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西北地区贫困县域古浪县为个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做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农民自身素质较低,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低,且合法维权意识淡薄等。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对于了解类似贫困县域人民实际生活,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制定区域性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贫困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西北地区
作者简介:蔡文春(1975-)女,甘肃武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4]。西北地区贫困县域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如何有效增加类似地区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在忙完农事农活后,外出务工是农民增加家庭收入的必然选择。以西北地区贫困县域甘肃省古浪县为个案,对西北部贫困县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做一调查分析,这对于了解贫困县域人民实际生活状况,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制定区域性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研究区概况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该县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耕地接近一半是旱地,靠天吃饭问题严重。县辖19个乡镇,251个村,农业人口36.49万人,占总人口的93%,农村劳动力19.78万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14.34元,属于西北地区典型的贫困落后县域。
该县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事为春种和夏收,忙完农事农活的农民积极寻求增加收入的道路,外出务工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二、古浪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状分析
本文对古浪县19个乡镇按照约1%的比例对87457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800家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分析了解他们外出务工状况(表1)。
(一)家里收入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是农民外出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81.26%的农民外出是因为家里收入少,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原因,农民的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是靠天吃饭,收入非常有限,单依靠自己的承包土地根本没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可以支配,他们普遍表示无力承担子女上学费用、家人生病就医费用,选择外出打工无疑会增加较多可支配的经济收入。5.2%的表示呆在农村太闭塞落后,想到外面见见世面。
(二) 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低,且合法维权意识淡薄
被调查的农民中月均收入1500-2000的人数仅占8.2%,50%的月均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调查显示,农民外出务工月均收入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务工者中文盲半文盲占到15.36%,小学水平占到48.43%,初中水平占到26.28%,高中水平占到9.9%。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下,难以接受或胜任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工作,导致收入普遍较低;二是接受培训过少,被调查者中,仅仅有9.95%的人在外出前接受过培训。据了解,培训机构均为当地县委、县政府出面整合当地各类培训机构而成,培训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接受过培训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工作较为稳定。据调查,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基本懂得劳动保障法,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被调查者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37.50%,但绝大多数的农民表示不懂得劳动保障法,22.1%的人声称工资被拖欠、克扣过。
(三) 农民外出信息主要来自亲戚或老乡介绍,主要流向省内及周边省市,且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
调查显示,90%左右的农民外出务工选择在省内各城镇及新疆、内蒙、青海、宁夏等周边邻近省市,主要从事各类劳动密集型工作,其中从事采煤、炼铁、挖盐、建筑、装卸等重体力工种的高达40%。该县对用工的信息掌握偏重于新疆、内蒙、青海、宁夏等周边邻近省市,对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行情、供求关系、劳动保障状况等用工信息掌握不够,联系接洽不紧,输出空间非常狭窄,而且组织化程度不高。
(四) 外出务工者大多为男性
外出务工者76.5%为男性,女性留守家里种责任田,同时照顾孩子老人。女性多在忙完家里的农事农活后短期出外务工,如每年8-10月到新疆摘棉花,社会上普遍将她们称为“摘花妹”。年轻女性打工者在待嫁年龄都回乡结婚生活,她们声称在外成家没有稳定和安全感。
(五) 待遇普遍较差,收入低,孩子的教育是外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收入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声称在城市打工吃住较差,心理压力大,遭受城市人歧视。同时,还担心留守家里的老人孩子。10%的农民工子女在打工所在城市上学,但需托关系和缴纳高昂的借读费用才能就读。问及今后的打算,均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生活在城市,做个真正的“城里人”,而自己要努力赚钱存钱,等干不动了就回老家继续经营责任田。
三 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农村基础教育,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奠定基础
目前,国家已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因为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困难,现有学校(特别是高中)数量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另外受“读书无用论”、“早回家早挣钱”思想的影响,这样每年仍有不少孩子辍学走上务农兼打工的道路。这将导致农村劳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的落后或者失败。建议当地政府首先建立由县、市和省级政府共同筹措农村教育经费的机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助学,鼓励民间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孩子必须至少接受小学至高中段教育的监管力度,建立“村-乡-县”层层负责的制度,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内部消化
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发展高效精细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提高对农产品的保鲜、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物流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要精心构筑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注重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构建和疏通农产品营销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5]。
(三)多方筹措资金,构建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据调查研究,随着务工者参加培训时间的增加,收入也随之提高。但古浪县对农民外出务工前的培训只有5-10天左右,培训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法律、自身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而且接受培训的人也只有9.52%,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该县农民外出务工所从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产业结构的脆弱和此类劳动力的易获性决定了农民工收入低、易失业的特点。针对此,应构建由“政府-社会-个人”筹资合办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根据被培训对象的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加大相对高、精、尖、难技术的培训,促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及“复合型”转变,增加他们的就业筹码,最大限度降低失业的风险。
(四)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该县每年通过政府联系、中介组织推荐输出的人数只有1.6万人左右,其余大部分群众主要以自谋输出为主,收入低、稳定性差、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的覆盖面问题。古浪县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使得农村劳动力难以准确及时地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外出打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增加了转移成本,而且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采取措施逐步引导劳动力市场、劳务中介和劳动力培训机构延伸到乡村一级,建立城乡结合、高效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作问题。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完善的关于建立、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法规,在诸如信息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收费、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规范供求双方行为,从严治理各种劳务中介机构,打破城乡封锁,保证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依法运作,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四、结论
甘肃省古浪县气候干旱,人民生活贫苦,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外出务工是农村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的必然选择。对该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民自身素质较低,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低,且合法维权意识淡薄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内部消化,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措施。
调查贫困县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仅仅是了解人民生活状况的一个方面,如何切实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好多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探讨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仙娥、王春艳.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4,(04).
[2] 李太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态因素研究[J].当代财经,1997,(02).
关键词:贫困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西北地区
作者简介:蔡文春(1975-)女,甘肃武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4]。西北地区贫困县域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如何有效增加类似地区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在忙完农事农活后,外出务工是农民增加家庭收入的必然选择。以西北地区贫困县域甘肃省古浪县为个案,对西北部贫困县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做一调查分析,这对于了解贫困县域人民实际生活状况,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制定区域性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研究区概况
甘肃省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该县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耕地接近一半是旱地,靠天吃饭问题严重。县辖19个乡镇,251个村,农业人口36.49万人,占总人口的93%,农村劳动力19.78万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14.34元,属于西北地区典型的贫困落后县域。
该县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事为春种和夏收,忙完农事农活的农民积极寻求增加收入的道路,外出务工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二、古浪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状分析
本文对古浪县19个乡镇按照约1%的比例对87457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800家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分析了解他们外出务工状况(表1)。
(一)家里收入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是农民外出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81.26%的农民外出是因为家里收入少,这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原因,农民的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是靠天吃饭,收入非常有限,单依靠自己的承包土地根本没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可以支配,他们普遍表示无力承担子女上学费用、家人生病就医费用,选择外出打工无疑会增加较多可支配的经济收入。5.2%的表示呆在农村太闭塞落后,想到外面见见世面。
(二) 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低,且合法维权意识淡薄
被调查的农民中月均收入1500-2000的人数仅占8.2%,50%的月均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调查显示,农民外出务工月均收入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务工者中文盲半文盲占到15.36%,小学水平占到48.43%,初中水平占到26.28%,高中水平占到9.9%。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下,难以接受或胜任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工作,导致收入普遍较低;二是接受培训过少,被调查者中,仅仅有9.95%的人在外出前接受过培训。据了解,培训机构均为当地县委、县政府出面整合当地各类培训机构而成,培训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接受过培训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工作较为稳定。据调查,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基本懂得劳动保障法,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被调查者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37.50%,但绝大多数的农民表示不懂得劳动保障法,22.1%的人声称工资被拖欠、克扣过。
(三) 农民外出信息主要来自亲戚或老乡介绍,主要流向省内及周边省市,且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
调查显示,90%左右的农民外出务工选择在省内各城镇及新疆、内蒙、青海、宁夏等周边邻近省市,主要从事各类劳动密集型工作,其中从事采煤、炼铁、挖盐、建筑、装卸等重体力工种的高达40%。该县对用工的信息掌握偏重于新疆、内蒙、青海、宁夏等周边邻近省市,对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行情、供求关系、劳动保障状况等用工信息掌握不够,联系接洽不紧,输出空间非常狭窄,而且组织化程度不高。
(四) 外出务工者大多为男性
外出务工者76.5%为男性,女性留守家里种责任田,同时照顾孩子老人。女性多在忙完家里的农事农活后短期出外务工,如每年8-10月到新疆摘棉花,社会上普遍将她们称为“摘花妹”。年轻女性打工者在待嫁年龄都回乡结婚生活,她们声称在外成家没有稳定和安全感。
(五) 待遇普遍较差,收入低,孩子的教育是外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收入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声称在城市打工吃住较差,心理压力大,遭受城市人歧视。同时,还担心留守家里的老人孩子。10%的农民工子女在打工所在城市上学,但需托关系和缴纳高昂的借读费用才能就读。问及今后的打算,均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生活在城市,做个真正的“城里人”,而自己要努力赚钱存钱,等干不动了就回老家继续经营责任田。
三 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农村基础教育,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奠定基础
目前,国家已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因为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困难,现有学校(特别是高中)数量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另外受“读书无用论”、“早回家早挣钱”思想的影响,这样每年仍有不少孩子辍学走上务农兼打工的道路。这将导致农村劳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的落后或者失败。建议当地政府首先建立由县、市和省级政府共同筹措农村教育经费的机制,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助学,鼓励民间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孩子必须至少接受小学至高中段教育的监管力度,建立“村-乡-县”层层负责的制度,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内部消化
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发展高效精细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提高对农产品的保鲜、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物流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区域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要精心构筑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注重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构建和疏通农产品营销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5]。
(三)多方筹措资金,构建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据调查研究,随着务工者参加培训时间的增加,收入也随之提高。但古浪县对农民外出务工前的培训只有5-10天左右,培训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法律、自身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而且接受培训的人也只有9.52%,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该县农民外出务工所从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作,产业结构的脆弱和此类劳动力的易获性决定了农民工收入低、易失业的特点。针对此,应构建由“政府-社会-个人”筹资合办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根据被培训对象的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加大相对高、精、尖、难技术的培训,促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及“复合型”转变,增加他们的就业筹码,最大限度降低失业的风险。
(四)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该县每年通过政府联系、中介组织推荐输出的人数只有1.6万人左右,其余大部分群众主要以自谋输出为主,收入低、稳定性差、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的覆盖面问题。古浪县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滞后,使得农村劳动力难以准确及时地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外出打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增加了转移成本,而且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采取措施逐步引导劳动力市场、劳务中介和劳动力培训机构延伸到乡村一级,建立城乡结合、高效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作问题。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完善的关于建立、规范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法规,在诸如信息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收费、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规范供求双方行为,从严治理各种劳务中介机构,打破城乡封锁,保证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依法运作,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四、结论
甘肃省古浪县气候干旱,人民生活贫苦,属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外出务工是农村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的必然选择。对该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农民自身素质较低,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外出务工收入普遍较低,且合法维权意识淡薄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内部消化,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措施。
调查贫困县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仅仅是了解人民生活状况的一个方面,如何切实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好多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探讨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仙娥、王春艳.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4,(04).
[2] 李太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态因素研究[J].当代财经,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