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缘何震动G20?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smos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下,股价暴跌,市值剧减,企业高管的薪酬和各种奖励引发争议。不仅是新科总统奥巴马义愤填膺,就连世界最高级别的“G20”金融峰会也将此列入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官多,钱少!
  
  企业高管的收入包括薪酬、奖金、股权和期权等。“天价”职业经理人的合同通常是“一揽子”定价,董事会批准。可想而知,若没有合理的经济依据,“天价合同”不会出现,因为能够开出“天价”的老板和董事会成员多半都不是傻瓜。
  高管薪酬和激励的合理性有两种理论解读:其一是生产要素论,即把管理定义为生产要素,于是把管理层的收入界定为特殊生产要素的回报。其二是剩余索取论,即把企业的管理层定义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和资本投入并列,所以应和资本投入分享剩余索取权。
  把管理视为生产要素听着合理,深究一步却是悖论。因为,如果是生产要素,就应该有投入/产出函数。而投入/产出函数通常呈正比,也就不可能有“天价”管理的破产公司了。换一个角度分析,如果投入/产出函数是正比,投入越多自然是产出越多。可企业的高管越多,企业的利润就应该越高?显然不是。用企业的高管/员工比例来衡量企业管理的效率,在可比的同一个行业,管理层人数占比1%的企业,其经营效率一定低于管理层人数占比0.1%的企业。俗话说,官儿多了,钱就少。
  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本来是专属于资本家的,当资本家同时兼任经营者的时候,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也就没有现在的“天价高管”。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的基础之一是两权分离,管理的职业化是“天价”薪酬的前提,所以把高管薪酬和激励定义为经济剩余的索取权,显然比生产要素的定价更有合理性。但若再深究一步也是悖论,因为剩余索取权理论解读了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却无法支持管理层在企业破产后还能拿奖金的合理性。
  
  激励=风险?
  
  在我看来,解读高管薪酬问题,除上述两个理论还应该增加一个虚拟经济的理论解读,即经营性溢价的分配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于资本市场,管理的职业化主要是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投融资行为。在实体经济的任何产品线中,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都有可能在其产供销链条上进行资本运作,并通过上市来实现管理层所创造的经营价值。
  稀缺资源+预期收益=股票交易,这个公式给出了商品化企业的经营价值。由此推论,高管薪酬和激励应解读为经营价值的实现方式。假设一个企业的账面资产为10亿,今天停业清算,还能卖出10亿吗?不能,按惯例是2亿起谈。这时我们来看,企业少了什么?第一是少了预期收益,第二是少了管理团队,由此可反证企业的经营价值,因为企业的资产价值会由于停止经营而大幅度贬值。换一个假设,这家账面资产10亿的企业决定上市,新股价按10亿总值定价可以吗?显然不会。新股上市要谈估值,至少谈到20~30亿的市值。那多出来的10~20亿是什么呢?是经营价值的实现,是企业的经营性溢价。管理层当然会理直气壮地要求以股权或期权激励的方式分享企业的经营性溢价。
  但是,企业资本运作却常会产生对股东投资人的信息和风险不对称,并因此导致企业铤而走险,这就是G20会议关注的问题:高管激励导致过度风险(excessive risk)。特别是在金融企业中,创新通常意味着提高金融杠杆率。企业经营会由于管理层的利益驱动而介入过度风险,这在金融业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管理
  (本文作者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供职于上海交大海外学院金融行为研究所)
  责任编辑:纪 亮
其他文献
媒体纷纷报道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不景气阶段,但它将会持续多久?会发展到何种艰难的程度?还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领导者们发出提问:在未来一年中,就你们公司和行业,或者就整个经济而言,你们担心什么?不担心什么?面临的挑战将又是什么呢?    自救:  企业要自定产业政策  利伟诚(Andrew N. Liveris)陶氏化学公司 CEO兼总裁(一家市值540亿美元的跨国企
期刊
奥巴马以一骑绝尘的黑马姿态,终于在1月20日的就职典礼里登堂入室,入主白宫。  奥巴马为何能在与“老品牌”们的对决中取胜?“美国七年以来最受尊重的女性”希拉里,以及“坚持己见、英勇、直言不讳、经验丰富的老将”麦凯恩,又岂是等闲之辈?在几大“品牌”都想把自己“卖”给选民的过程里,奥巴马取胜的原因,曾经被人们总结了不少,但都有隔靴搔痒之嫌。  本月里斯“月谈”,我们请美国“定位之父”、曾任民主党顾问的
期刊
大部分的公司都明白雇佣员工就意味着为其提供工资,但却并不是所有公司都知道怎么用薪酬驱动绩效,更不知道如何成功地吸引、保留或者发展其最重要的资本——公司的人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很多公司都为绩效奖金和来年的薪酬制定而发愁,如何能减少成本又不流失员工呢?  令人瞩目的雇主作了哪些,让他们成为人才眼里的明星?    好雇主却低工资?    来自于费城合益集团(Hay,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表明:美
期刊
根据下面每一个表述,请回答“是”或“否”。  1. 很久没有和死党聊过有关美女/帅哥的话题了  2. 不知道《非诚勿扰》是什么东东  3.每天早晨醒来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战斗,可以写出一部《哈里波特》  4. 一天和老婆/老公说话不超过10句  5. 每天去办公室就像走向地狱一般不情愿,在办公室里度日如年  6. 常常想像自己是被父母丢弃的小孩,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7. 都老大不小的了,可还
期刊
“美元保卫战”势将成为2009之后美国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斗争”的主战场。事关双方巨大利益,厮杀必然激烈。    空前胜利与空前挑战    奥巴马以非裔黑人当选美国总统,不仅是他的胜利,也是美国精神、美国价值的胜利。就这个意义而言,他的竞选口号:“变革!”真是精彩,不但针对过去8年,也针对过去232年。  不但强调“变革”,还强调“我们做得到”!这样的识见、决心、魄力,加上他出众的口才、风采、魄力
期刊
“蒙牛”液态奶在香港市场重新上架了。这是“三鹿毒奶”危机结束的标志。这场危机像金融海啸袭击美欧金融业一样,波及到整个中国的食品行业。痛定思痛,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想不应该仅仅归结为几个从业者的贪欲和质量检查的缺失,还应反思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再深入一步,那就是乳品行业的“增长极限”。    牛奶何必走入寻常家?    1968年,罗马俱乐部把许多学者的观点编辑成文,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期刊
还是在收获季节的深秋,还是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大宴会厅,与往年相仿,运作历时五个月的2008年度暨第四届“管理中国”总评选,2008年11月2日在“第17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开幕式上如约隆重揭晓。  但与以往相比,已经走过四个年头的第四届“管理中国”总评选,却因为2008年“得天独厚”与“突如其来”的非同寻常,而拥有着更为特殊而深刻的意义,注定将被后人深深记忆。  这一年,我们改革开放30
期刊
未来中国面临着两个新形势、两个新调整、两个新挑战和两个新前景。    21世纪的“1929”    我们必须先看看当前的国际形势,才能看清楚中国在这样形势中它的处境,以及未来的方向。  曾担任美联储主席17年、备受好评,但是现在又备受指责的格林斯潘,对整个形势的观察和敏感度超过一般人。他从去年年初开始,就预感到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比较令人担心的变化,到了最近两三个月,形势迅速恶化,他讲了两句话:这是
期刊
主持人:陈伟鸿 央视《对话》节目主持人   嘉 宾:成思危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外管理》杂志编委会主任   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孙为民 苏宁电器总经理  冯 军 华旗资讯总裁  徐少春 金蝶软件董事长    未来30年,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向何处去?  企业的发展思维需要发生哪些务实的反思与改变?    冬天里的思索    陈伟鸿:今天,有两位一直
期刊
编者按:诚如本文所言:G2的浮现与演变,其实是有其发展逻辑的。因此,作者早有预感。而我们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通过时局洞察逻辑,进而看到趋势,最终获得先人一步的“预感”并率先行动。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一句中国老话。  2009年4月初,伦敦举行G20峰会,无论是议题还是照片,中国无疑都是聚焦的中心。西方媒体干脆直言:G20的核心其实就是G2。    两年前,洞察大势    这让我想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