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志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象征和对外宣传的载体,它看似简单,却是拓展其它视觉形象要素的基础,也是企业视觉形象的浓缩。利用汉字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前瞻性的国际化标志,在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标志独特的一面,也是中国标志设计的一种新趋势。
[关键词]标志设计 汉字 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汉字本身的图底关系具有现代标志的相关特征。要将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不应表现在对汉字的简单挪用和变形,要力图对潜在客观条件进行发掘,运用合理技巧,构思造型都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使汉字图形化,兼具可读性与可视性,这样有助于突破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限制,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设计意图。如何利用汉字这种设计元素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如何赋予汉字标志设计新的活力和生命。本文主要从汉字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标志设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变体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为方形形态,不同的字体传达出不同的感觉,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也体现着不同的思想情感。篆书的粗狂豪放,隶书的古朴典雅,行书的流畅有序,草书的行云流水等,这将为汉字标志的多样性提供了设计的可能。譬如,“羊”字,“羊”是中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图腾,是受先民崇拜的。“羊”通“祥”,古代书籍中也可以见到“吉羊”这样的词,“吉羊”即是“吉祥”。
变体字是运用汉字的单字或多字进行主题表达一种字体,它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汉字标志设计中应用最多、最受人们喜欢的形式之一。利用汉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标志时,找出它们之间可供联系部分,相互借用,让字与字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将依据企业性质、标志本身的含义。达到造型简练、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其主观视觉就是“北大”两字,选用篆书适园而变,其结构严谨、整齐协调的篆书“北大”置圆形之中,形成了一个融古今与一体的整体,使“北大”这个主题变得更加鲜明,充分体现出北京大学的民族性和文化学术性。
二、书法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发展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所发挥的作用在每一方面都具有人类文明所需要的含义。书法艺术介入到平面设计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而书法与标志设计同属于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则更易于通过接受和掌握书法艺术来更好的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标志设计中去,在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我们借鉴书法艺术更重要的目的所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将为我们的标志作品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汉民借用了传统的回形纹和麒麟的图形为北京王府井饭店和麒麟饭店设计标志,显然受到了传统书法的影响。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溶入标志的创作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另外,在“古井集团”、“水井坊”以及一些品牌打造上同样更多的借助于书法的手段。而在报刊、书籍的封面题字上,书法不仅起到了识别和审美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名人效应,等等。这些都是将书法艺术巧妙的、合理的溶入标志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延续,并发扬广大。
三、印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印章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印章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特有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积极的适用依据。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印章艺术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 “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袭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标准,而大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近年来,将汉字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这也必将成为中国标志设计的一种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国欣.标志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2]沈卓娅.字体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陈楠.标志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7.
[4]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标志设计 汉字 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加之“图形化” “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汉字本身的图底关系具有现代标志的相关特征。要将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不应表现在对汉字的简单挪用和变形,要力图对潜在客观条件进行发掘,运用合理技巧,构思造型都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使汉字图形化,兼具可读性与可视性,这样有助于突破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限制,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设计意图。如何利用汉字这种设计元素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如何赋予汉字标志设计新的活力和生命。本文主要从汉字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标志设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变体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为方形形态,不同的字体传达出不同的感觉,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也体现着不同的思想情感。篆书的粗狂豪放,隶书的古朴典雅,行书的流畅有序,草书的行云流水等,这将为汉字标志的多样性提供了设计的可能。譬如,“羊”字,“羊”是中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图腾,是受先民崇拜的。“羊”通“祥”,古代书籍中也可以见到“吉羊”这样的词,“吉羊”即是“吉祥”。
变体字是运用汉字的单字或多字进行主题表达一种字体,它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汉字标志设计中应用最多、最受人们喜欢的形式之一。利用汉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标志时,找出它们之间可供联系部分,相互借用,让字与字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将依据企业性质、标志本身的含义。达到造型简练、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其主观视觉就是“北大”两字,选用篆书适园而变,其结构严谨、整齐协调的篆书“北大”置圆形之中,形成了一个融古今与一体的整体,使“北大”这个主题变得更加鲜明,充分体现出北京大学的民族性和文化学术性。
二、书法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发展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所发挥的作用在每一方面都具有人类文明所需要的含义。书法艺术介入到平面设计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而书法与标志设计同属于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则更易于通过接受和掌握书法艺术来更好的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标志设计中去,在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我们借鉴书法艺术更重要的目的所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将为我们的标志作品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汉民借用了传统的回形纹和麒麟的图形为北京王府井饭店和麒麟饭店设计标志,显然受到了传统书法的影响。2010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溶入标志的创作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另外,在“古井集团”、“水井坊”以及一些品牌打造上同样更多的借助于书法的手段。而在报刊、书籍的封面题字上,书法不仅起到了识别和审美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名人效应,等等。这些都是将书法艺术巧妙的、合理的溶入标志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延续,并发扬广大。
三、印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印章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印章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特有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对现代标志设计有着积极的适用依据。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印章艺术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 “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袭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它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标准,而大多不重“写实”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大巧著拙”的浪漫飘逸境界。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近年来,将汉字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于现代标志设计,备受设计师们青睐,这也必将成为中国标志设计的一种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国欣.标志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2]沈卓娅.字体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陈楠.标志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7.
[4]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