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这一期的几篇博客,细心的读者也许感到奇怪,上一期才刊登了肖华老师的一篇博客,这一期怎么又选了他的,而且是连续的三篇?难道编辑和这个“安徽铜陵四中肖华”有什么特殊关系?
请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误会,编辑如此“特殊关照”肖华老师,只是因为被他的文章打动了。读着那些博客,编辑突然想到,肖华老师的文章说出了编辑的很多想法,是不是也说出了别人的一些心里话呢?
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后,编辑又回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眼前是肖华老师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耳边,费玉清的《千里之外》清澈悠扬。怎样,您也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感受一下吧。肖华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xiaohua1969324
——编者
“桃李满天下”,是让教师最感欣慰的一句话。是的,我们常自豪自己培养出了人才,每当提及总免不了如数家珍,幸福如涟漪一般在我们心中荡开。可最近读到两篇文章,一篇是《青年文摘》上的《我曾是一个贫困生》,另一篇是毕业的学生在《铜都晨刊》上发表的《我又想起了您,肖老师》,却触发了我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毕业以后,我们会让孩子记起什么?认识虽然肤浅,能够引起从事教育工作同仁的点滴思考,也不算什么坏事。
——题记
那天,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曾是一个贫困生》,作者深情地写道:“高三时要买很多复习资料,但那时家里到处都需要钱,我实在没办法跟父亲开口,到了交学费的时候,我连130块钱也拿不出来,只好悄悄跑到班主任那里恳求她缓一缓。班主任心肠好,问了情况,帮我垫了钱,再也不要我还。还有政治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说:‘以后你的复习资料我帮你买,不要紧。’”作为一个曾经的贫困生,虽然毕业多年且远赴北美留学,但他始终记着老师们当年提供的帮助,念及此竟泪流满面。同样身为教师,我为同仁培养出了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而自豪,更感动于同仁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念想。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场接力比赛的话,特定学段的教师终究要将孩子送到下一个历程。当依依惜别之后,孩子忽然在某一个日子想起我们,不知他们又会记着什么?或是教师曾经的严厉,让孩子当时在内心里产生过抵触,而现在则满怀感激之情;或是教师给予的温暖,如寒冬里的一把火,帮助孩子走过人生的低谷;或是教师渊博的学识,让孩子油然而生的是敬佩,引领他们从此踏上孜孜求学的征途;或是教师人格的魅力,教会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当然,有时我们也不得不说,的确有极少数教师没有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每当他们回忆起这样的教师,记着的多是刻薄、偏私和斗狠,正如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口才》一文中写道:“有教师自恃老资格,以为说话过头一些不要紧,学生集合迟到了几分钟,他训斥学生,泼口骂道:‘你们这群狼心狗肺的东西!……’学生目瞪口呆,不相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人会使用这类骂街语言!毕业多年,这句话却让他们终身不忘。”
虽然,孩子只是在人生的某一个特定阶段聚集在我们身边,终究还是要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究竟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却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也许,我们真正是着眼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拼命逼迫孩子上文山下题海,甚至数百遍地罚抄等未必就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或许,确实有些孩子顽劣常惹我们生气,如不严加制止则有可能走上歧途,但体罚或变相体罚却容易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可能,我们实实在在地想帮助贫困孩子,但当众让他们说出自己为什么贫困,泣不成声之后才拿到区区的百十块钱,孩子会觉得心里好像被插上了一把刀。每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许内心深处还在庆幸给孩子提供了自认为最有效的帮助,可我们又是否想过,孩子因此记住了什么?
孩子离我们而去,从此踏上新的征程,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在庆幸终于可以暂时歇息的同时,我以为,真有必要提醒大家:我们除了送给孩子知识,还有什么让他们长久地记住了,以至于多年以后,当他们偶然想起我们,还会念念不忘,甚至记忆犹新。我是个并不出色的班主任,好在还算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孩子们记住,以下是毕业的学生杨崇婷在《铜都晨刊》上发表的文章,一并贴来与大家共飨。■
附文:
我又想起了您,肖老师
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连续4天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考试之后短暂的调整与休息,让我不禁又一次地想起了您——肖老师。
依稀记得,每次考试您都格外重视,都会反复地叮嘱我们要认真地复习准备,但我们却把您的叮嘱抛在脑后,以至于每次考试之后都会让您更加失望。而各门功课老师在批评我们的同时也免不了要数落您两句。您为此感到十分委屈,偶尔也会向我们诉苦,希望我们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能够拿个好成绩。但是下一次考试之后,我们依旧让您“背黑锅”。
时光飞逝,转眼间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半个学期,这意味着我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您了,但是我却从来不认为您不再是我的班主任,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您上课板书的情景;耳边时常萦绕着您千篇一律的要求:“作业要按质按量完成”,“晚上在家学习要提高效率”,“将地上的废纸杂物捡起来,要让自己坐的那一小块保持整洁”,“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把衣服拉链拉起来”……也许这些话您已经忘了,但我却将它们记在心里,将它们作为一笔财富,寄存在大脑里。
高中学习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一个知识点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我想过要放弃。可是您说过:“学生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做学问,连最基本的学习都搞不好,又怎么称得上是学生呢?”耳边一响起这句话,我就有些羞愧,于是重新拿起课本,继续学习起来。
政治课学到“经济制度”那一节的时候,我脑中又浮现出您上课时讲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尤其是您讲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部分时,由于太过抽象,您上课仅花一小部分时间在讲理论,而花大部分时间举例子给我们加深理解,课后您又让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我拿出了初中政治报纸,那上面的红字部分比黑字部分还要多——您帮我批改了作业,不仅在错误之处用红笔划了线,还在旁边空白处写上正确答案。那几次作业发下后,我才知道班上六十余同学您是个个都是这样帮他们订正的。大家不住地赞扬您,说您太认真负责了。的确,上学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未见过像您这样负责地批改作业的老师。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
是的,肖老师,我时常想起您,想起您对我们的教诲。我为3年初中生活能在您的帮助下度过而倍感幸运和幸福。
此刻,我又想起了您对我们说过的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我会带着您的这些话,继续我的学习……
请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误会,编辑如此“特殊关照”肖华老师,只是因为被他的文章打动了。读着那些博客,编辑突然想到,肖华老师的文章说出了编辑的很多想法,是不是也说出了别人的一些心里话呢?
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后,编辑又回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眼前是肖华老师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耳边,费玉清的《千里之外》清澈悠扬。怎样,您也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感受一下吧。肖华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xiaohua1969324
——编者
“桃李满天下”,是让教师最感欣慰的一句话。是的,我们常自豪自己培养出了人才,每当提及总免不了如数家珍,幸福如涟漪一般在我们心中荡开。可最近读到两篇文章,一篇是《青年文摘》上的《我曾是一个贫困生》,另一篇是毕业的学生在《铜都晨刊》上发表的《我又想起了您,肖老师》,却触发了我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毕业以后,我们会让孩子记起什么?认识虽然肤浅,能够引起从事教育工作同仁的点滴思考,也不算什么坏事。
——题记
那天,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曾是一个贫困生》,作者深情地写道:“高三时要买很多复习资料,但那时家里到处都需要钱,我实在没办法跟父亲开口,到了交学费的时候,我连130块钱也拿不出来,只好悄悄跑到班主任那里恳求她缓一缓。班主任心肠好,问了情况,帮我垫了钱,再也不要我还。还有政治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说:‘以后你的复习资料我帮你买,不要紧。’”作为一个曾经的贫困生,虽然毕业多年且远赴北美留学,但他始终记着老师们当年提供的帮助,念及此竟泪流满面。同样身为教师,我为同仁培养出了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而自豪,更感动于同仁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念想。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场接力比赛的话,特定学段的教师终究要将孩子送到下一个历程。当依依惜别之后,孩子忽然在某一个日子想起我们,不知他们又会记着什么?或是教师曾经的严厉,让孩子当时在内心里产生过抵触,而现在则满怀感激之情;或是教师给予的温暖,如寒冬里的一把火,帮助孩子走过人生的低谷;或是教师渊博的学识,让孩子油然而生的是敬佩,引领他们从此踏上孜孜求学的征途;或是教师人格的魅力,教会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当然,有时我们也不得不说,的确有极少数教师没有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每当他们回忆起这样的教师,记着的多是刻薄、偏私和斗狠,正如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口才》一文中写道:“有教师自恃老资格,以为说话过头一些不要紧,学生集合迟到了几分钟,他训斥学生,泼口骂道:‘你们这群狼心狗肺的东西!……’学生目瞪口呆,不相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人会使用这类骂街语言!毕业多年,这句话却让他们终身不忘。”
虽然,孩子只是在人生的某一个特定阶段聚集在我们身边,终究还是要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究竟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却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也许,我们真正是着眼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拼命逼迫孩子上文山下题海,甚至数百遍地罚抄等未必就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或许,确实有些孩子顽劣常惹我们生气,如不严加制止则有可能走上歧途,但体罚或变相体罚却容易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可能,我们实实在在地想帮助贫困孩子,但当众让他们说出自己为什么贫困,泣不成声之后才拿到区区的百十块钱,孩子会觉得心里好像被插上了一把刀。每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也许内心深处还在庆幸给孩子提供了自认为最有效的帮助,可我们又是否想过,孩子因此记住了什么?
孩子离我们而去,从此踏上新的征程,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在庆幸终于可以暂时歇息的同时,我以为,真有必要提醒大家:我们除了送给孩子知识,还有什么让他们长久地记住了,以至于多年以后,当他们偶然想起我们,还会念念不忘,甚至记忆犹新。我是个并不出色的班主任,好在还算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让孩子们记住,以下是毕业的学生杨崇婷在《铜都晨刊》上发表的文章,一并贴来与大家共飨。■
附文:
我又想起了您,肖老师
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连续4天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考试之后短暂的调整与休息,让我不禁又一次地想起了您——肖老师。
依稀记得,每次考试您都格外重视,都会反复地叮嘱我们要认真地复习准备,但我们却把您的叮嘱抛在脑后,以至于每次考试之后都会让您更加失望。而各门功课老师在批评我们的同时也免不了要数落您两句。您为此感到十分委屈,偶尔也会向我们诉苦,希望我们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能够拿个好成绩。但是下一次考试之后,我们依旧让您“背黑锅”。
时光飞逝,转眼间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半个学期,这意味着我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您了,但是我却从来不认为您不再是我的班主任,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您上课板书的情景;耳边时常萦绕着您千篇一律的要求:“作业要按质按量完成”,“晚上在家学习要提高效率”,“将地上的废纸杂物捡起来,要让自己坐的那一小块保持整洁”,“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把衣服拉链拉起来”……也许这些话您已经忘了,但我却将它们记在心里,将它们作为一笔财富,寄存在大脑里。
高中学习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一个知识点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我想过要放弃。可是您说过:“学生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做学问,连最基本的学习都搞不好,又怎么称得上是学生呢?”耳边一响起这句话,我就有些羞愧,于是重新拿起课本,继续学习起来。
政治课学到“经济制度”那一节的时候,我脑中又浮现出您上课时讲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尤其是您讲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部分时,由于太过抽象,您上课仅花一小部分时间在讲理论,而花大部分时间举例子给我们加深理解,课后您又让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我拿出了初中政治报纸,那上面的红字部分比黑字部分还要多——您帮我批改了作业,不仅在错误之处用红笔划了线,还在旁边空白处写上正确答案。那几次作业发下后,我才知道班上六十余同学您是个个都是这样帮他们订正的。大家不住地赞扬您,说您太认真负责了。的确,上学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未见过像您这样负责地批改作业的老师。想到这些,我的眼眶湿润了。
是的,肖老师,我时常想起您,想起您对我们的教诲。我为3年初中生活能在您的帮助下度过而倍感幸运和幸福。
此刻,我又想起了您对我们说过的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我会带着您的这些话,继续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