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环境发生变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更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职业群体,其教育对象为3-6岁幼儿,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可塑性强、爱模仿、好奇等特点。多项教育研究和实践证明,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对幼儿的一生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做好学前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年龄集中在22-30岁之间,为了打造一支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园所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在教师心理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个立足”和“一加一减一提高”的教师心理建设模式和策略。
立足园所发展 夯实“心”基础
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所发展的需要。我园将教师及幼儿心理健康建设纳入园所发展规划,由园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负责,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岗,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定期为需要的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加大心理建设投入力度,引进成熟的“共情能力”课程培训,为教师创设温馨的“心灵之家”,购置心理自助书籍、健身器材等。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师心理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立足教师成长 分析“心”原因
本着“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园所一方面通过教师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摸底测查,掌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析甄别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师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比如,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在集体环境中引导个别儿童时,往往有暴躁倾向,甚至出现一些不太恰当的言行。对此,园所进一步与教师进行谈心式座谈,“幼儿教师一词对你意味着什么?” “工作中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说说你和孩子们的故事。”……通过简单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把握教师的职业观和教育观。根据实践我们发现,排除师德态度问题,结合前期的心理测评、性格测试,由教师心理导致的行为问题有三种成因:一是教师性格急躁,情绪不稳,欠缺情绪管理能力;二是新手教师经验不足,缺乏教育策略;三是有心理压力。据此,我们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建设方案。
立足立德树人 充实“心”能量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和改善教育问题的视角,其面向发展的角度帮助人们唤起潜能,获得快乐、成功和幸福,非常符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的成长需要。依据这一理论指导,我园采用了“一加一减一提高”的心理建设策略。
一加,即塑造积极的职业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自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个体内部系统地提高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我园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建设”“教师情绪管理”等一系列体验式学习培训,激发教师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沟通模式,让青年教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引导教师遇到问题学会冷静不冲动,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党支部从思想建设入手,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开展“党建带团建”系列活动。双管齐下,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和职业生命的意义,塑造积极人格。
如在体验式活动中,全体教师回忆学生时代遇到的恩师,强化感恩之情;讲述三件幼儿为自己做的令人感动的事,享受作为教师的自豪和幸福。这些来自教师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对树立教师持久的教育理想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一减,指针对教师的压力状况适当减压。研究证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改善人的认知、情感以及压力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园把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尽可能地安排在大自然中进行。如公园里读书交流、水长城户外拓展、景山公园运动踏青、农科院绿棚插花等,让教师全身心融入自然之中,体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积极情绪,不仅使教师的压力被释放,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感。
一提高,指针对缺乏教育策略的青年教师重点提高师能。由业务领导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幼儿案例分析研讨,找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让她们在引导个别儿童时有章可循。同时,选取积极焦点解决的三句典型句式,推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强化自己养成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第一句,“问题同时具有正向功能”。适用于教师改善对待幼儿“问题”的态度。
教师评价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幼儿往往容易标签化,倾向于消极的否定性评价,想通过反复训诫来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忽视了幼儿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问题同时具有正向功能”引导教师换个角度重新建构自己眼中幼儿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到处跑、坐不住,正是幼儿精力旺盛、性格活泼的表现;有的幼儿爱说话,正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表现;有的幼儿爱告状,正是幼儿有规则意识的表现。这样一来,教师的心态更加乐观,有利于积极寻求方法,达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小张老师说:“当明明又乱跑的时候,我这么一想,突然觉得那个孩子变可爱了,就顺势安排他做班里的小小联络员,他做得可好了。”
第二句,“凡事都有例外”。适用于教师解决幼儿“问题”的成长目标。
从积极教育的视角看,教师发掘、研究幼儿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问题。因此,引导教师理解积极教育的内涵,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品质,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重要改变。“凡事都有例外”引发教师转向“问题”的另一面,这些教师眼中的“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什么时候比较少?如小王老师抱怨班里的双胞胎姐妹吃饭慢,严重拖延了班里的餐后整理进度。学到“凡事都有例外”后,小王老师开始沉思,回忆起姐妹俩吃面条和饺子的时候速度正常,原来姐妹俩吃饭并不“总是”磨蹭,在遇到爱吃的饭菜时、情绪愉快时、期待下一项活动时,姐妹俩的用餐速度就会比较快。接下来,小王老师要做的就是饮食健康教育、引发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设置小惊喜小期待等一系列激发幼儿积极品质的活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做法避免因找原因导致时间隐性浪费,朝向积极的成长目标,切实发挥了教育功能。
第三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适用于教师适时鼓励幼儿的点滴成功。
幼儿的成长总是会让教师感到意外,昨天还打人的孩子今天却帮助了另一个孩子,刚才还心不在焉的孩子现在正专注地画着一幅作品……作为教师,如果能及时观察到幼儿的点滴成功,不用“你真棒”这类简单笼统的肯定,而是采用振奋性的引导性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鼓励幼儿,会大大加强幼儿的成功感。当幼儿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成功过程,师幼双方能体会积极情绪的碰撞和共鸣,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团队管理,对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共情,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内在动力提高。为了培养教师正向积极的思维习惯,我园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精美的“心能量银行记录本”,记录每天自己运用积极正向思维的事件、感悟等。一段时間下来,教师反馈说:“漂亮的本子记录美好的事儿,让我觉得生活越来越开心了。”她们还把这个方法运用在班级管理中,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心”能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年龄集中在22-30岁之间,为了打造一支蓬勃向上的教师队伍,园所以积极心理学为支撑,在教师心理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个立足”和“一加一减一提高”的教师心理建设模式和策略。
立足园所发展 夯实“心”基础
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所发展的需要。我园将教师及幼儿心理健康建设纳入园所发展规划,由园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负责,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岗,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定期为需要的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加大心理建设投入力度,引进成熟的“共情能力”课程培训,为教师创设温馨的“心灵之家”,购置心理自助书籍、健身器材等。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师心理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立足教师成长 分析“心”原因
本着“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园所一方面通过教师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摸底测查,掌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析甄别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师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比如,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在集体环境中引导个别儿童时,往往有暴躁倾向,甚至出现一些不太恰当的言行。对此,园所进一步与教师进行谈心式座谈,“幼儿教师一词对你意味着什么?” “工作中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困惑的是什么?”“说说你和孩子们的故事。”……通过简单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把握教师的职业观和教育观。根据实践我们发现,排除师德态度问题,结合前期的心理测评、性格测试,由教师心理导致的行为问题有三种成因:一是教师性格急躁,情绪不稳,欠缺情绪管理能力;二是新手教师经验不足,缺乏教育策略;三是有心理压力。据此,我们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建设方案。
立足立德树人 充实“心”能量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和改善教育问题的视角,其面向发展的角度帮助人们唤起潜能,获得快乐、成功和幸福,非常符合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的成长需要。依据这一理论指导,我园采用了“一加一减一提高”的心理建设策略。
一加,即塑造积极的职业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自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个体内部系统地提高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我园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建设”“教师情绪管理”等一系列体验式学习培训,激发教师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沟通模式,让青年教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引导教师遇到问题学会冷静不冲动,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党支部从思想建设入手,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开展“党建带团建”系列活动。双管齐下,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和职业生命的意义,塑造积极人格。
如在体验式活动中,全体教师回忆学生时代遇到的恩师,强化感恩之情;讲述三件幼儿为自己做的令人感动的事,享受作为教师的自豪和幸福。这些来自教师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对树立教师持久的教育理想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一减,指针对教师的压力状况适当减压。研究证明,优美的自然环境能改善人的认知、情感以及压力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园把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尽可能地安排在大自然中进行。如公园里读书交流、水长城户外拓展、景山公园运动踏青、农科院绿棚插花等,让教师全身心融入自然之中,体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积极情绪,不仅使教师的压力被释放,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感。
一提高,指针对缺乏教育策略的青年教师重点提高师能。由业务领导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幼儿案例分析研讨,找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让她们在引导个别儿童时有章可循。同时,选取积极焦点解决的三句典型句式,推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强化自己养成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第一句,“问题同时具有正向功能”。适用于教师改善对待幼儿“问题”的态度。
教师评价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幼儿往往容易标签化,倾向于消极的否定性评价,想通过反复训诫来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忽视了幼儿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问题同时具有正向功能”引导教师换个角度重新建构自己眼中幼儿的“问题”。如有的幼儿到处跑、坐不住,正是幼儿精力旺盛、性格活泼的表现;有的幼儿爱说话,正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表现;有的幼儿爱告状,正是幼儿有规则意识的表现。这样一来,教师的心态更加乐观,有利于积极寻求方法,达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小张老师说:“当明明又乱跑的时候,我这么一想,突然觉得那个孩子变可爱了,就顺势安排他做班里的小小联络员,他做得可好了。”
第二句,“凡事都有例外”。适用于教师解决幼儿“问题”的成长目标。
从积极教育的视角看,教师发掘、研究幼儿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问题。因此,引导教师理解积极教育的内涵,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品质,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重要改变。“凡事都有例外”引发教师转向“问题”的另一面,这些教师眼中的“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什么时候比较少?如小王老师抱怨班里的双胞胎姐妹吃饭慢,严重拖延了班里的餐后整理进度。学到“凡事都有例外”后,小王老师开始沉思,回忆起姐妹俩吃面条和饺子的时候速度正常,原来姐妹俩吃饭并不“总是”磨蹭,在遇到爱吃的饭菜时、情绪愉快时、期待下一项活动时,姐妹俩的用餐速度就会比较快。接下来,小王老师要做的就是饮食健康教育、引发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设置小惊喜小期待等一系列激发幼儿积极品质的活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做法避免因找原因导致时间隐性浪费,朝向积极的成长目标,切实发挥了教育功能。
第三句,“你是怎么做到的”。适用于教师适时鼓励幼儿的点滴成功。
幼儿的成长总是会让教师感到意外,昨天还打人的孩子今天却帮助了另一个孩子,刚才还心不在焉的孩子现在正专注地画着一幅作品……作为教师,如果能及时观察到幼儿的点滴成功,不用“你真棒”这类简单笼统的肯定,而是采用振奋性的引导性提问“你是怎么做到的”鼓励幼儿,会大大加强幼儿的成功感。当幼儿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成功过程,师幼双方能体会积极情绪的碰撞和共鸣,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团队管理,对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共情,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内在动力提高。为了培养教师正向积极的思维习惯,我园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精美的“心能量银行记录本”,记录每天自己运用积极正向思维的事件、感悟等。一段时間下来,教师反馈说:“漂亮的本子记录美好的事儿,让我觉得生活越来越开心了。”她们还把这个方法运用在班级管理中,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心”能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