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积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如果学生在作文中为了应付而抄袭拼凑,那学生就看不到自我,认识不到世界,这样的作文就是没有灵魂的作文,同时也埋没了“创造”的个性。“怕作文”是流传在中学生中的一句话,虽然未必每位同学都这样,但也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和害怕心理。
  为什么会产生害怕作文的现象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创作来源有限,一般来自于《作文大全》、《作文选》等;二是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偏少。大部分同学会说,我脑子里空空的,没东西可写,一上作文课就发愁。这就关系到学生平时对语言、材料的积累了。假如学生的心中或手头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库存,即使是临场作文,也可以不必为寻找语言、材料而搜索枯肠,不至于陷入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积累?
  
  一、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我通过丰富学生内存,结合阅读,注重朗读,加深体验去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
  (一)丰富内存、扩大思维。
  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青少年时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阶段,可见,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词语、句子、篇章是何等的重要!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静夜思》一诗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在课上,学生在读懂、背熟此诗后,进行了“对诗”活动,学生兴致高昂、诗句喷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现代构建心理学理论解释,要求学生将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重新构建,进行强化语言积累,不断丰富内存,提高思维的广阔性。
  (二)结合阅读,促进积累。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核,那么怎样做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我们不妨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考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景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工夫就在写作前,而且主要在阅读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平日里,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在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三)注重朗读,加深体验。
  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言的积累最下工夫的应该是让学生把课文读进去,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境地。
  
  二、引导学生加大材料储备
  
  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体验、调查采访、阅读学习去引导学生加大材料储备。
  (一)要注重观察体验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看别人的作品。”由此可见,观察是创作的基础,是获取和积累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他们去发现与尝试。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在指导初一学生写作《春天的美》时,在课前,由于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了《燕子》这篇课文,我就抓住这篇课文中的“燕子春景图”作为“引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家门,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去搜集古诗、歌谣里的春天。让学生细心观察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泓清泉、一方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等等。从而体会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迎春花开了,五片嫩黄色的小花瓣伸展开来,仿佛是一张张小脸正冲着我们微笑”,“一场春雨过后,小草上沾了些露珠,使我想起一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认真观察,切身体会,从而获取了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使学生成竹在胸,习作时笔下生花。
  多年的作文教学让我体会到:真正能把观察与体验转化形成积累的关键是日记。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积累途径。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身边的人、事物,学生能够及时地把每一天发现的新人、新事、新物记录下来,并能加入学生的感悟,这样的日记所积累的材料对学生作文的提高大有益处。我让每一位学生在初中三年坚持写日记。刚开始时不要求太高,只要学生能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写天气变化、干了什么事,想什么,只写几句话都行。一年半载下来,学生会发现每天日记的字数越来越多,运用的词汇越来越丰富,还会发现自己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愁,写出了自己之所思,自己之所感。对于这些没有应付,没有拼凑的日记,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不同方面挖掘他们的优点,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日记,喜欢上积累,也就是喜欢上写作了。我的一个学生,曾写了一篇日记,其大意是:有一天下课后,负责值日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瑶族学生,个子又矮又小,为了全部擦完黑板而用尽各种办法,其行动惹得教室里的同学哄堂大笑。在情急之下,小作者毅然上前,帮助那位小同学擦完黑板,顿时,教室里沉静下来了,原先取笑过那位同学的都脸红了。在日记中,这小作者还体会到:同学与同学之间应和谐相处,少一点取笑,多一点关爱,让团结、友爱之花开遍人间。过后,我看到了这则日记,并在班上肯定、表扬了这位小作者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后来在当年的升学考试中,小作者把这个材料写到作文试卷上,其真实、具体、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评卷老师,作文获得了最高分。由此可见,日记所积累的材料观察与体验,一旦融入了作文,其内在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二)要注重调查采访
  调查,就是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采访是指对有价值的题材进行访问、调查、观察的活动。调查采访是获取和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调查采访”这一重要的搜集环节,认为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懂得开展“调查采访”活动,其实,青少年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他们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与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早就萌芽了“调查采访”的活动。如:查找东西、问老师、问爸爸妈妈、问别人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为写作搜集更多的材料。
  我在教学《大自然警钟长鸣》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话题的作文。如果直接让学生着手写这篇作文,其效果将不尽人意,我先让学生做充分的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之后才写作文。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环境问题入手,如对身边的的垃圾进行调查采访,让学生调查采访“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去向,垃圾的危害及垃圾的处理”,通过调查采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样就更乐于把自己调查采访到的材料与同学汇报交流了。如“人类每年生产的有害垃圾以吨记,严重地污染空气、水、土壤”,“任意砍伐森林,开垦草地、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被破坏,沙漠面积正以每年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人类使用的许多现代化用品排放的有害气体,破坏了大气上空的臭氧层,使得紫外线长驱直入,得皮肤病的人增多”,“工厂的废水排到河里,鱼都死了,水都黄了”,“汽车的噪音污染、尾气污染”,“一节废电池埋入土中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颗粒无收”,“街头小广告,不健康书报、光盘等精神垃圾”等等,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通过调查采访,搜集了大量的写作材料。让学生深知自己身负的责任,从点滴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使者。只有亲身参与,切身的感受,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
  (三)要注重阅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书籍则是人类文明的知识仓库。观察体验,调查采访是积累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而阅读学习乃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学习,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熏染思想,教诲生活,积累知识,获取材料,学习技巧,吸收语言等。现代文豪郭沫若指出:“作为一个近代的小说家或剧作家,那差不多须得要你具备着一个百科全书的头脑,虽不必是整套的百科全书,而是要你在百科之中的某一科中的某一部门,具备着专家的见识”。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每天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通常在不列颠博物馆里阅读研究材料。巴尔扎克说他自己晚上彻夜写作,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邻近的图书馆内看参考书。由此可见,阅读学习,积累知识,积累储宝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的阅读量。由此表明,要使学生的人文底蕴更加丰厚,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
  为了提高阅读效果,获取必要的写作材料,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及读书笔记法,如查读法、略读法、速读法、攻读法、品读法等等。同时,还要根据中学生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即起初让学生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读物,然后再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图书,最后再引导学生看一些有鉴赏力的名作名著,这样,学生才会乐于阅读学习,对阅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获取更丰厚的写作材料。
  
  覃敏学,教师,现居广西大化。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份爱,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彼此感动。有这样一个故事,用二十四年的时光娓娓叙述。镇江船艇学院学员四队官兵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残疾人徐来顺,用传承不息的爱心书写了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感悟亲情》是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案例一、引言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我们的成长中,谁为我们付出的最多?给予
为研究现有砂井固结解析理论中将砂井多边形影响区简化为圆形所带来的影响,考虑了影响区为正六边形的梅花形布置砂井的两种计算模型,即将砂井及其涂抹区假定为正六边形的模式
Scocket节点和螺栓球节点是广泛用于空间结构中的典型半刚性节点,对15个此类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其中,3个Scocket节点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7个Scocket节点和5个螺栓球节点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0年第9期刊发了甘肃兰州市城关区民勤街小学袁福月教师的《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一文。文章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能“牵一发而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  边疆多民族地区网络政治传播的失序与治理/刘建华//吉首大学学报. -2015,(5). -102~107  彬龙会议前后缅甸政府对边境地区民族问题的处理/颜赛,苍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5,(5). -15~22  大象化成: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徐杰舜//吉首大学学报. -2015,(5). -28~34  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评估体系构建研究/高永久,刘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日前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国企业改革更多地致力于经营方式的改革,而忽视了企业制度改革。今后,要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以及独立的市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突出了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以主干知识为主体,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着力体现概念性、思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化学思想、理性思维以及化
数学学科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线,结合学科特点展开,给学生充足的探讨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