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艺双馨的教师立体生命坐标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从理论高度为教师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以及教师任职学校,都试图从教师职业品质和教学能力上探索教师的成长历程,规划德才兼备的教师成长路线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教师的成长轨迹属于线性状态——懵懂上路,随黑随住,从教一生都处在疲于应付状态。具体体现在:应付校长检查、应付学生提问、应付各种各样的进修,在众多的应付中走完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就是扮演着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且容易对下一代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师线性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师线性发展就是教师从入职之日起便与年龄同步而行的职业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缺乏职业规划,没有足够的职业准备,把教学当作一种职业,忽视了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心与心碰撞的特殊专业活动。在他们看来,教师的工作无须多用心,只要“跟着感觉走”即可。(见附图)
  具体表现为:
  1.为谋生而教书。教师工作毫无疑问也是一种职业,然因其职业特殊性而定位于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并重,缺一不可。在一些教师看来,教书就是为了谋生,应以最少的付出换回最大的回报。诸如有的教师教一年书,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写一份教案可成为终身法宝,只要科目和年级不变,就可受用一辈子,这样的教师很少去思考学生的变化,很少去研究教材的深度,很少与现代社会发展做关联,目的就是为了少付出而多回报。事实上,一个实实在在教了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重复一辈子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与教学成就是绝对不一样的。
  2.为晋职而进修。参加进修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每个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而进修,有的是为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而进修,也有的是在行政手段的约束下被动地参加进修,线性状态下的教师进修就属于后一种进修。这样的教师,倘若进修与晋职、涨薪无关,便毫无疑问地选择“不进修”。在他们看来,参加进修对自己的教学没有多大帮助,外出学习既费力也费时,收效甚微。当教育行政部门把进修学习纳入职称评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时,进修便成了这些人的无奈选择。试想,应付式进修与自己主动学习的效果能一样吗?
  3.为应付而研究。教学研究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研究教学是教师从入职之日起到离开工作岗位时止,长达数十年持久坚持的一种职业行为,且要求教师人人必须做的一件事。教研是教师为搞好教学而从事的思考,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行为是教师的内驱力表现,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识。在大力提倡教学研究的当下,尚有一些教师根本没有研究的心思,而是选择了应付。学校让写“教学反思”,便从“百度”下载一篇,只要略作修改即可;学校提倡课题研究,便在他人的课题上面挂上自己名字,标志着自己也在研究。种种做法严重地背离了教师诚实守信的为师初衷,这样的教学研究,于教学于自己又有多大益处?
  4.因倦怠而厌教。职业倦怠是工作数年之后教师易患的一种职业病征,线性状态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率会更高。因为应付了数十年,在教学上没有丝毫成就感;因为重复数十年教学感到枯燥而无味;因为奋斗数十年也难以晋升高一级职称;眼看着身边的教师职务升迁、工资上扬,自己依旧原地踏步。凡此种种怎能不倦怠?背着职业倦怠的包袱工作数十年的教师,无疑会成为一个酸气十足的教书匠。
  二、教师线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线性发展是教师人生成长道路的一种扭曲,是教师难以健康成长的根源所在。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健康的品质作引领,缺乏与时俱进的知识补充,必然会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死胡同,所谓的教书育人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心理不健康何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身心健康?教师的业务不精炼如何能使学生成绩优良?教师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又何谈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线性状态下发展常常会导致以下结果:
  第一,师生情感打折。在线性状态下成长的教师,由于自身修养不足而导致职业精神高危,教师平时将精力放在“利益”上,一门心思追逐报酬,不思奉献,势必导致精神荒凉。其实,教师的精神境界就决定了教师所具有的爱的情感。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稍不顺心便在学生身上发火,体罚学生成了家常便饭且美其名曰“严管是爱”;有的教师平时上课马马虎虎,“留一手”到假期有偿补课,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假期补习班便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是体罚的对象;还有的教师动辄把家长叫到学校,在“家校互助”的幌子下向家长勒索钱财。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清明澄澈的师生关系遭到了污染,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已不再是春蚕,更不是蜡烛,与社会无赖毫无两样,难怪一些学校的师生关系变得尴尬。
  第二,专业水准下降。处于线性状态下的教师,因其职业素质标准低下,致使专业水平也十分低下。教师靠着在师范院校学到的一丁点知识走上了工作岗位,企图一劳永逸,成为终生受用的饭碗,无疑是一种空想,况且有的教师在师范读书时也绝非是优等生。我在乡下做校长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十多年前中师毕业生分配到学校的,他一直担任历史教师,2013年由于个别教师岗位变动,学校数学教师相对短缺,于是就临时调整他担任数学教学,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教师却反复讲自己只能教历史,后来经过做工作他才勉强接受。之后,我才知道这个老师虽是中师毕业,但是他长期从事一门课教学,其他学科知识严重弱化,一旦更换学科,便觉得茫然,心中没底。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至少两个以上学科的教学能力,因为基础教育的现实需要教师具有这样的能力。然而,在线性状态下是难以实现教师“多面手”角色的。   第三,信息技术手段缺失。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普及之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师生通过上网学习可以获得课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且处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师生关系很难说清谁是教师,谁是学生。处在线性状态思维方式下的教师,倘若按其固有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盲人摸象。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上的乡村教师,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有着明显欠缺,即使是了解一点,也只是蜻蜓点水,真正熟练运用到教学中去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成长中的一种缺失。
  第四,职业倦怠严重。教师的线性发展是滋生职业倦怠的土壤,在这一条成长线上去完成教师的职业生涯,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倦怠。一般来讲,教师工作十年之后便会出现职业倦怠,表现为厌书本,厌课堂,厌学生,厌学校,工作上糊里糊涂,不求上进,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特别是那些评上高级职称或年岁稍大的教师,更容易倦怠。工作中我发现,有为数不少年龄在50岁左右的教师,其岗位已由教学一线转移到了副校长、工会主席、后勤主任、伙食管理员、门卫、学校保安等岗位上,已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全部“清零”。这种做法俨然是一个职业倦怠重度患者,是对自己一生教学工作的全盘否定,确实是人生的悲哀。
  三、构建教师立体生命坐标
  一个成功的教师,必然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厚实的教育理论以及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职业精神使其生命延长,专业水平使其生命厚重,专业精神与专业技能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绽放出德艺双馨的教师生命之光。(见附图)
  1.精心打造教师生命历程中的精神纵坐标
  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业的底线,教师和其他社会各行业一样,有其必须要遵循的道德规范。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行为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加强自身修养,继承先人高尚的道德风范:陶行知对教育抱有赤诚之心,魏书生对教育执着不懈追求,张丽莉不顾生死去保护危险中的学生,这些都是教师学习的典范,应发扬光大。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一些教师却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体罚甚至猥亵学生,搞课外辅导班在学生身上揩油,不认真研究教学而追名逐利,其行为与人民教师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这为教育人所不齿。因此,做一个教师要守住职业道德这个底线,为人师表,做学生楷模。
  教师要有健康的职业个性。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激发生命的过程,是生命之间的对话。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的人格力量,通过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灵沟通、人格感召、文化熏陶、精神引领成就了教师的职业辉煌。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热爱自己的教学岗位,富有激情,充满爱心,风趣幽默,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如沐春风,濡润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去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教师风格。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传统教师是“单打一”相对孤立的学科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能够教好一门课就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教师单靠完成一门课教学是很难胜任教师工作的,它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精神。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依然在“单干”状态下徘徊,甚至排斥合作,这种做法直接制约着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当我们置身于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来审视学校教育时,发现教育正需要一专多能、善于合作的教师。教师间只有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才能起到优势互补,才能使学校获取不断前进的动力。事实上,现在中高考试卷中的多个命题,就体现出学科教师间的合作,所以说合作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职业精神。
  2.努力夯实教师终身发展的专业横坐标
  教师要坚持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读书,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捷径在哪里?还是读书。我们认为,阅读是教师知识丰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职业生涯中必须坚守的一个阵地。教师的人生需要从三种书的阅读中获取营养,第一是教学用书,第二是教育理论书,第三是中外名著。教学用书是饭碗,教育理论是方法,中外名著是养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教师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获取较为渊博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寻找偶像,寻找知己,与书中的人物一起或歌或悲,或喜或怒,去感悟生命长河中的高山流水,品味人生岁月中的苦辣酸甜,精神世界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要积极参训,为终身发展加油。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常性地参加以下三种培训:第一,道德品行培训。优秀教师必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为人师表,做人楷模;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爱,爱自己的学生,执着事业,潜心研究,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要有高雅的爱好,乐思善问、善于合作,自己的生命激情去影响学生。具备这种品格,绝非是天然偶成,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参加培训,耳濡目染,把自己选定的生命偶像当作自己终生的行为标杆并为之不懈努力。第二,专业知识培训。一个具备教学资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娴熟把握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教师要做到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结构以及边缘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除了在师范院校获取的知识外,还必须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以加强对相关学科领域的了解。此外,现代教育倡导的小组合作教学流程也是一个新的教学命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吸收外来经验就显得愈为重要。第三,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特别是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延续多年的PPT课件,至今已远远落伍。新的教学工具放在讲台上,倘若让它成为一种摆设,肯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参加这样的培训是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担负的使命。
  教师要改进教法,让教学更为高效。教育从出现的那天起,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学方法改进的步伐,因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教法也必然处在改进状态,教法改进永远在路上。如何改进教法?这既无现成答案,也不该茫然无措,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特点,因人而异,因学而宜,加以改进。这正如小组合作教学一样,它无疑是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其中的操作方法也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诸如小组成员如何组合?如何写导学案?哪些问题需要小组解决,哪些作业需要成员单独完成?这都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加以定夺,在取舍中完成。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促使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实现教学双赢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永不言弃的教育责任。   3.积极构建纵横交叉的教师生命坐标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战场。教师的生命在课堂,离开了课堂教师便没有存在的意义。一个教师要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学生,就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在三尺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生活中,我们亲眼看到那些处在线性状态下的教师,厌恶学生,厌恶学校,厌恶讲台,厌恶教学,倘若不是工资吸引,恐怕早与教师职业分道扬镳了,这样的教师,我们认为他教书不是享受,而是一种煎熬,是对自己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无端戕害。那些长期处在职业倦怠中的教师,让他远离教学岗位的确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德国作家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一个充盈着爱心的教师,他不计得失,他舍不得离开讲台,把讲台当作自己激情澎湃的阵地,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归宿。像孙维刚、李吉林等,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三尺讲台,成就了他们教育家的梦想,铸就了教师幸福的人生,他们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人生。教师的人生正如登山一样,当他把登山当作一种享受时,会忘掉疲劳,忘掉得失,全身心投入,会尽情地去领略生命世界的无限风光,在课堂上全然进入每一个环节,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彻底打开生命通道,让师生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感受课堂中每一个环节,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此种幸福不是一般人所能体验得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教师。
  育人是教师割舍不了的情结。人们曾把教师比作太阳,既发光也发热。当他把光和热传递给学生时,学生便会从中感受到雨露阳光,那一颗颗富有生命的种子便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里教师扮演着塑造人的角色,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灵上,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教师也便成为自己行为的效仿者,这样,教师的育人功能就显得愈为重要。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要具有诲人不倦精神,以爱心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充分尊重不同生活背景下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爱的包围中,感受生活的温暖,养成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习惯。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要急学生之所急。学生在学校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除了同伴互助之外,还要求教师倾力相助。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师生之间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的集体必然是一个团结向上、极具凝聚力的团体,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最后,教师要为每一个同学加油,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提供脚手架。一个班级有几十个个性不同、能力有别的鲜活生命,他们将来的人生经历肯定不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失时机地去培养、鼓励,为他们的每一个成功加油喝彩,给他们的成长铺就一条健康之路,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教研让教师永远在路上。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是教学研究人员,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高度的心智活动,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日常行为,都需要去研究去思考。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尤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发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是大师在为他传授真经。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时间淹没在忙碌中,也很少拿出时间进行思考,最终却落得一无所获。由此得知,“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思考,体现在教师能够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目的就在于促使教师继承好的教学方法,摒弃失当的教学操作,在反复的肯定与否定中,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习惯。我认为,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思考,选择了教研,教研将伴随着教师度过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乃至终生。因为教师的思想会在研究中发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螺旋提升,唯有教学研究才能促使教师突破传统桎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总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师工作是一项包含生命意识的职业。作为教师自身,线性生命状态只能为其职业倦怠推波助澜,唯有构建起立体交叉的生命坐标,才能促使教师摒弃名利,消除应付,自觉接受专业培训,养成教学研究的习惯,满怀激情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者单位:河北沙河市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Excel 2000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最新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仅具有一般的数据处理和制表功能,而且还具有智能化的计算和数据分析统计能力,可以轻松地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表格.同时该软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把不一样的学生放在一个学校里,培养成一样的人。这句话是否引起了你的思考?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采取“一刀切”的
刚进入办公室,就在地板上看到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信中写道:“孙校长您好,我想和您说一件事,首先请您不要把这件事情想得复杂了。您不是在我们班里听了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吗?我要告诉您的是‘我真的会做那些题’。您还把我们的田老师训了一顿,我真的非常伤心。您不知道我们有多爱田老师,以上所述,句句真言,天地可鉴。说了那么多,只是不想让您一个‘看似正确’的行为而影响到田老师,那是得不偿失的。实言如箭,望您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