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形式比较单一、无章可循、实际操作难。为加强和改进实践教育教学,必须科学设定实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整合实践教育教学力量和资源,以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指导;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投入;建设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育教学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育教学。就实践教育教学而言,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但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普遍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环节,而对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本文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加大投入,注重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必须看到,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形式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面显得十分薄弱。众所周知,理论是需要灌输的,列宁曾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因此,理论灌输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基本原则。我们强调理论需要灌输,但不能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具有灌输的特征,就以为这样就搞好了课堂理论教学,就达到了学生完整有效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特别是一些老师授课形式单一,讲课乏味,缺少鲜活事例,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放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有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才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中,许多高校老师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学生失去自主、自觉性。这种只重课堂教学,不重实践教育教学的单一方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常常有“被教育”的感觉,进而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无章可循
当前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从课时安排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但在实践上,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由于无章可循而被束之高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明显存在“三无”现象:第一,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结果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时数不统一,教学内容不规范,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的内容分散于各门课程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第三,无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应有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标准,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缺乏一个客观参照标准。因此,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即使明文规定有社会实践教学课时,但最后由于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三无”现状,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又没有跟上去,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减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总时数。
(三)操作难
在操作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给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课堂的选择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的课堂在社会,但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有益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有许多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如何选择那些对学生有益而无害的教育教学资源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慧眼独具,善于充分挖掘本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另一方面要求社会高度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难。理工类课程在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进行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或实验实习指导书,只要任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相配合,就能顺利地组织实施。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涉及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又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单靠任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是十分不容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怎样组织实施,如何解决人财物交通等问题,靠哪些人来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困扰许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难。目前,理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程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如何体现共同性和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有多大?这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首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地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课程。第二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些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及其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三类是日常思想品德和法律行为规范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来承担。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专题调查,走访工厂、农村,考察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坚定大学生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决心。再如,法律与思想品德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_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园周围社区状况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实践教育教学合力
要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合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实习实训等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统筹计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编制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例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完全可以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计划,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院系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部门一起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目标、计划及考核评估办法,并由任课教师与专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把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带回学校作深入的探讨。
(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演员”,更是“导演”,能否调动社会和学生等各方面积极性,就要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上下功夫,又要对本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十分熟悉,真正使教材、教学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精彩演绎,让学生耳目一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人脑入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观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书本之外的世界,通晓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晓本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社会实际,把理论讲活,并在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时效。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组织和促成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广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及受益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要指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去,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指导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五)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的投入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必须高屋建瓴,从源头抓起,从根本抓起,必须有制度、人力、经费、交通等各种必要条件。高校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实践教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应设立实践性教育教学专项基金,比照理工科和文科的实(见)习课标准,按学时、学生数划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六)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建立稳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如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大中型企业、良好的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军营等,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加强对大学生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育教学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育教学。就实践教育教学而言,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但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普遍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环节,而对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本文拟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加大投入,注重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必须看到,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形式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面显得十分薄弱。众所周知,理论是需要灌输的,列宁曾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因此,理论灌输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基本原则。我们强调理论需要灌输,但不能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具有灌输的特征,就以为这样就搞好了课堂理论教学,就达到了学生完整有效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特别是一些老师授课形式单一,讲课乏味,缺少鲜活事例,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放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有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才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中,许多高校老师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学生失去自主、自觉性。这种只重课堂教学,不重实践教育教学的单一方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常常有“被教育”的感觉,进而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无章可循
当前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从课时安排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但在实践上,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由于无章可循而被束之高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明显存在“三无”现象:第一,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结果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时数不统一,教学内容不规范,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的内容分散于各门课程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第三,无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应有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标准,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缺乏一个客观参照标准。因此,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即使明文规定有社会实践教学课时,但最后由于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三无”现状,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又没有跟上去,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减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总时数。
(三)操作难
在操作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给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课堂的选择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的课堂在社会,但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有益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有许多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如何选择那些对学生有益而无害的教育教学资源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慧眼独具,善于充分挖掘本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另一方面要求社会高度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难。理工类课程在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进行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或实验实习指导书,只要任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相配合,就能顺利地组织实施。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涉及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又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单靠任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是十分不容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怎样组织实施,如何解决人财物交通等问题,靠哪些人来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困扰许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问题。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难。目前,理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程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如何体现共同性和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实际影响有多大?这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首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地科学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课程。第二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些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及其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三类是日常思想品德和法律行为规范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来承担。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专题调查,走访工厂、农村,考察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坚定大学生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决心。再如,法律与思想品德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_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园周围社区状况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实践教育教学合力
要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合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实习实训等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统筹计划与设计。在此基础上,编制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例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完全可以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计划,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院系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部门一起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确定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目标、计划及考核评估办法,并由任课教师与专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把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带回学校作深入的探讨。
(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演员”,更是“导演”,能否调动社会和学生等各方面积极性,就要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上下功夫,又要对本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十分熟悉,真正使教材、教学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精彩演绎,让学生耳目一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人脑入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参观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书本之外的世界,通晓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晓本地区可供利用的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社会实际,把理论讲活,并在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时效。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组织和促成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广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及受益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要指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去,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指导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五)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的投入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必须高屋建瓴,从源头抓起,从根本抓起,必须有制度、人力、经费、交通等各种必要条件。高校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实践教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应设立实践性教育教学专项基金,比照理工科和文科的实(见)习课标准,按学时、学生数划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六)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建立稳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如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大中型企业、良好的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军营等,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加强对大学生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