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對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根据其病因采用调低透析液温度,提高透析液钠浓渡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透析。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低温;可调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40-02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中常出现血压下降患者共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43—76岁,透析时间为2—10年。以上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⑴ 规律性透析一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260ml/min ;(2)透析中均选用DBB—27型透析机的内置钠曲线模式及透析液温设置为35-35.5℃以下;(3) 透析过程中均脱水,量为2—4kg/4h。(4) 透析中禁止输液。
2 方法
2.1 分组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电导度为13914~2mmol/L,透析液温度36.5~37℃。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钠曲线为145~148mmol/L逐渐下降至135~138mmol/L,透析液温度为35~36℃。
2.2 透析过程中观测指标:血压,心率及有无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头痛等临床表现。
2.3 低血压诊断标准:血液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1]。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结果如表1
3 讨论
透析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如不及时预防处理可严重危害透析患者的健康及长期生活质量。其发生的原因,除与周围血管低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外,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及水分的清除致血浆渗透压和有效血容量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大大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3.1 低温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使血管收缩和末梢血管阻力增加而实现的。常规透析中,患者的体温平均升高0.5~-0.8℃,低温透析可减少透析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最终减少和推迟低血压的发生,并使患者提高对水分清除的耐受。但在临床观察中,体温过低时,大多数患者易感不适,可引起寒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依据个体差异,温度定于35~36℃为最好[2]。
3.2 透析液钠浓度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血液中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使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采用高钠透析(透析开始时,将透析液钠浓度设置为148mmol/L逐渐下降至透析结束前1h为136mmol/L)。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可调钠透析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3]。
4 护理
4.1 充分掌握患者的透析状况。针对高龄、严重贫血、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4.2 严格护理操作。上机前准确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并预冲好管路和透析器。透析开始时血流量有100ml/min 逐渐增加到200-260ml/min 。
4.3 正确选择透析参数。根据评估选择透析液钠浓度及设置透析液温度。
4.4 密切观察病情。
4.5 透析中避免进餐。对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建议患者不在透析中进餐,禁忌透析后期进餐,因随着脱水量增加,进食可使有效循环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而发生低血压。
4.6 健康宣教。宣传透析相关知识,正确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或含水分高的食物摄入,使其懂得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加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摄入,改善营养。
5 体会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多,发生率高,作为护理人员,对于每一个患者都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血透中加强巡视,对容易发生低血压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透析与肾移植实用手册[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36.
[2] 倪兆慧.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8):489-491.
[3] 宋莹,刘梅.三种不同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中对血液透析的影响及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学,2008,7(1):9-11.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低温;可调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40-02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中心进行规律透析中常出现血压下降患者共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43—76岁,透析时间为2—10年。以上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⑴ 规律性透析一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260ml/min ;(2)透析中均选用DBB—27型透析机的内置钠曲线模式及透析液温设置为35-35.5℃以下;(3) 透析过程中均脱水,量为2—4kg/4h。(4) 透析中禁止输液。
2 方法
2.1 分组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电导度为13914~2mmol/L,透析液温度36.5~37℃。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钠曲线为145~148mmol/L逐渐下降至135~138mmol/L,透析液温度为35~36℃。
2.2 透析过程中观测指标:血压,心率及有无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头痛等临床表现。
2.3 低血压诊断标准:血液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1]。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结果如表1
3 讨论
透析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如不及时预防处理可严重危害透析患者的健康及长期生活质量。其发生的原因,除与周围血管低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外,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物质及水分的清除致血浆渗透压和有效血容量下降是其主要原因。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大大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3.1 低温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使血管收缩和末梢血管阻力增加而实现的。常规透析中,患者的体温平均升高0.5~-0.8℃,低温透析可减少透析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最终减少和推迟低血压的发生,并使患者提高对水分清除的耐受。但在临床观察中,体温过低时,大多数患者易感不适,可引起寒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依据个体差异,温度定于35~36℃为最好[2]。
3.2 透析液钠浓度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血液中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使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采用高钠透析(透析开始时,将透析液钠浓度设置为148mmol/L逐渐下降至透析结束前1h为136mmol/L)。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可调钠透析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3]。
4 护理
4.1 充分掌握患者的透析状况。针对高龄、严重贫血、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4.2 严格护理操作。上机前准确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并预冲好管路和透析器。透析开始时血流量有100ml/min 逐渐增加到200-260ml/min 。
4.3 正确选择透析参数。根据评估选择透析液钠浓度及设置透析液温度。
4.4 密切观察病情。
4.5 透析中避免进餐。对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建议患者不在透析中进餐,禁忌透析后期进餐,因随着脱水量增加,进食可使有效循环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而发生低血压。
4.6 健康宣教。宣传透析相关知识,正确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或含水分高的食物摄入,使其懂得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加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摄入,改善营养。
5 体会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多,发生率高,作为护理人员,对于每一个患者都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血透中加强巡视,对容易发生低血压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透析与肾移植实用手册[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36.
[2] 倪兆慧.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防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8):489-491.
[3] 宋莹,刘梅.三种不同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中对血液透析的影响及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学,2008,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