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小公民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立足数学课堂,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遵照新课标精神,构建数学学科教育体系,把数学课堂当作实施小公民素质培育的主要阵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公民素质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小公民素质培育的主阵地呢?对此,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1.增强小公民素质培育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小公民素质培育的内涵,明确数学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肩负教书和育人的任务,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小公民素质培育。在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小公民素质培育这一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
2.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数学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品德熏陶。如学习了素数和合数这一知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现代数学陈景润凭着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最终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可向学生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学习圆周率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小公民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利用小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人与人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当代公民一种重要的素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公民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小公民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的意识、态度、行为等,将对学生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合格公民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学生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一个失去学习自信心的学生会感到学习无方,心灰意冷,并随时接受环境的摆布。因此,在班集体中,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小公民素质培育工程的关键。有了自信心,才能具有随机摆脱和克服阻碍自己活动的一切不利因素的能力,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运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恰当有效地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情和上进心。这样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多种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进一步激起求知欲。成功教育的开展,会给学生带来雄心、信心、恒心,树立了成功感。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成功感,不断发现自身的价值,逐步增加内动力。
四、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把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个月用水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水的吨数,最后结合环境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另外,还可结合世界环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诚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小公民素质培育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时时刻刻想着我们的教学要为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服务,长期筹划、精心安排、积极引导、及时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公民素质培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1.增强小公民素质培育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小公民素质培育的内涵,明确数学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肩负教书和育人的任务,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小公民素质培育。在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小公民素质培育这一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
2.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它本身就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数学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品德熏陶。如学习了素数和合数这一知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现代数学陈景润凭着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最终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可向学生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学习圆周率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小公民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利用小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人与人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当代公民一种重要的素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公民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小公民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的意识、态度、行为等,将对学生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合格公民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能使学生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一个失去学习自信心的学生会感到学习无方,心灰意冷,并随时接受环境的摆布。因此,在班集体中,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小公民素质培育工程的关键。有了自信心,才能具有随机摆脱和克服阻碍自己活动的一切不利因素的能力,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运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恰当有效地进行评价,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情和上进心。这样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多种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讲出新观点,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比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数学学习。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进一步激起求知欲。成功教育的开展,会给学生带来雄心、信心、恒心,树立了成功感。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成功感,不断发现自身的价值,逐步增加内动力。
四、利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把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个月用水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水的吨数,最后结合环境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另外,还可结合世界环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诚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小公民素质培育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时时刻刻想着我们的教学要为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服务,长期筹划、精心安排、积极引导、及时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公民素质培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