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初中语文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我们不仅要听懂别人说的,看懂别人写的,而且要自己会说,自己会写。这就是语文的交际能力,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更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呢?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改变教学模式,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丝丝入扣,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也就不愿意积极发言了。我们可以看到,年级越高,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越少,课堂气氛越不活跃。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构建多向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为课堂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
二、加强听说训练,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听说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语言技能。要写出他人易懂的文章,只有出口成章,才能落笔成文。注重听说,可以使学生增强语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听想说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
例如上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边让学生聆听《春》中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春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习课文作了较好的铺垫。如上《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抓好阅读积累,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对于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家传记等,激励诱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激发他们阅读的自觉性。
同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教会他们如何阅读,指导他们分阶段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笔者的做法是教给学生比较阅读法,把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进行阅读。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结构、内容和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文章风格等等。通过阅读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把曾经阅读过的材料化为自己的书面表达材料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有计划地背诵部分优秀范文、优美语段和熟记更多的唐诗宋词、名人名言,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在脑海里积淀下来,内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表达方式方法,学习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且让他们把这些有新意的东西写下来。例如有个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让学生进行“O”的断想。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比较集中的见解有这些:①“O”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的终点。②“O”是一面敲响的战鼓,叫强者奋勇前进。③“O”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④“O”是一个铁环,坚贞不渝,任你如何滚动它都是圆的。⑤“O”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当你把希望寄托在它上面时,它立刻就破灭。这样。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把学生自觉地引进最佳的写作境地,比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想象作文训练,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在练笔中能言之有物,读写沟通联系,相得益彰。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进行大量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流畅性、写作的独创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改变教学模式,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丝丝入扣,中规中矩,不偏不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也就不愿意积极发言了。我们可以看到,年级越高,上课举手发言的学生越少,课堂气氛越不活跃。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构建多向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为课堂教学创造和谐的氛围。
二、加强听说训练,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听说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语言技能。要写出他人易懂的文章,只有出口成章,才能落笔成文。注重听说,可以使学生增强语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听想说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
例如上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边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边让学生聆听《春》中的优美语段,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春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习课文作了较好的铺垫。如上《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抓好阅读积累,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对于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家传记等,激励诱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激发他们阅读的自觉性。
同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教会他们如何阅读,指导他们分阶段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笔者的做法是教给学生比较阅读法,把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在比较中进行阅读。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结构、内容和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文章风格等等。通过阅读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把曾经阅读过的材料化为自己的书面表达材料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有计划地背诵部分优秀范文、优美语段和熟记更多的唐诗宋词、名人名言,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在脑海里积淀下来,内化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表达方式方法,学习遣词造句的规律,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且让他们把这些有新意的东西写下来。例如有个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让学生进行“O”的断想。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比较集中的见解有这些:①“O”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的终点。②“O”是一面敲响的战鼓,叫强者奋勇前进。③“O”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④“O”是一个铁环,坚贞不渝,任你如何滚动它都是圆的。⑤“O”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肥皂泡,当你把希望寄托在它上面时,它立刻就破灭。这样。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把学生自觉地引进最佳的写作境地,比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想象作文训练,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在练笔中能言之有物,读写沟通联系,相得益彰。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进行大量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流畅性、写作的独创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