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山采风”系列报道(一)
7月的黄山,骄阳似火。对黄山市147万人民来说,2004年是不同寻常一年:确定“三步跨越”、“三最”目标,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全力建设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在10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感黄山人民满怀信心,黄山大地雄姿勃发。
“我们已经打响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战。”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一开口就气势不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内抓统筹,外抓融入,依托旅游、文化、生态、物产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基地、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实现‘三最’目标。”
加快建设旅游大市
黄山市居华东皖南皖浙赣三省交汇处,临新安江,承东启西,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她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向海内外昭示着辉煌的未来。1990年,黄山荣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殊荣。1998年,黄山市分跻身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黄山风景区荣登中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榜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唯一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誉奖。2000年,西递、宏村荣获世界文化遗产。最近黄山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王启敏书记告诉记者,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两山一湖”规划和建设以黄山为重点的皖南旅游区的要求,编制并实施了黄山市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消费水平,强化休闲、购物、娱乐功能,加快建设旅游产业基地,确保今年全年接待游客810万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亿元。
抓好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产品开发。完成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以黄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山上山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统筹开发,联动发展。深入挖掘、系统开发徽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徽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使其逐步成为黄山风光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级品牌,成为黄山市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加快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围绕“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合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旅游线路。
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巩固拓展长三角市场的基础上,境内主攻珠三角和北方市场,主抓港、澳、台和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发挥两个世界遗产地的品牌优势,抓好“大黄山”旅游产品的整体促销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把黄山和“徽文化”两张牌一道打出去。加强创意策划,着力开发、培育特色节庆会展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魅力进行促销。抓住徽杭高速公路通车、黄山机场扩建竣工和皖南古村落邮票发行等契机,搞好集中促销宣传。积极与上海、杭州合作,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山”(上海——西湖——黄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王启敏书记强调,黄山市以对外开放为主抓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开放引资、外贸出口的政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展了“让世界了解你”国际旅游城市对话等系列活动,承办了首届中国徽商大会,扩大了黄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先后承办了世界侨联“相聚黄山”活动,接待了越共总书记农德孟等重要外宾,授予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黄山市荣誉市民”称号,与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城市交往日益密切。
加快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在杭州与长三角15个重点旅游城市举行了旅游高峰论坛,组织了“融入浙江经济带”活动,与杭州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今年,黄山市抓住徽杭高速公路10月1日开通的重大机遇,以观念、体制、机制融入为先导,以实施一批相关项目为载体,扎实开展好“融入推进年”活动。充分利用“15+1”的旅游合作机制,主动加强与15个城市的全方位联系,寻求合作,互惠双赢。
将招商引资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客商、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整合,推出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实行板块招商,吸引组团式开发,力争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精心组织做好赴粤、港招商工作。
2003年,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签订内外资合作项目367个,开工298个,实际利用外资3068万美元,到位内资23.4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今年确保利用外资3550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22亿。
对外贸易势头强劲。继续实行和完善外贸出口促进政策,大力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快建立茶叶、化工、服装、农产品和竹木制品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国有企业的改制基本完成,金马集团成功改制重组,永新公司完成上市前期工作。“四权”拍卖取得突破。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年”活动,农业特产税改征和农业税及粮食补贴方式等改革正稳步推进。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
7月的黄山,骄阳似火。对黄山市147万人民来说,2004年是不同寻常一年:确定“三步跨越”、“三最”目标,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全力建设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在10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感黄山人民满怀信心,黄山大地雄姿勃发。
“我们已经打响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战。”黄山市委书记王启敏一开口就气势不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内抓统筹,外抓融入,依托旅游、文化、生态、物产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基地、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实现‘三最’目标。”
加快建设旅游大市
黄山市居华东皖南皖浙赣三省交汇处,临新安江,承东启西,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她正在以前所未有速度,向海内外昭示着辉煌的未来。1990年,黄山荣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殊荣。1998年,黄山市分跻身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并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黄山风景区荣登中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榜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唯一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誉奖。2000年,西递、宏村荣获世界文化遗产。最近黄山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王启敏书记告诉记者,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两山一湖”规划和建设以黄山为重点的皖南旅游区的要求,编制并实施了黄山市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增加游客数量,提高消费水平,强化休闲、购物、娱乐功能,加快建设旅游产业基地,确保今年全年接待游客810万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亿元。
抓好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产品开发。完成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修编。以黄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山上山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统筹开发,联动发展。深入挖掘、系统开发徽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徽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使其逐步成为黄山风光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级品牌,成为黄山市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加快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围绕“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合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旅游线路。
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在巩固拓展长三角市场的基础上,境内主攻珠三角和北方市场,主抓港、澳、台和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发挥两个世界遗产地的品牌优势,抓好“大黄山”旅游产品的整体促销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把黄山和“徽文化”两张牌一道打出去。加强创意策划,着力开发、培育特色节庆会展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魅力进行促销。抓住徽杭高速公路通车、黄山机场扩建竣工和皖南古村落邮票发行等契机,搞好集中促销宣传。积极与上海、杭州合作,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山”(上海——西湖——黄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王启敏书记强调,黄山市以对外开放为主抓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开放引资、外贸出口的政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展了“让世界了解你”国际旅游城市对话等系列活动,承办了首届中国徽商大会,扩大了黄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先后承办了世界侨联“相聚黄山”活动,接待了越共总书记农德孟等重要外宾,授予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黄山市荣誉市民”称号,与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城市交往日益密切。
加快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在杭州与长三角15个重点旅游城市举行了旅游高峰论坛,组织了“融入浙江经济带”活动,与杭州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今年,黄山市抓住徽杭高速公路10月1日开通的重大机遇,以观念、体制、机制融入为先导,以实施一批相关项目为载体,扎实开展好“融入推进年”活动。充分利用“15+1”的旅游合作机制,主动加强与15个城市的全方位联系,寻求合作,互惠双赢。
将招商引资瞄准重点地区、重点客商、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整合,推出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实行板块招商,吸引组团式开发,力争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精心组织做好赴粤、港招商工作。
2003年,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签订内外资合作项目367个,开工298个,实际利用外资3068万美元,到位内资23.4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今年确保利用外资3550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22亿。
对外贸易势头强劲。继续实行和完善外贸出口促进政策,大力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出口产品多元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快建立茶叶、化工、服装、农产品和竹木制品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国有企业的改制基本完成,金马集团成功改制重组,永新公司完成上市前期工作。“四权”拍卖取得突破。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年”活动,农业特产税改征和农业税及粮食补贴方式等改革正稳步推进。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