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教育投资当教育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vgpzz6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父亲无奈地透露,自己的“鸡娃”行为最近陷入了瓶颈。“萌萌没上学时就戴上了近视镜,经历了2年学校生活,近视严重了。更令我担心的是,他最近的学习成绩陡然下降,似乎丧失了求知欲。”
  与“正在进行时”的孩子们不同,徐丽丽(化名)已经是“现在完成时”的“鸡娃作品”。她的奥数能力非常突出,后来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就读。但通过竞赛走进名校这条路,徐丽丽走得并不轻松。“在应付紧张的高中学业的同时,还要进行竞赛训练,艰苦的学习生活使我一度陷入焦虑和抑郁。”徐丽丽说,“而且,参加各级数学竞赛、培训班等需要大量资金支出。父母不惜投入地支持我,甚至放弃了买房。至今,我们一家 3 口仍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
  教育从属于社会,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我们讨论鸡娃,根本上是寻求一种焦虑共鸣。
  教育“军备竞赛”
  教育内卷背景下,鸡娃被看作是对抗焦虑的处方,教育也因此切换为“军备竞赛”模式——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
  考上985、211还要读研、读博,国内读完国外读,拿了第一学位再拿第二学位,还要拿各种资格证书。十八般才艺最好样样精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素质教育搞不好,就用应试教育的方式继续搞。
  即便如愿以偿进入好大学、拿下各项证书,也只是进入鸡娃2.0阶段。如今,鸡娃的战线已被越拉越长,接下来要比的除了考试成绩,还有论文数量、实习经历,以及大城市的光鲜亮丽的工作、职位、编制、收入、奖金……说白了,就是众人眼中的“成功”因子,都可以拿来鸡娃,顺便鸡自己。
  全球化大浪潮中,与成功、财富相关的外部环境、评价体系也在深刻影响着国内。以进入投行、律所、咨询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顶尖机构工作为目标,西方精英阶层所谓的职业标准、成功学滥觞,正在影响着中国高校的选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家长对于“人上人”的预期。
  但再怎么变,人们向上流动的预期和逻辑并没有改变——低收入人群在教育中有实现平等的诉求,中等收入人群要向上晋升并防止地位下滑,高收入群体则要维护巩固自身利益。群众的这些诉求在教育场域中展开激烈博弈。
  于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异,鸡娃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手段,家长希冀通过有限的家庭资源,撬动更多的可用资源,以孩子的成绩和成就作为筹码来实现阶层跃升或逆袭,在教育投资中获利。通俗地讲,鸡娃的言下之意是:“我对孩子投入那么大,孩子怎能比我差。”
  “加杠杆”的恶果
  按照向上流动的逻辑,或许你在财富、事业、社会地位上,的确超过了你的父辈。但你的孩子超过你的几率,或许并没有那么高。尤其在学历放水的当下,高学历人才逐年递增,人才的增速远远超过人口增加的速度,逆袭的难度系数呈指数级递增。
  这样的生态倒逼家长们不断“加杠杆”:你的孩子晚上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你上2个补习班,我上4个,他上8个;你的物理提前学1遍,我要提前学3遍;你刷100道题熟练掌握,我就要刷成“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生理反应……
  以此为代价,最近几年中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近视率、脊柱侧弯率、学习时间等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学业负担过重导致的抑郁症并不少见。
  一项更为权威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多是用过长的学习时间、透支身体健康换取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各个国家15岁青少年的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的调查测试。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作为中国队的代表获得了世界第一的成绩。但上海学生还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第一,就是学习时间最长。
  一旦被卷入鸡娃的恶性竞争中,家长便不得不投入过多的精力,影响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会因过度倚重孩子学业而减少了亲子交流时间,导致家庭关系淡漠、紧张。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更不能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
  当鸡娃异化为社会利益分配的工具、阶层逆袭的杠杆,教育是否会滑向“脱实向虚”的赛道,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提出“快变现”的要求,用短线思维去衡量孩子个性化的“慢成长”,并最终导致教育筛选功能与育人功能的完全脱节?
  你在“鸡娃”TA在笑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对作业帮、猿辅导分别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在此之前,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已被顶格罚款。
  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贩卖焦虑,校外培训也越来越变成一心逐利的生意。有网民无奈地表示,“别人家的宝贝学了,自己孩子不学拿什么竞争?”“培训机构正在代替学校”。
  校外培训存在的虚假宣传、携款跑路、超时超难培训、电话骚扰等问题,让家长和学生深受其扰。比如,四家培训机构被曝光使用同一名演员在各自的广告中扮演名师。一些培训机构存在过分宣传,目的就是让家长和孩子多参与一些社会竞赛,甚至是违规、山寨的社会竞赛,以此牟利。
  安徽家长刘雷说:“我的孩子在一家校外辅导机构学习数学,每年这家机构都会举办数学竞赛。这家机构的老师告诉我,花钱就可以在这项竞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而他们和当地一家学校有合作,如果名次高,被这所学校录取的概率就会更大。”他这才发现,原来社会竞赛中存在操纵比赛成绩等多种黑幕。
  事实上,从多年前开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就已经注意到中小学招生与社会竞赛挂钩这一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规制。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明确表态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但现在的教育仍处于高考指挥棒下,对老师和学校的考核还是以升学率为主,而通过社会竞赛拿到名次的孩子往往在学校里成绩较好,这也导致一些学校对于相关检查只是走走过场,他们看重的还是学生的竞赛成绩。“即使没有竞赛,也会延伸出各种形式的能力‘测试’,这是教育畸形竞争下不可避免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说。
  “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有的家庭花费数万元报跳绳班,孩子达到一分钟跳120个的标准还不满足,要求孩子一分钟跳到180个。很多家长对校外培训趋之若鹜,教育的“内卷”现象显露得越来越明显。
  寻找增量
  教育内卷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时代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生活的当下,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升级。很多行业、企业正在进入更高形态的“无人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技术方向……所有东西都“正在”或“将要”被创造出来。“无例可循”或“无人之境”是目前乃至未来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常态。
  这是一个更好的新世界,也是流动、开放、驳杂的世界。过去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面对所有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应在存量中绞尽脑汁“切蛋糕”,而应在增量中“做蛋糕”,这是大势所趋。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变得丰富与不可捉摸。就像如今,没有人敢称自己是人工智能专家、区块链专家,很多人懂技術,但没有人是专家。毕竟与30年后的自己相比,现在的我们一无所知。
  既有知识显然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打开一片新的天地。那些靠单一维度严格筛选出来的人才,即便优秀,也会因过度同质化而“贬值”甚至“滞销”。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够在未来社会立足,值得每一个父母深思。
  在孩子教育上,父母们拼尽全力,却忘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教育需要“守常”,不攀比、不随波逐流,按照孩子自然成长的节奏走,而不是按照社会公认的标准走。过度的智力开发无异于拔苗助长,而过早将孩子绑上竞争的战车,很难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路遥知马力,一个人的自驱力才是决定他能走多远的关键。如今的家长,太过有为、太用力,会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抹杀孩子的创造力。一句话,即使在如今教育“内卷”时代,我们也有“破圈”的可能。“内卷”容易让家长连同孩子用忙碌来代替思考,用“不得不”来掩盖自己无能为力的假象。
  正如纪伯伦《论孩子》里的诗句:“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箭。生命瞄准无极的未来,用全力将你这弓拉弯,使箭能飞得迅捷长远。请幸福地承受这弯曲吧,命运眷顾飞翔的箭矢,也同样眷顾沉静的弓。”
其他文献
《大秦赋》剧照  公元前770年,一位移情别恋的男子终于为自己的变心付出了代价,哪怕他丢下王者的尊严仓皇出逃,也没能逃过索命的箭矢和兵刃。周幽王死在了骊山,他的岳父和外敌联手夺走了他的生命,一同夺取的还有一个王朝数百年的基业。  不管史学家争论的“烽火戏诸侯”是否发生过,周幽王被犬戎所困时,勤王军队确实寥寥,倒是一支来自西部边陲的小势力拼死作战,虽然无济于事,但他们的忠勇还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