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要着力于“三性”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着力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针对性;着力于把握建设的内涵,增强实效性;着力于建立运行机制,凸现持久性。这样才能确保有的放矢,稳步推进,收到实效。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队伍 专业化
  [作者简介]唐家良(1952- ),男,湖南会同人,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黄慧英(1960- ),女,湖南会同人,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怀化 418000)
  [基金项目]本文源自湖南省教科院“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高校辅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批准号:XJK06ADY0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69-02
  
  高等教育的要求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以下简称队伍专业化建设),但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有效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针对性;必须把握内涵,着力增强实效性;必须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着力于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唯有把握好这“三性”,队伍专业化建设才能有的放矢,稳步推进,收到实效。
  
  一、解剖现状,提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针对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下发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引起了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小视。解剖现状,许多问题已成为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必须突破和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工作专业分化程度低,能不能“专”的问题。学生工作由于涵盖面广,涉及的专业学科知识跨度大,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事务”于一身,职业的政治性、教育性、管理性、事务性、复杂性、直接性的特征非常明显,从学科专业的角度难以分类或归类,因而有学者质疑:“既然谈辅导员的专业化,那么专业标准、体系是什么,培训体系是什么?① ”认为“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根源在于学生工作的分化速度不高。② ”相信这不是个别人的认识与看法。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要重视解决辅导员到底能不能“专”的问题,“专”什么,专业标准与体系是什么的问题。
  2.队伍流动性大,如何去“专”的问题。目前专职辅导员的任期一般为4~5年,这种短期化的政策,使很多教师把辅导员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工作,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所以一有机会就改行。③ 问题还不只如此,因“暂栖”的心态,不少辅导员做着辅导员的事,想着改行的事,直接影响到队伍专业化建设。因而,有人提出“当前高校面临的不是选人的问题,而是如何留住人的问题”④,许多辅导员“经常感到不知前面的路如何走⑤ ”,于是“把这个职业当跳板,称为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辅导员” ⑥。任何职业要达到专业成熟,必须有持续的稳定期,队伍不稳定,就难以造就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队伍。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要重视解决辅导员如何去“专”的问题,即在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手段提高队伍专业化程度的问题。
  3.辅导员岗位知识需要面广,需要从何种学科专业去“专”的问题。辅导员岗位的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特征很明显,仅凭某一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在知识的广度上要远高于一般任课教师,何况现实中还存在很多用非所学所长的情况,据调查,“辅导员中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的占50%,其中毕业于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专业的仅占30%”⑦。就其知识结构而言,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及师范素质缺乏,岗位需要与现状“不对称”“不适应”。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要解决辅导员从何种学科层面去“专”,并建立与岗位相适应的知识结构的问题。
  4.辅导员职业易倦怠,如何促进“专”的问题。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与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疲乏。辅导员劳心、劳力、劳神的现状,极易出现职业倦怠,进而失去工作热情和乐趣,工作消极,对工作的意义或评价下降,害怕或回避竞争,失去对专业发展的追求。这显然对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极不利的。因此,如何防止职业倦怠,帮助辅导员做好自我调节和找到专业发展的激励点,促进专业化水平提升,也是队伍专业化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5.角色定位偏差,如何落实“专”的问题。这包括辅导员自身与领导两个层面,前者自我定位不准,就找不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切入点与契合点,缺乏内源性动力。后者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会导致对队伍专业化建设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无事就是功,有事就是过”,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而把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忽视了。这两个层面的角色定位偏差,都对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利,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要注重解决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问题。
  
  二、把握内涵,增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效性
  
  何谓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是根据职业需要和专业化建设内涵,依据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终身教育训练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训,使之掌握高校德育和学生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培育专业素养,提高专业声望,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具体来讲,要紧紧抓住以下几方面:
  1.培育专业精神是灵魂。专业精神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灵魂与生命。专业精神是队伍专业化建设中最核心的东西,主要指以科学人文精神为内核,包括敬业爱岗的专业品质和自强不息的专业追求,超越世俗功利的专业态度,较高学术造诣与道德的专业声望,不断发展完善师德、师识、师行的专业风范。“有了这种东西,就可以把其他的诸种发展要素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生成一种内涵性的力量。不然的话,知识永远是知识,知识不能变成人的一种发展力量。因为知识是没有方向的”⑧。一支队伍有了自己的专业精神,就有了昂扬向上的士气和志气,就有了生命和活力。
  2.提高育人的知识能力是关键。在高校,教育与教学是两个密切相关又各有不同的专门领域,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能力和遵循专门领域的规律。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的形式育人,教育主要以“运用知识”的方式育人,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就是教师与辅导员不同的关键性能力。但一名心理学教师只要将自己所知道的“是什么”的知识传授学生即可,而辅导员面对学生心理问题,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办”“如何去解决”,后者的知识远比前者要求更高,且“怎么办”和“如何去解决”的知识往往是“深理”的知识,不是“学历”“书本”能解决的知识问题,而是要通过长期实践积累才能具备的一种经验性知识,且还与辅导员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科學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加之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思想素质各不相同,同一问题的表现方式也迥然不同,更增加“是什么”“怎么办”的知识难度和“怎么解决”的能力难度。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着力于辅导员育人的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建立起以“思政教育、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为主体知识的兼容型的知识结构,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理性为指导,以把握德育方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育人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能力结构。
  3.增强专业素质和教科研能力是根本。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是增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教科研能力。什么是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本质是一种“非智力”素质,“可以体现在专业基础、专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倾向性以及个性匹配等方面。”⑨ 专业素质建设的根本是,引导辅导员化知识为理想、为信念、为德性、为品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使之与职业要求匹配。教科研能力是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知识与方式方法的能力,意在改善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培养专业化的思维品质,在专门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增强学术声望。因此,要重视引导辅导员科研有方向、研究有专题、学术有专攻,发展有专长,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学生工作者。
  4.出路多样化,发展专家化是方向。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的并不仅限于辅导员队伍本身,也在为高校培养管理人才、领导人才、学术人才、教育人才。因此,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应是出路多样化、发展专家化,帮助那些有志于终身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做好专业发展规划,走“行家”“专家”“名师”的生涯发展路线。“实践证明,做好学生的育人工作,光凭热情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批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水平专家。在辅导员队伍中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政治领头人,由他们来带动学校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⑩ 在其他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需要时,可转岗改行,但在根本方向上,必须牢牢把握“稳定队伍,保留骨干,合理分流,重在建设”不动摇。
  
  三、形成机制,保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持续性
  
  1.领导转变观念,促进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往往可以决定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在专业化建设运行机制上,领导重视是关键。观念不到位,角色定位不准,队伍专业化建设就可能陷入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窘境。因此,领导的观念是保障机制的前提,领导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稳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和长效机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措施。这样,才能以积极的态度与行动促进队伍专业化建设。
  2.建立专业追求的思维路线与模式,引导辅导员自主坚持可持续发展。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重视激发辅导员内源性的力量,通过自我激励不断追求专业的发展与完善。按照“怎么想,就怎么做”的一般行为模式,辅导员应当沿着“求会,求精、求专、求绝”的思维路线而建立由低到高的专业追求模式,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踐。“求会”是先学会做学生工作,进入职业角色,从“门外”走进“门内”;然后求“精通”学生工作,扮演好角色,成为“行家”;“求专”是再上一层楼,专攻某一领域,有学术的成就与“专门”之处,成为“专家”,如心理咨询专家、就业指导专家等;“求绝”是专业追求的最高境界,有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绝活”,能他人所不能,具他人所不备,善化腐朽为神奇,达到专业化水平的最高程度,当然,这的确不易,但“有志者,事竟成”,自强不息,追求不止,就可以自主地持续发展。
  3.建立机制,保障队伍专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队伍专业化建设离不开可靠有效的支持系统予以保障。在支持系统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领导要重视,提供可靠的思想组织保障;政策要落实,提供可靠的法规保障;培训要到位,提供可靠的教育训练体系保障;学习要经常,提供可靠的“知识”保障,评价考核要落实,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保障等。
  综上所述,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是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重点是把握内涵,增强实效性;方向是坚持专业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是个非常鲜明的支撑性系统,有利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注释]
  ①②赵彩瑞.专家观点:辅导员与专业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35-36.
  ③孙长缨,侯吉永,王宝玲.高校辅导员,成长着学生的成长,幸福着学生的幸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17-19.
  ④⑤⑥⑦裴倩敏.高校辅导员问题大盘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20-21.
  ⑧其东,张静.对做好德育项目研究的几点建议[J].中国德育,2006(1):72-75.
  ⑨黄渊明.寻找专业素质的轨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3):24.
  ⑩邱伟光.提高育人能力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2005(3):9-13.
其他文献
小组学习法理论是有利于培养参与式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策略体系。文章以小组学习法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
[摘要]文章以“双证书”制度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对其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意义、经验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以求进一步改革和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实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作者简介]沈凤池(1957- ),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技术教育与电子商(政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不露痕迹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道德教育功能。高校德育应该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根据隐性教育载体的特征,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
[摘要]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素质教育是解决由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涌入引起的大学生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需要。因此,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黄治东(1970- ),男,安徽巢湖人,淮海工学院数理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江苏连云港22200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在美育当中,舞蹈教学非常重要。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要进行有效的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就必须首先探讨舞蹈及舞蹈教育。在《舞
[摘要]文章在“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判断的基础上,介绍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四合”的理念与实践,即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认为该模式是职业学校层面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化和系统化,对于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 工学四合   [作者简介]杨生斌(1963-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扩大医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医学影像实用技术课程作为切入点,将其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基于网络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