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永磁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年产能达到1万吨。今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第一站就来到这家企业。
企业负责人介绍,稀土永磁电机比传统电机节能25%以上,如果全国的空调都换成稀土永磁电机,一年可以节约一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但稀土的开采又很容易破坏环境,最主要的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习近平听后叮嘱企业,解决了老问题,还要防止带来新问题。第二天,新华网刊登文章《习近平江西考察第一天:行程背后有深意》。
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此次考察和稀土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介绍道:稀土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冶金、石化、光学、激光、储氢、显示面板、磁性材料等现代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我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大国,赣州拥有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稀土资源,其中重稀土占全国的80%,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记者问:“有不少舆论认为,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稀土作为中国的优势战略资源,可能成为中国对美反制的重要筹码,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回应说:“中美两国产业链高度融合,互补性极强,正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贸易战没有赢家。你提出稀土是否会成为中国反制美方无端打压的反制武器,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如果有谁想利用我们出口稀土所制造的产品,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那么我想赣南原中央苏区人民、中国人民,都会不高兴的。”
当前,中国稀土也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话题之一。美国知名财经媒体彭博新闻社(Bloomberg)介绍了“稀土是什么”“稀土在贸易战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称2014年至2017年,美国每5吨进口的稀土中,就有约4吨来自中国;稀土目前还没怎么被牵扯到贸易战中,特朗普原本将稀土列入了上一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名单,后又将它从最新一轮加征关税的名单中去除。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一言以蔽之:稀土会影响到一切——汽车、可再生能源、国防和科技。
5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评论《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其中写道:随着美国一些政客不停发出极限施压的叫嚣,人们愈加关心中国会拿出哪些“王牌”作为回应。国外不少媒体的目光投向稀土,有分析认为“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已赋予北京还击之道”。
紧接着,6月4日和6月5日,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就稀土产业问题连续开了3场座谈会。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建议强化稀土行业全方位监管,彻底斩断“黑色”产业链;加强出口管控,建立稀土出口全流程追溯和审查机制;支持行业科技进步和资源高端应用,加快实现由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规模化扩张,转向依靠基础研发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发改委相关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各方意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
6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5月贸易数据,其中5月中国稀土出口3640吨,环比下降16%。第二天,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6月10日起,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分别带队,赴多地开展调研。
(二)
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已知的元素有100多种,其中有一个大家族就是包含17种元素的“稀土家族”。“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曾经说过,稀土元素是新材料的宝库。美国国防部和日本防卫厅都把钷以外的16种稀土元素定为战略元素。
稀土元素多伴生于其他矿物中。在上世纪80年代探明的稀土储量中,中国一度占到了全球的70%以上。然而在掌握稀土分离技术前,我国长期只能向国外出口稀土矿原料,再高价进口稀土制品,稀土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1972年,北京大学接到分离稀土元素镨、钕的紧急任务,徐光宪挑起重担,为中国稀土研究迎来重大转折。1978年,时任副总理方毅主动请缨保护和开发三大共生矿,之后还提出建设“稀土大国”的理想。方毅的秘书郭曰方曾随行来到白云鄂博,听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故事。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前夕,驻扎在内蒙古的日本兵用板车从包头白云鄂博矿山匆匆拉走几车矿,大有能运一点是一点的势头,当地人却并不知道这些矿石有什么用处。
白云鄂博,蒙语意思是“富饶的神山”。中国稀土资源素有“南重北轻”的特点,江西等地盛产重稀土,北方的内蒙古等地则盛产轻稀土。白云鄂博埋藏着世界储量最大的稀土矿床。
1991年2月6日,邓小平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镕基的陪同下到上海大众公司视察。在看到发动机铸件毛坯时,邓小平说:中国稀土资源世界第一,用处是多方面的。一个美国朋友说,你们有这个宝,等于有中东的石油。邓小平指出,我们还没有广泛研究,对这个宝怎样用还重视不够。要保护稀土资源。
这段话被称作“稀土指示”,让人们认识到稀土的重要性,更极大地鼓舞了稀土工作者。如今,尽管世界其他地方的稀土矿被陆续探明,我国稀土储量在全球占比中下降不少,但因技术进步,我国目前仍是全球稀土产业链上最大的供应方。
从坐拥“神山”却不明用途,到牢牢掌握世界稀土供应的话语权,中国经历了从受制于人的屈辱到后发制人的传奇。今天,人们谈论稀土,也是在谈论国力,关心时局。那么,唯有探明来路,清楚得悉我们是如何在这个战略元素上取得后发优势的,才能更好地看清今日之局势。透过历史的眼眸,方可站在岁月的肩上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