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或现象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高中生基本上是90左右的孩子,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与我们有诸多的差异。他们在音乐的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港台和欧美等地的音乐,如何让他们能够走进像京剧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共同的课题。同时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都比较年轻,传统音乐文化的素养很不够丰富,尤其是戏曲艺术更是知之甚少,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电视的过程中遇到戏曲节目会不假思索的调台,这就是我们的戏曲艺术面临的尴尬现状。
我们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具体实施
我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课前备课准备--分组--选择研究课题--分享交流成果。我仅从这节课(京剧)的组织过程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2.1 课前备课准备。
京剧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上我首先从自身做起,我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在一位京剧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唱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在课前的准备阶段我为学生演唱了这个唱段,习惯了听我唱流行歌曲的同学着实吃了一惊,颇有韵味的演唱得到了好多同学的叫好声。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开展京剧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分组。
我校高二(8)班共有56人,我把他们根据位置分成了五组,把班里音乐素质和修养较高的同学平分在了每一个组中,同时在每一个组里还有一位班干部,这样才能够保证同学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组织并使这一研究能够有效完成。
2.3 选择课题。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既兼顾了课本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因此我把课题定为了以下五个:四大名旦之京剧大师梅兰芳;京剧的行当;京剧脸谱;京剧的演唱与实践;京剧与流行音乐。
2.4 分析课题。
"四大名旦之京剧大师梅兰芳"课题的选择主要基于两点:①梅兰芳杰出的艺术成就;②梅兰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京剧的表演和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学唱来体验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京剧与流行音乐"课题的选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作歌曲与京剧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通过流行歌曲这一载体更好的接受和喜爱京剧。在学生课下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他们提供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指导他们学唱京剧唱段;帮助他们制作课件等等。
2.5 分享交流成果。
我把这一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分享交流成果的舞台。在课堂中我去掉了讲桌,这样更易于学生心理上平等的交流。上课开始了,我把自己演变成了课堂的主持人、导演和观众。在我的调动下学生们踊跃的开始了交流。一组的同学首先开始,他们进行的是"京剧行当"课题的研究,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了细致的行当划分,并指导其他组的同学如何来划分京剧中的人物属于那一行当,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些资料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二组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分成了四个阶段,即学习阶段;成名及艺术探索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罢演阶段;建国后的艺术探索阶段。他们为每一阶段都配上了文字说明和大量的图片,同时我们还欣赏了梅兰芳的唱段。尽管学生对于梅兰芳的一生的艺术成就概括的不是那么科学,但是就是在研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梅兰芳的艺术魅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课堂的说教无法达到的。三组研究的课题是"京剧脸谱",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不仅整理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指导其他同学了解脸谱的颜色和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还找到了关于脸谱起源的资料并亲手制作了一个脸谱。不能不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四组的研究课题是"京剧的表演与实践",他们从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进行了课题的研究,不仅如此他们还表演了《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尽管演唱略显稚嫩,但是看到他们有板有眼的演唱,我想在这一刻京剧已经扎根在他们的心里了。第五组研究的课题是"京剧与流行音乐",他们从最早的《说唱脸谱》到后来风靡亚洲的周杰伦的创作和歌曲《霍元甲》以及陶喆的歌曲《苏三说》,分析了京剧音乐的元素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的作用和体现出来的独特韵味,最后总结出了京剧这一国之瑰宝不仅能够吸引中老年人,也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这节课的"导演",我在用心品味着这节课所带给同学们对京剧观念的可喜改变。同时也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成为了课堂主角。
3.结果分析
我这次是受到了宋曼蕾老师的启发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对于音乐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学生课堂上生动活泼,自由的发言,课堂慢慢乱而不乱,学生说而有章,初步达到了最初设想到的目的,因此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做学教合一,一定不会是一种空谈,一定会大放异彩。
4.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了京剧的发展和相关的文化内涵,我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真实的感受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其实学生就像一座等待挖掘和开发的矿山,而我们的教师在课堂的实践中就应该多思考如何能够高效的运用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开发学生。就本节课而言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有效和高效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仅了解了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待研究性教学的方法还是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如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时间的分配和资料的收集等等,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一有效地教学方法大范围的推广开来。但是我相信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作为边缘学科的音乐也一定会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高中生基本上是90左右的孩子,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与我们有诸多的差异。他们在音乐的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港台和欧美等地的音乐,如何让他们能够走进像京剧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共同的课题。同时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都比较年轻,传统音乐文化的素养很不够丰富,尤其是戏曲艺术更是知之甚少,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电视的过程中遇到戏曲节目会不假思索的调台,这就是我们的戏曲艺术面临的尴尬现状。
我们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具体实施
我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课前备课准备--分组--选择研究课题--分享交流成果。我仅从这节课(京剧)的组织过程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2.1 课前备课准备。
京剧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上我首先从自身做起,我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在一位京剧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唱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在课前的准备阶段我为学生演唱了这个唱段,习惯了听我唱流行歌曲的同学着实吃了一惊,颇有韵味的演唱得到了好多同学的叫好声。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开展京剧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分组。
我校高二(8)班共有56人,我把他们根据位置分成了五组,把班里音乐素质和修养较高的同学平分在了每一个组中,同时在每一个组里还有一位班干部,这样才能够保证同学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组织并使这一研究能够有效完成。
2.3 选择课题。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我既兼顾了课本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因此我把课题定为了以下五个:四大名旦之京剧大师梅兰芳;京剧的行当;京剧脸谱;京剧的演唱与实践;京剧与流行音乐。
2.4 分析课题。
"四大名旦之京剧大师梅兰芳"课题的选择主要基于两点:①梅兰芳杰出的艺术成就;②梅兰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京剧的表演和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学唱来体验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京剧与流行音乐"课题的选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作歌曲与京剧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通过流行歌曲这一载体更好的接受和喜爱京剧。在学生课下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为他们提供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指导他们学唱京剧唱段;帮助他们制作课件等等。
2.5 分享交流成果。
我把这一真正的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分享交流成果的舞台。在课堂中我去掉了讲桌,这样更易于学生心理上平等的交流。上课开始了,我把自己演变成了课堂的主持人、导演和观众。在我的调动下学生们踊跃的开始了交流。一组的同学首先开始,他们进行的是"京剧行当"课题的研究,他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了细致的行当划分,并指导其他组的同学如何来划分京剧中的人物属于那一行当,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这些资料制作成了精美的课件。二组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分成了四个阶段,即学习阶段;成名及艺术探索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罢演阶段;建国后的艺术探索阶段。他们为每一阶段都配上了文字说明和大量的图片,同时我们还欣赏了梅兰芳的唱段。尽管学生对于梅兰芳的一生的艺术成就概括的不是那么科学,但是就是在研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梅兰芳的艺术魅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课堂的说教无法达到的。三组研究的课题是"京剧脸谱",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不仅整理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指导其他同学了解脸谱的颜色和人物性格之间的联系,还找到了关于脸谱起源的资料并亲手制作了一个脸谱。不能不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四组的研究课题是"京剧的表演与实践",他们从京剧的表演方式:唱、念、做、打进行了课题的研究,不仅如此他们还表演了《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尽管演唱略显稚嫩,但是看到他们有板有眼的演唱,我想在这一刻京剧已经扎根在他们的心里了。第五组研究的课题是"京剧与流行音乐",他们从最早的《说唱脸谱》到后来风靡亚洲的周杰伦的创作和歌曲《霍元甲》以及陶喆的歌曲《苏三说》,分析了京剧音乐的元素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的作用和体现出来的独特韵味,最后总结出了京剧这一国之瑰宝不仅能够吸引中老年人,也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这节课的"导演",我在用心品味着这节课所带给同学们对京剧观念的可喜改变。同时也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成为了课堂主角。
3.结果分析
我这次是受到了宋曼蕾老师的启发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对于音乐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学生课堂上生动活泼,自由的发言,课堂慢慢乱而不乱,学生说而有章,初步达到了最初设想到的目的,因此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做学教合一,一定不会是一种空谈,一定会大放异彩。
4.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了京剧的发展和相关的文化内涵,我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真实的感受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其实学生就像一座等待挖掘和开发的矿山,而我们的教师在课堂的实践中就应该多思考如何能够高效的运用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开发学生。就本节课而言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有效和高效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不仅了解了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待研究性教学的方法还是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如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时间的分配和资料的收集等等,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一有效地教学方法大范围的推广开来。但是我相信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作为边缘学科的音乐也一定会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绽放出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