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有个蓝底白道图案的搪瓷菜盘子。说起这个菜盘子,那可话长了。上个世纪50年代,我是一名军人。1956年,经组织批准,我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随军,由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虽说家属来到部队所在地石家庄成了城市人,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军营里家属宿舍少,没有现成的房子可居住,还得在部队周边农村租房子住。生活上吃饭很简单,萝卜白菜一大碗,放在小桌上4个人一块吃。因为家里没有菜盘,只能把炒熟的菜盛到碗里。
1956年8月的一天,我到市内办事,顺便去了石家庄人民商场。也真巧,碰上商场在卖一批新到的菜盘子。有一种蓝底白道图案的搪瓷菜盘子,我很喜欢。售货员说是出口转内销,8毛钱一个。我拿过来仔细一看,确实挺好,底部还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和24cm等字样,于是我便痛快地购买了一个。当天回家后,妻子对这个菜盘子也很喜欢。妻子说:“这个盘子挺好看,多少钱啊?”我说:“8毛钱。”妻子一听有些心疼,说:“哎呦,8毛钱呀!”说来也难怪妻子心疼,1955年11月军队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我每月的津贴才从18元调为66元。当时8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8毛钱可以买4斤多面粉,8斤多玉米面,25斤西红柿。
为什么只买了一个菜盘子呢?那时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一切副食品都是凭票按人口定量供应。一般群众家一顿饭,萝卜白菜一大盘也就很不错了。再说当时我家属刚随军进城,一切生活费用都得精打细算,所以我只买了一个菜盘子,其实这也是我家第一次用上菜盘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个大菜盘子在饭桌上可是唱主角的。有时萝卜白菜一大盘,有时红薯杂粮一大盘。总之,这个菜盘子是顿顿上桌。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如今60年过去了,我家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家里各种各样的盘子五花八门,从形状上有大盘、有小盘,有深盘、有平盘,还有鱼盘;从材质上有陶瓷盘,有搪瓷盘,还有不锈钢盘等。从菜的数量上、质量上、花样上,更是今非昔比。而那个大菜盘子,至今基本上完好无损,仍在橱柜里放着。
我是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的抗战老兵,老伴刘香梅也是建国前的老党员。多年来,我们经常向晚辈讲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几十年来,全家人都喜欢这个菜盘子,爱惜这个菜盘子。把它珍藏至今,是因为它见证了我们家的变化,也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今天繁荣富强的历史。
1956年8月的一天,我到市内办事,顺便去了石家庄人民商场。也真巧,碰上商场在卖一批新到的菜盘子。有一种蓝底白道图案的搪瓷菜盘子,我很喜欢。售货员说是出口转内销,8毛钱一个。我拿过来仔细一看,确实挺好,底部还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和24cm等字样,于是我便痛快地购买了一个。当天回家后,妻子对这个菜盘子也很喜欢。妻子说:“这个盘子挺好看,多少钱啊?”我说:“8毛钱。”妻子一听有些心疼,说:“哎呦,8毛钱呀!”说来也难怪妻子心疼,1955年11月军队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我每月的津贴才从18元调为66元。当时8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8毛钱可以买4斤多面粉,8斤多玉米面,25斤西红柿。
为什么只买了一个菜盘子呢?那时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一切副食品都是凭票按人口定量供应。一般群众家一顿饭,萝卜白菜一大盘也就很不错了。再说当时我家属刚随军进城,一切生活费用都得精打细算,所以我只买了一个菜盘子,其实这也是我家第一次用上菜盘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个大菜盘子在饭桌上可是唱主角的。有时萝卜白菜一大盘,有时红薯杂粮一大盘。总之,这个菜盘子是顿顿上桌。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如今60年过去了,我家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现在家里各种各样的盘子五花八门,从形状上有大盘、有小盘,有深盘、有平盘,还有鱼盘;从材质上有陶瓷盘,有搪瓷盘,还有不锈钢盘等。从菜的数量上、质量上、花样上,更是今非昔比。而那个大菜盘子,至今基本上完好无损,仍在橱柜里放着。
我是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的抗战老兵,老伴刘香梅也是建国前的老党员。多年来,我们经常向晚辈讲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几十年来,全家人都喜欢这个菜盘子,爱惜这个菜盘子。把它珍藏至今,是因为它见证了我们家的变化,也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今天繁荣富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