力度相对不大,青年教师自身对校企合作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企业提供给青年教师能力和素养提升的平台相对有限。提高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成效,首先应帮助青年教师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在培训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同时建立校企合
摘 要 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立统一理论为基础,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职教经费分担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正式制度与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尊重技术、务本求实和以参与职业教育为荣的企业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目标一致、协调统一,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我国职业教育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加强宣传、
日前,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建立“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是由中泰两所学校共同建设的学生现代技术实践训练基地,将“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优秀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输出国门,实现了中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中国职业教育最好的装备和资源在泰国落地,搭建起中国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桥梁。“
摘 要 依据对江西省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经济成本比较敏感;处于中等地位水平的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意愿最为强烈;农民工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预期收益越低,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价越低,对于自身生活现状越满意,现代性水平越低,就越不愿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此,政府及职业教育部门应从刺激需求的角度出发,增加对于农民工参与
摘 要 通过对552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制、工作时间、公司性质、公司规模、月收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拓展专业学习、社团(书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对毕业生职场适应性有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深圳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心理薪酬标准为4000元/月,在200~500人的
摘 要 以現阶段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对30余所河南省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中,存在质检功能定位不准、载体选择不当、结果使用错位等问题。经过典型剖析,从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对象的确定、载体的组织、数据处理等方面深层探究校内质量检测的数据流向,建立质量检测与反馈系统图,构建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