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数学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日渐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使数学史自然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数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吃透教材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史 融入方式
  一直以来,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数学教师对有关数学史的知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忽视了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如果不把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那么数学的教育价值就难以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1.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渐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十分重视数学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体现数学的思想体系和美学价值,以及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新的《中学数学课程纲要》指出,以“对数学采取正面的态度,以及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欣赏数学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宗旨之一。通过数学史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具体的现成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学到“科学的方法”,开阔视野,培养洞察力。通过数学史例的介绍,学生不仅能养成注意数学发展的习惯,还能培养不甘落后、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格,这些正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数学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了解数学价值的同时缩短心理上接受某一观念的时间。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普遍对数学史“高评价,低应用”,究其原因,课上无时间、手头无材料、胸中无知识、上面无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一现象已有所改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将数学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2.1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使数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穿插有关史料,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得诞生时间问世的。
  2.2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三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是通过计算赵州桥的桥拱半径,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运用。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图片介紹:“这是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代大业年间,整个桥身是圆弧的一段,长50多米,宽9米多。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这样引入数学史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名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3巧用数学史融入概念课的教学。
  我国数学家余介石主张“历史之于教学可指示基本概念之有机发展情形,与夫心理及逻辑程序,如何得以融合调剂,不至相背,反可相成,诚为教师最宜留意体会之一事也”。数学史的引入不必完全遵循发明者的历史足迹,进行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而是要挖掘相关历史文献,创造性地制作适用于教学、自然、可信的“历史外套”,使学生在经历概念的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明确概念的效用与需要,从而获得牢固的印象和透彻的认识。
  2.4利用数学史进行方法比较教学。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东西。一切都在于良好的方法,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作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则即便有天赋的人也将一事无成。必须使学生明白,任何方法仅仅是许许多多的方法之中的一个,其中有许多你可能联想都未曾想过。那种始终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肯定自己的思维都比别人的要高明,肯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行为,都是自负的表现。自负是思维的重大过失,它会扼杀真正的思维。
  事实上,数学教学中涉及的许多问题,从它的历史到现在,经过数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大都产生过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各种解法。如勾股定理,就有面积证法、弦图证法、比例证法等300余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历史上就有几何方法、特殊值代入法、逐次逼近法、试位法、反演法、十字相乘法和公式法等;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历史上有德漠克利法、穷竭法、割圆法、平衡法、开普勒法和沃利斯法及现代的微积分方法。通过搜集比较历史上的各种不同方法之后,学生不仅能更好地领会每种方法的内在本质,而且能深受启发,这对培养知识面宽、有能力、有信心、灵活多变的人才大有帮助。
  总之,如何将数学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例如:在课堂中渗透历史发展的观点,开展数学史专题讲座,等等。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史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把握好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度”,毕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数学史的融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效果,方为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
  [2]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实验).
  [3]李正银.数学教学中怎样融入数学史.中国数学课程网.
  [4]孙学东.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学数学杂志,2006(4).
  [5]李晓晴.综合运用数学史改善初中生数学观.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国内教育界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升学及生活和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寻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其中,应用题的教学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高
摘 要: 协作、互助、攻关能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元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互助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互助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是解决疑难、提高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的方法之一。与之相关的数学小组合作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关概念、定理进行归纳综合,使之系统化,训练学生的系统思维,掌握发现数学内在规律的方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 直觉思维 联想思维 发散思
摘 要: 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数学游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数学游戏 数学教学 激活课堂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古往今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定的体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合理融入
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推动“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优先选择包括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内的100个县开展试点,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发挥“互联网 ”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
期刊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学具,有利于概念的形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具 学习兴趣 发散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概念,以及思维方法,获得广泛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导入新课阶段、新课讲授过程中、课堂小结阶段设置悬念,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实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如果教师对所授的内容平铺直叙,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而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