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的来历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减乘除(+、-、×(·)、÷(∶))这几个数学符号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因为不仅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离不开它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们。虽说数学的历史很长,这些符号看上去也很简单,可直到17世纪中期人们才将它们确定下来。
   仅是孕育加减号人们就用了60年的时间。1484年,法国数学家许凯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而真正的加减符号是一位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发明的,在文章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这还不够明确,到了1514年,荷兰的数学家赫克首次使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直到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他的书里正式运用了“+”和“-”,这两个符号才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被广泛采用。
   乘号和除号诞生得更晚些。不知道那100年间没有“×”和“÷”的数学作业是不是简单些?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当时已经是1631年,据说乘法符号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
   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阶段教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内容,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引导.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拓展,对教师的执教水平有着高标准的要求,教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结构和体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优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春天,院子里新来了一棵小毛白杨。他挺着笔直的腰杆,打量着院子里的两位老住户。近处,老桃树顶了满头的粉花,成群的蜜蜂正围着她转来转去。远一点的地方,有一棵老槐树,他长得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效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探究打造小学高段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文章将围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知识迁移策略”
期刊
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对教材中绘本素材的运用,同时还应当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
期刊
小学学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小学数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小学数学如果打好基础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也会比较轻松.在我国,更多小学的数学教学采用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业生活化的意义rn生活化的核心点在于立足生活,教师在设置生活化语文作业时,就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能够强化学生的生活感悟,这样学生在写作业时就可以以
期刊
林丹可是很多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呢袁所以他才有了野超级丹冶这个名号遥看完他的小故事之后同学们记得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哦.China’s Lin Dan tells the world he is now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