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散文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人散文就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都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写人的目的。自然而然,分析人物形象就成为这类散文的中心目的和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呢?笔者就以高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写作时作者就表现出对父亲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是他的一名敢于斗争的学生,作者就表现了对刘和珍的赞扬和哀悼之情;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是他的老师,也是一代伟大的学者,作者就要表现对他的崇敬、赞美、欣赏之情。文中人物身份的不同,直接造成人物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不同,人物具有怎样的身份,往往就具有与其身份相应的特征。因此,弄清人物的身份,对于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品质十分重要。
  二、细究描写,明确人物性格
  描写是写人散文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写活人物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这类散文中会出现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有时也会出现侧面描写、对比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描写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思想等,是研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从而达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
  1.外貌描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梁任公的:“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是形体描写,表现了梁任公精明强干、精神抖擞的学者风度;“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几个词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气度不凡、大家风范十足、满面生辉的学者气度。外貌描写是写人散文中很常见的一种描写方法,抓住它,就可以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及作者对其所持的态度情感。
  2.语言描写。本文中人物的语言虽不多,但却精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独特形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一句表白直接表现了梁任公诙谐幽默、谦虚谨慎、直爽自负的性格特征。还有他讲演时随口背的一些诗句,又表现出他作为学者知识渊博、博闻强记的特征。写人的散文中,语言描写大多不多,但都是点睛之处,细究这些,可以对人物形象了如指掌。
  3.动作神态描写。本文的动作神态描写十分传神,“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一扫。”“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此动作神态描写,无不表现出先生直爽率真、感情丰富、性情中人的大学者之风度,读后让人不由对先生产生一种敬慕之意。
  4.侧面描写。在表现人物时,侧面描写大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描写方法,在本文亦有重要表现作用。“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句子的出现,不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让读者感到了梁任公先生讲演精采、光彩夺人、影响深远、风神气度与学识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更让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变得丰满而高大。
  5.对比描写。通过对比,可以让人物形象更突出。“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些对比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影响不凡、深得人心、在学术界地位至高的特征,不但反衬出梁任公高大的学者形象,也表现了作为学生对老师的偏爱之情。
  三、分析事件,探究人物品质
  要表现人物,就得有一定的事件。在本文中,作者只选用了梁任公先生讲演这件事,通过这一件事就把先生作为一代大学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并没有细写事件的始末,只是切入事件中能表现人物的重点细节,把梁任公表现得十分突出,犹如站在人的眼前。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梁任公博闻强记、率真直爽、感情充沛、感人至深、深得赞誉的大家学者之特点,让人不由得产生对这位学者欣赏、仰慕、赞美之意。
  牵牛就得抓住牛鼻子,分析这类散文的人物形象就得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本篇文章如此,其它的写人散文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中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从教多年,我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列出供同事们参考。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郁闷的现象,已经上课几分钟了,有些学生还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有的东张西望,对老师讲的知识心不在焉,有的睡意朦朦,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休息的驿站,有的干脆奋笔疾书,做其它学科的练习题。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正课开讲前的情境设计。  一、用音乐来导入  学生可能不喜欢枯燥的文
期刊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电报体”著称,因此,《桥边的老人》这篇短篇小说也就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以及不疾不徐、不瘟不火的叙述风格。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是指将意义由某一事物转移至另一事物,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上所制造的转义。从更深层面上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钢丝
期刊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我认为,教学环节中有如下的注意“点”,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与探讨:  一、找准基点(即“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期刊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
期刊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如果说诗词是一位娇羞、典雅、藏在深闺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踯躅不安,抓耳挠腮的君子。众多的备考对策、模式探究终不能挽救博弈的颓废。望着“在水一方”的古典诗词,让考生备感“道阻且长”。欲罢不能的无奈,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焦虑,让考生视“诗词鉴赏”为畏途,敬而远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构筑沟通的桥梁,让考生与诗词心有灵犀,情感碰撞,正确解读,是诗词
期刊
初中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其中,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是提笔难书,言之无物,而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