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课为本到以人为本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家指出:“人的一生要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学校教育又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
  教育的变化从课本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再到课外活动的多姿多彩,每一方面都透露出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气息。
  一、课本变化及课程理念的变化
  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沿用了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在学科安排及教材编写上,尊重学科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学科差别,教材内容偏难、旧、繁。传统教材观是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必须持有一颗“尊敬”之心,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这种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缓慢及教育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导致了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这种只倚重一种资源的做法,使得课程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过去的教材编写一直都是由专家或专家组来进行的,人们也习惯地认为只有专家才有资格编写教材。专家编写的教材一般知识性都很强,甚至多数时候是知识性过强。由于这些学科专家对学生、对社会的实际问题关注过少,所以教材往往脱离实际、脱离学生。
  实际上,我国的教学改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在向素质教育迈进了,许多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教学策略与方法,许多学校也在逐步地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此基础上我国中小学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不再单纯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师生关系走向融洽;课堂气氛趋向活跃……然而,我们在看到这些令人欣喜的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在许多教师中广泛存在;考试依然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等等。
  在人们不断的探索中,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由关注学科、关注知识、关注成绩转变到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知、情、信、义、行到全方位三级目标的设立,开始全面关注人的成长。
  在新课程中,课程内容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兴趣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结构上,设置了综合课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课程评价上,转向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程的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
  二、学校由应试教育型转化为素质教育
  自从学历成为就业的重要依据后,教育的功能就变得功利起来、单一起来,学生上学的目的不再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是为取得一张纸而读书。为迎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教育便成了为考试而存在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其主要的含义,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升学率高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三十年的教育改革,“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作用的增长,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达到空前的高度。新的课程理念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提高素养,勇于在教育改革中开拓创新,在教育工作中努力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造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其他文献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目前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大多在学完某一化学原理后,课本上给出较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对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化学原理和检验某种假设、推理是否符合实际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也大有好
期刊
我们知道,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升,进行深度的思考,形成教师内化了的知识;需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认真地加以研究;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信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上数学课,从而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重认知轻情感、重教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既能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又能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有明确的要求,并附有推荐篇目。可见,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诵读  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目标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体现和补充。可是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实现学生要教学中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在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
期刊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本身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具有较强的推理性和逻辑性。随着生物学领域的日益开拓,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正日益增强。  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表示数据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在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坐标曲线来表述生物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正以其直观、清晰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在学习、应用和训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就此问题的解答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课标中的这段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點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改之路,让个性的花朵在阅读中绽放。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改变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快乐校园建设的主阵地,而快乐教学是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于乐之中的共同活动。课堂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乐学”,在乐学中获取自主学习动机;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变为构建快乐的基石。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创设、内容、练习、说、动、评价六个方面来突显快乐、激发兴趣。  关键词:情境 兴趣 乐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快乐教学是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于乐之中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数学学科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那么怎样
期刊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这就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课改的目标之一。自2010年以来,我校力举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中我用“三选四化五励”的办法,对小组长进行了培养,指导小组展开良性的竞争,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