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2年曾国藩提出“留学西洋”开辟了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大量派留学生”的思想,拉开了中国当代留学波澜壮阔的序幕。经历了百余年沧桑,留学对于普通百姓,从当初的盲目崇洋到现在的理性选择。“留学”一词时下早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对留学的评判亦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留学与归属感
留学,让我们在突兀之间来不及做过多的准备便远离了亲人、故土。边缘化所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虑感时时侵袭着海外学子。尤其是逢年过节,国外的节日似与我们无关;中国的节日,由于远隔万水千山,也似与我们遥远。无庸置疑,有许多留学生成为生活在夹缝中的人。认同上的困惑是留学生普遍遭遇的窘境。人,是需要归属感的。没有归属感,便犹如飘在空中的风筝,白云苍狗,无所定居。
“落地生根”——积极融入所在国社会,将这份失落和焦虑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是留学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在此建议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国外的社团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会定期安排各种活动、演出等。每年的学校文化节是社团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另外,居住社区活动,既可以多交些朋友,亦可使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也可更好地了解外国的风俗。我们知道只有真正的融入,才会有寻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留学与自我重塑
留学者中包括各种层次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希望接受或补充大学教育;有的是高考未第的学生、社会青年和其他年龄阶层的人。在国外留学,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留学让我们感到没有压力。大家一切从零开始。无论你以前的十几年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没有多少人来关注你的过去。留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内已经不同程度尝试了所谓学业或工作的“失败”或“痛苦”的人。有这些经历的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留学这一机会,便会重拾自信,重塑自我。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份成就感。对于在国内取得成绩的人亦可暂时摆脱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充分地调节自身的心态,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通过留学,你会发现在国内的十几年中,自己的视野或多或少显得狭小;在与不同国度人的接触中,你会发现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想法的不同。从今以后你也许会学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包容”。留学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所以当游子学成归来,身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倏忽间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更加懂得何谓责任、何谓义务。
留学与语言锤炼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轻视语言的学习。在出国前不做充足的语言学习。天真地认为,到了国外,有语言学习得天独厚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其实,要掌握一门语言,绝非是件简单的事情。有许多留学生去了国外数年,仍不能讲地道的语言。有些留学生因为留学目的不纯,沉湎于打工赚钱,所以即使在国外呆上十余年,语言水平仅停留在打工用语,即简单的寒暄用语。这确是一件令人可悲的事情。
还有一些留学生,在出国前语言尚没有达到专业课程学习水平,而本人或家长从时间、金钱等方面考虑,试图跳过国外语言学校或预科的学习阶段,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而致使出国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所以,出国前必要的语言学习和出国后半年至1年的语言学习过渡都是相当重要的,它能让我们顺利地通过学业和适应国外生活,是顺利渡过“磨合期”的基础。
留学与学习方式
国外的学习多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多采用讨论式方式。有些作业分组集体完成。这给学生以很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为了出色完成作业,使你不得不经常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无疑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有些教授甚至在开学的时候,将一本书的章节进行分割,由学生自愿组合分组讲授,在课堂上教授暂且成为学生,只是等到学生讲解完毕,对无法解答的疑问“画龙点睛”。所以,已经习惯于国内“填鸭式”授课的中国留学生一定要适应国外的多种形式的学习。
留学与学习内容
国外的有些课程设置领先于国内大学,使学习内容得以大大丰富。中国国内某教育研究机构,曾拿美国和中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和复旦做过一组数据对比。两校的在校人数基本持平,但在2002年复旦开课为2000余门;而哈佛开课则达到8000余门。哈佛教师每人授课2.6—2.7门,而复旦教师仅为每人0.9门。两者相差比例之悬殊可谓令人惊叹。而且,哈佛的教师构成中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家。这种课程设置无疑有益于我们的留学生能够在留学的过程中选择许多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领域。将来回国就业充满无限的竞争力。还有,欧盟一些留学国之间学位学分的互认,学制的接轨,加强学生国际间的流动,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成为国际化通用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留学与考试制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课程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为中国学校所广为采用。对考试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早已适应知识考试。而在国外重视个人能力、专长的考试面试,有些考试完全是由主考官全权负责录取。有些考试在没有事先征得教授同意的情况下,即使参加考试亦不会被录取。更有些考试完全是凭借你所提交得申请材料书面审查。国外有些考试甚至只在学校揭示板中公布一个最终考试结果。即录取了还是落榜了。而对于分数只掌握在考试中心手中,一般是不对外公布的。中国学生对此极为不适应。
对于出题方式,国外一般侧重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偏多。有些题目甚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等级评估形式在国外考试中是常用的一种。而中国学生往往较适应百分制考试。计分方式容易造成误导。采用百分制,只重判分,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留学与成才就业
留学,在异国完成了学业,便会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生转折——回国还是留在国外。留在国外工作2—3年自然是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在国外职场工作的经验。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有愈来愈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工作。这更是种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有些人由于在留学过程中投入过大,本人甚至家长希望在未来的过程中花最短的时间收回几年来留学的资金。这种想法无疑有失偏颇。我们知道,留学既然是一种投资,自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教育从来就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业。因为它有正的外部性。即使得受教育者和教育提供者之外的第三者得益的功效。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变动来衡量留学价值:我投资了,就一定要得到享受,得到最大享受。就职者薪资的多寡,不完全取决于学历。还要看你所学专业市场的行情和你自己的机遇,包括人格魅力等均不容忽视。所以,有些留学生当初出国时便目的不明确,在经历了国外生活的“风吹雨打”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目标。留学目的的盲目,易导致学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不仅会白白浪费青春年华,而且还会使家长的留学投资付之东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区域经济整合的风潮将加速全球化的步伐,未来经济市场只有一个,就是全球市场,每个个人都必须具备全球竞争力。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需要大量国际性人才的加盟,而国际性人才的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就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既固守中国文化的根源,又欣然接受多元文化的浸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是留学生应该普遍采取的态度。
(文作者系上海上教国际交流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教育学硕士)
留学与归属感
留学,让我们在突兀之间来不及做过多的准备便远离了亲人、故土。边缘化所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虑感时时侵袭着海外学子。尤其是逢年过节,国外的节日似与我们无关;中国的节日,由于远隔万水千山,也似与我们遥远。无庸置疑,有许多留学生成为生活在夹缝中的人。认同上的困惑是留学生普遍遭遇的窘境。人,是需要归属感的。没有归属感,便犹如飘在空中的风筝,白云苍狗,无所定居。
“落地生根”——积极融入所在国社会,将这份失落和焦虑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是留学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在此建议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国外的社团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会定期安排各种活动、演出等。每年的学校文化节是社团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另外,居住社区活动,既可以多交些朋友,亦可使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也可更好地了解外国的风俗。我们知道只有真正的融入,才会有寻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留学与自我重塑
留学者中包括各种层次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希望接受或补充大学教育;有的是高考未第的学生、社会青年和其他年龄阶层的人。在国外留学,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留学让我们感到没有压力。大家一切从零开始。无论你以前的十几年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没有多少人来关注你的过去。留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内已经不同程度尝试了所谓学业或工作的“失败”或“痛苦”的人。有这些经历的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留学这一机会,便会重拾自信,重塑自我。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份成就感。对于在国内取得成绩的人亦可暂时摆脱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充分地调节自身的心态,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通过留学,你会发现在国内的十几年中,自己的视野或多或少显得狭小;在与不同国度人的接触中,你会发现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想法的不同。从今以后你也许会学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包容”。留学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所以当游子学成归来,身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倏忽间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更加懂得何谓责任、何谓义务。
留学与语言锤炼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轻视语言的学习。在出国前不做充足的语言学习。天真地认为,到了国外,有语言学习得天独厚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其实,要掌握一门语言,绝非是件简单的事情。有许多留学生去了国外数年,仍不能讲地道的语言。有些留学生因为留学目的不纯,沉湎于打工赚钱,所以即使在国外呆上十余年,语言水平仅停留在打工用语,即简单的寒暄用语。这确是一件令人可悲的事情。
还有一些留学生,在出国前语言尚没有达到专业课程学习水平,而本人或家长从时间、金钱等方面考虑,试图跳过国外语言学校或预科的学习阶段,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而致使出国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所以,出国前必要的语言学习和出国后半年至1年的语言学习过渡都是相当重要的,它能让我们顺利地通过学业和适应国外生活,是顺利渡过“磨合期”的基础。
留学与学习方式
国外的学习多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多采用讨论式方式。有些作业分组集体完成。这给学生以很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为了出色完成作业,使你不得不经常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无疑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有些教授甚至在开学的时候,将一本书的章节进行分割,由学生自愿组合分组讲授,在课堂上教授暂且成为学生,只是等到学生讲解完毕,对无法解答的疑问“画龙点睛”。所以,已经习惯于国内“填鸭式”授课的中国留学生一定要适应国外的多种形式的学习。
留学与学习内容
国外的有些课程设置领先于国内大学,使学习内容得以大大丰富。中国国内某教育研究机构,曾拿美国和中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和复旦做过一组数据对比。两校的在校人数基本持平,但在2002年复旦开课为2000余门;而哈佛开课则达到8000余门。哈佛教师每人授课2.6—2.7门,而复旦教师仅为每人0.9门。两者相差比例之悬殊可谓令人惊叹。而且,哈佛的教师构成中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家。这种课程设置无疑有益于我们的留学生能够在留学的过程中选择许多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领域。将来回国就业充满无限的竞争力。还有,欧盟一些留学国之间学位学分的互认,学制的接轨,加强学生国际间的流动,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成为国际化通用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留学与考试制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课程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为中国学校所广为采用。对考试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早已适应知识考试。而在国外重视个人能力、专长的考试面试,有些考试完全是由主考官全权负责录取。有些考试在没有事先征得教授同意的情况下,即使参加考试亦不会被录取。更有些考试完全是凭借你所提交得申请材料书面审查。国外有些考试甚至只在学校揭示板中公布一个最终考试结果。即录取了还是落榜了。而对于分数只掌握在考试中心手中,一般是不对外公布的。中国学生对此极为不适应。
对于出题方式,国外一般侧重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偏多。有些题目甚至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等级评估形式在国外考试中是常用的一种。而中国学生往往较适应百分制考试。计分方式容易造成误导。采用百分制,只重判分,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留学与成才就业
留学,在异国完成了学业,便会面临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生转折——回国还是留在国外。留在国外工作2—3年自然是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在国外职场工作的经验。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有愈来愈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工作。这更是种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有些人由于在留学过程中投入过大,本人甚至家长希望在未来的过程中花最短的时间收回几年来留学的资金。这种想法无疑有失偏颇。我们知道,留学既然是一种投资,自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教育从来就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业。因为它有正的外部性。即使得受教育者和教育提供者之外的第三者得益的功效。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变动来衡量留学价值:我投资了,就一定要得到享受,得到最大享受。就职者薪资的多寡,不完全取决于学历。还要看你所学专业市场的行情和你自己的机遇,包括人格魅力等均不容忽视。所以,有些留学生当初出国时便目的不明确,在经历了国外生活的“风吹雨打”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目标。留学目的的盲目,易导致学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不仅会白白浪费青春年华,而且还会使家长的留学投资付之东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区域经济整合的风潮将加速全球化的步伐,未来经济市场只有一个,就是全球市场,每个个人都必须具备全球竞争力。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需要大量国际性人才的加盟,而国际性人才的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就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既固守中国文化的根源,又欣然接受多元文化的浸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是留学生应该普遍采取的态度。
(文作者系上海上教国际交流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