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准备去哪里旅游?”好友小江问我。
“我准备跟一个旅行团到云南去,你也一起去怎么样?”我说。
“跟旅行团多俗啊,这么多人有意思吗?我们几个人一起自驾车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吧!当然,我们可以先聚会商量一下具体行程安排。”小江提议道。
就这样,一场以“探险体验”为主题的“驴友”自驾游聚会就这样约定下来。“五一”节的前一天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们聚集到小江家里。小江展示了一番厨艺后,大家一边吃一边商量……临近散会,我们才讶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需要倾诉和分享人生。虽然这几年每个人收入在增加,可是真正可以谈心的朋友却零增长。
在金融界摸爬滚打的阿荪一拍巴掌,说:“我们何不也建个‘小众部落’?”自此,我们有了个新的共同身份——“都市蚂蚁”。“蚂蚁会”成员职业不限,年龄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老,由会员推荐加入。基本的安排是双周饭局(AA制)主题分享会。“蚂蚁会”涉及媒体、IT、房产、金融、广告等行当,话题很多时候会从张艺谋某部电影突然转到某某的女朋友气质……大家一起聊理想、聊事业、聊感情、聊艺术、聊人生体验,也可以聊某个品牌的手机、汽车。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爱上了“小众生活”,毕竟它属于我自己的,是美丽而独有的。现在的我如果一个阶段不参与一两场这样的小聚会活动,觉得生活算是白过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平时都很忙碌,隔三差五也需要放松一下,可是太大众化的消遣,比如看电影、去某大酒店吃饭都已渐渐落伍,而这种自驾游、家庭聚会等“小众生活”实在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既有私密性,又有互动性。抛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找三五知己,找个非“大众”的地方,轻松的时刻便到来了。
在这个时候,你不是雇主、生意人,更不是下属、部下,也不是父亲、母亲、儿子,你只是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爱好、彻底放松的人。其实,正是这种放松,才让你真正感受到,这个时候的你才真正属于自己。
在电脑公司做主管的刘小姐喜欢在周末,约上几个闺中密友到一个私人会馆,即可以交流美容、购物心得,还可以在这里一起健身、美容,因为这样的场所没有体育馆等大众场所的喧嚣,她们觉得过得很滋润。“很‘小众’地活出自己,你会真正发觉生活的美!现在,我越来越爱上‘小众生活’,这与钱无关,与爱不爱‘大众’更无关。做事,我有自己的态度;生活,我用自己的方式。”刘小姐感慨地说。
我还认识某大学老师小张组成的一个“小众生活”圈,他们的生活是小众的,却不是单调的,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地生活,《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时尚先生》等是他们必看且要交流的报刊。他说:“‘小众生活’不是远离大众媒体,而是希望远离炒作、远离肤浅。约上几位要好的朋友,找个安静的地方痛快地玩一玩也是时常的。”选一个雨后的日子,几个人乘车来到郊外的盘山,离开城市的喧嚣,投入自然的怀抱。夏天是远游的好时候,而他们却喜欢带上几本好书到乡下的农家住上几天,在“隐居”生活的同时,耕耕田、种种地,为“小众生活”增添一点社会实践。
还有几个典型的“小众化”板块,比如有“计算机网游会”“极限俱乐部”“不插电音乐发烧友”“北美电影俱乐部”“手机电影爱好者”“尼康色(摄)友会”“宠物联盟”等等。在这些“小众化”板块中,虽然人数并不庞大,但它却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圈子,圈里的人更是乐在其中。
城市中的大众生活是过剩的,它使人来不及一一经历与分享,一种无谓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还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还有一群和我一样过着“小众生活”的人们,我们热爱与众不同,我们共同坚守着一些美丽的生活细节,坚持着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坚定地远离着都市里的浮华与喧嚣。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
“我准备跟一个旅行团到云南去,你也一起去怎么样?”我说。
“跟旅行团多俗啊,这么多人有意思吗?我们几个人一起自驾车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吧!当然,我们可以先聚会商量一下具体行程安排。”小江提议道。
就这样,一场以“探险体验”为主题的“驴友”自驾游聚会就这样约定下来。“五一”节的前一天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们聚集到小江家里。小江展示了一番厨艺后,大家一边吃一边商量……临近散会,我们才讶然发现,自己原来如此需要倾诉和分享人生。虽然这几年每个人收入在增加,可是真正可以谈心的朋友却零增长。
在金融界摸爬滚打的阿荪一拍巴掌,说:“我们何不也建个‘小众部落’?”自此,我们有了个新的共同身份——“都市蚂蚁”。“蚂蚁会”成员职业不限,年龄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老,由会员推荐加入。基本的安排是双周饭局(AA制)主题分享会。“蚂蚁会”涉及媒体、IT、房产、金融、广告等行当,话题很多时候会从张艺谋某部电影突然转到某某的女朋友气质……大家一起聊理想、聊事业、聊感情、聊艺术、聊人生体验,也可以聊某个品牌的手机、汽车。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爱上了“小众生活”,毕竟它属于我自己的,是美丽而独有的。现在的我如果一个阶段不参与一两场这样的小聚会活动,觉得生活算是白过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平时都很忙碌,隔三差五也需要放松一下,可是太大众化的消遣,比如看电影、去某大酒店吃饭都已渐渐落伍,而这种自驾游、家庭聚会等“小众生活”实在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既有私密性,又有互动性。抛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找三五知己,找个非“大众”的地方,轻松的时刻便到来了。
在这个时候,你不是雇主、生意人,更不是下属、部下,也不是父亲、母亲、儿子,你只是一个人,一个有着自己爱好、彻底放松的人。其实,正是这种放松,才让你真正感受到,这个时候的你才真正属于自己。
在电脑公司做主管的刘小姐喜欢在周末,约上几个闺中密友到一个私人会馆,即可以交流美容、购物心得,还可以在这里一起健身、美容,因为这样的场所没有体育馆等大众场所的喧嚣,她们觉得过得很滋润。“很‘小众’地活出自己,你会真正发觉生活的美!现在,我越来越爱上‘小众生活’,这与钱无关,与爱不爱‘大众’更无关。做事,我有自己的态度;生活,我用自己的方式。”刘小姐感慨地说。
我还认识某大学老师小张组成的一个“小众生活”圈,他们的生活是小众的,却不是单调的,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地生活,《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时尚先生》等是他们必看且要交流的报刊。他说:“‘小众生活’不是远离大众媒体,而是希望远离炒作、远离肤浅。约上几位要好的朋友,找个安静的地方痛快地玩一玩也是时常的。”选一个雨后的日子,几个人乘车来到郊外的盘山,离开城市的喧嚣,投入自然的怀抱。夏天是远游的好时候,而他们却喜欢带上几本好书到乡下的农家住上几天,在“隐居”生活的同时,耕耕田、种种地,为“小众生活”增添一点社会实践。
还有几个典型的“小众化”板块,比如有“计算机网游会”“极限俱乐部”“不插电音乐发烧友”“北美电影俱乐部”“手机电影爱好者”“尼康色(摄)友会”“宠物联盟”等等。在这些“小众化”板块中,虽然人数并不庞大,但它却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圈子,圈里的人更是乐在其中。
城市中的大众生活是过剩的,它使人来不及一一经历与分享,一种无谓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还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还有一群和我一样过着“小众生活”的人们,我们热爱与众不同,我们共同坚守着一些美丽的生活细节,坚持着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坚定地远离着都市里的浮华与喧嚣。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