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
一、 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
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调控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信任需要教师破除文化传统以及制度上的教师优势定势,确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交往由阻隔走向沟通。有了以信任为前提的主体参与,学生才能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身份与教师和谐共创教学流程。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气度,它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主动的发展。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努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的自学、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二、 交流互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地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地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做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真知灼见即便是老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性,被喻为培養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三、 凭借媒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给教育教学特别是以实验为主体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促使了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它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了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在愉悦中学习、创新中学习。那么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
在课堂上常常联系的知识比较多、内容较广,过多讲解和板书时间不够,如果不讲又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故章节复习和分块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计算机课件的超文本方式以及多级菜单结构设计形式,正好适合复习课内容多、知识跨度大的特点。譬如,在初三中考前的复习阶段,一堂课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条理化,并且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了课堂的完整性。此时,多媒体教学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总之,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我们主动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地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
张应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第十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
一、 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
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主体性的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认识自己,掌握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做到一般被动的人做不到的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调控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信任需要教师破除文化传统以及制度上的教师优势定势,确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交往由阻隔走向沟通。有了以信任为前提的主体参与,学生才能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身份与教师和谐共创教学流程。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气度,它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主动的发展。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努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的自学、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二、 交流互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地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地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做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真知灼见即便是老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性,被喻为培養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三、 凭借媒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给教育教学特别是以实验为主体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促使了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它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了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在愉悦中学习、创新中学习。那么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
在课堂上常常联系的知识比较多、内容较广,过多讲解和板书时间不够,如果不讲又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故章节复习和分块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计算机课件的超文本方式以及多级菜单结构设计形式,正好适合复习课内容多、知识跨度大的特点。譬如,在初三中考前的复习阶段,一堂课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条理化,并且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了课堂的完整性。此时,多媒体教学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总之,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我们主动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地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
张应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