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能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朗读;作用;教学;创新
语文,朗读最重。的確如此,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积累词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终心愿。
一、情景激发欲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要指导学生理解一定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读出的情感才是真挚自然的。启发,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形象,能够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只有这样,朗读的感情才是自然的流露。
创设优美的情景。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象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美景下,学生就容易激发朗读的欲望。
教学中也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讲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做到讲和读的有机结合。例如对教材的重点段落,经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以后,就可以指导朗读,及时的朗读课文,对理解全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对阮恒献血前的一系列动作表情所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是学生要掌握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当学到“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时,我提出让学生数一数他在医生说完话后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颤抖地举起-放下-又举起),体会他当时紧张的心情,矛盾的思想,并学生试着说一说他当时为何感到矛盾,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会讲到他怕自己的血被抽完,怕自己死去所以感到矛盾。我马上引导学生注意他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举起!)说明了阮恒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把血给他的朋友好让她能够活下去!这时,学生们都恍然大悟,也都沉浸在对阮恒的钦佩之中。我对大家说:“阮恒虽然很怕死,但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仿佛在对医生说:‘我愿意!’你能读出他当时那种从犹豫到坚定的想法吗?”许多同学在指名读时,读得很出色,说明他已经与文章主人公融为一体,也为理解文章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三、想象激发情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年级课文《放风筝》这篇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问他们放风筝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就在公园里放风筝,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心境,眼前跳跃出风筝那美丽的姿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就会读出放风筝的意境,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又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精心选择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五、运用多样形式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提高朗读水平。除了教师的范读外,还可以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领读,伴读等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也要因文而异,才能收到好的朗读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语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作者单位:四川省珙县孝儿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朗读;作用;教学;创新
语文,朗读最重。的確如此,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要重视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积累词汇,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最终心愿。
一、情景激发欲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要指导学生理解一定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读出的情感才是真挚自然的。启发,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形象,能够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只有这样,朗读的感情才是自然的流露。
创设优美的情景。如在教学《瀑布》一课的朗读训练时,就可利用录象来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美景下,学生就容易激发朗读的欲望。
教学中也可以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讲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做到讲和读的有机结合。例如对教材的重点段落,经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以后,就可以指导朗读,及时的朗读课文,对理解全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对阮恒献血前的一系列动作表情所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是学生要掌握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当学到“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时,我提出让学生数一数他在医生说完话后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颤抖地举起-放下-又举起),体会他当时紧张的心情,矛盾的思想,并学生试着说一说他当时为何感到矛盾,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会讲到他怕自己的血被抽完,怕自己死去所以感到矛盾。我马上引导学生注意他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举起!)说明了阮恒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把血给他的朋友好让她能够活下去!这时,学生们都恍然大悟,也都沉浸在对阮恒的钦佩之中。我对大家说:“阮恒虽然很怕死,但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仿佛在对医生说:‘我愿意!’你能读出他当时那种从犹豫到坚定的想法吗?”许多同学在指名读时,读得很出色,说明他已经与文章主人公融为一体,也为理解文章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三、想象激发情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年级课文《放风筝》这篇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问他们放风筝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就在公园里放风筝,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心境,眼前跳跃出风筝那美丽的姿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就会读出放风筝的意境,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又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精心选择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五、运用多样形式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提高朗读水平。除了教师的范读外,还可以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领读,伴读等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也要因文而异,才能收到好的朗读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语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作者单位:四川省珙县孝儿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