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置、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也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 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有关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
一、作业的布置
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既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做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相同的作业内容已不适应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二、作业的批改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不当,如作业布置过多,作业内容乏味,教师批改不及时等都会给学生作业造成消极影响。而作业的全批全改更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因而学生主动思考,查漏补缺,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2)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数学教师每天至少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改作业,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等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很难付诸实施。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批改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的符號划出错误,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部分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很辛苦,也束缚了教改的手脚,更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数学作业批改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当堂面批面改。新课后,较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同桌互相交换批改。②小组长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一组,每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前由教师先批改组长的作业,组长再批改副组长的,然后小组内由组长副组长分别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③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复批或评讲。④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依学生不同的层次分为A、B、C三组,任命组长副组长并协助老师及时收集分析不同层次的同学学习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老师无论讲课还是布置作业都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⑤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也解放了教师,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作业的布置
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既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做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相同的作业内容已不适应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二、作业的批改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不当,如作业布置过多,作业内容乏味,教师批改不及时等都会给学生作业造成消极影响。而作业的全批全改更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因而学生主动思考,查漏补缺,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2)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数学教师每天至少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改作业,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等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很难付诸实施。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批改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的符號划出错误,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部分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很辛苦,也束缚了教改的手脚,更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数学作业批改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当堂面批面改。新课后,较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同桌互相交换批改。②小组长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一组,每六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前由教师先批改组长的作业,组长再批改副组长的,然后小组内由组长副组长分别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③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复批或评讲。④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依学生不同的层次分为A、B、C三组,任命组长副组长并协助老师及时收集分析不同层次的同学学习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老师无论讲课还是布置作业都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⑤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也解放了教师,起到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