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重逢诗综论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逢诗是人类情感的体现,《诗经》以降,重逢诗不乏佳篇,但向来少有人关注。本文集中论说元稹和白居易的重逢诗,并从时代背景、佛教文化濡染等方面分析元白与李杜重逢诗的差异。希望能提出“重逢诗”这个概念,供学界参考,也希望能为元白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元稹 白居易 重逢诗
  重逢时的所怀所感,是人类真挚情感的流露,形诸诗歌,可以称之为“重逢诗”。相比于送别诗,重逢诗是经历了几多相思愁苦、几度爱恨别离之后的结晶。重逢时,有如梦如幻的欣喜,有身世多舛的感叹,有瞻前顾后的担忧,也有且言当下的洒脱。试论古人的重逢诗,感知他们的悲欢离合,是深入他们心路历程的必经之路。“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1}相比于“送别诗”,对重逢诗的研究者寥寥,笔者拟就中唐诗坛大家元稹、白居易的重逢诗展开研究,希望能提出“重逢诗”这个概念,供学界参考,也希望能为元白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談起重逢诗,最早的可上溯到《诗经》中,多是关于男女之间的重逢。浓情蜜意有之,急切忧虑亦有之。如《郑风·风雨》中一名女子在心爱之人冒雨不期而至时的喜出望外、惊喜莫名,《诗经·邶风》中的《静女》,刻画了重逢前男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的急不可耐,又有《山有扶苏》中重逢时的亲密无间。殆及唐代,元稹、白居易二人志同道合共同开创了“元白诗派”,享誉唐代诗坛。二人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里,友谊成为他们度过宦海风云的精神支柱。有学人指出:“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3}元白之情,从他们众多的诗文中可见一斑。本文中,笔者将从二人的重逢诗中探析他们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游及峡州逢
  元和五年(810)春,元稹被贬江陵士曹,离京时,与白居易相遇于街中。他们马上话别,不谈前程,不过是互相勉励守住内心方寸之地,互道平安而已。此时的二人皆初涉官场,且志同道合,更是惺惺相惜。
  《与元九书》中提到,白居易与元稹等曾春游于城南。绿草如茵,书生意气,抒情赋诗,各诵新艳小律,逸兴壮思随着微风回荡空中,此情此景岂不美哉。在元白二人本就相聚无多的时日里,此次春游大概是彼此人生中的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元和十四年(819),正是春日晚风拂面的时节,白居易正在量移忠州的路上,途径夷陵峡口,他徘徊四望,极目于明月烟霭之间,深感长夜寂寂,前路漫漫。他知道此次调动意味着他有可能重回朝廷,但这并未引起他多大的热情。而与此同时,元稹也取道长江水路赴任。淼淼长江上突如其来的重逢,使得前路渺茫的二人悲喜交集,感慨万千,当下就停舟夷陵,相携三宿。微之这样形容他们的重逢:“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4}《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则细致地刻画了二人的内心。时隔五年再次相见,重逢的种种情感袭卷而来,通夕不寐,长叹未眠。正是乡国往事皆如梦,只向诗酒寻慰藉。
  二、杭州逢及洛阳逢
  《答微之咏怀见寄》中,乐天这样形容二人于长庆三年(823)三月十日的重逢,“分袂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5}。从长庆二年六月二人在西京分别,至三月十日在杭州相会,时光如同匆匆流水,两年已过。如今江湖相逢,终于可以畅叙契阔,再叙前情。《酬别微之》中写道:“沣头峡口钱唐岸,三别都经二十年。且喜筋骸俱健在,勿嫌须鬓各皤然。”{6}经此种种,发现世间的聚散起伏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缕云烟,风起便散了。既是如此,人生百年,你我已经须发尽白,何不纵情畅饮、且歌且行呢?或许是年龄的日渐苍老,元白之间的交往因政事较少,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慨叹和对老友的关心。
  大和三年(829)春,元稹由浙东观察使改为尚书左丞,入京时路过洛阳。彼时正值初秋,白居易得此消息,特地新酿黄醅酒,计程以待,准备和老友畅饮抒怀。《尝黄醅新酎忆微之》中的“元九计程殊未到,瓮头一盏共谁尝”{7}写尽了这种重逢前的情绪。白尽髭须的老友,相见之时,想必也是一番泪洒襟衫,于是当下极尽杯酒唱和之乐。不料这次相逢,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见了。正是应了元稹临别时写下的那句诗:“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8}
  三、梦中逢
  元白交往感情之深,常可见于梦中相逢的描述。白居易梦醒,听叩门声,原来是使者送来元稹的书信。从书信中白居易得知元稹突遭贬谪,于是给白居易写下了这封信。元稹仕途好友虽多,但是遇到人生大事时,他最先想到的是白居易,可见元稹将白居易当作至交好友,感情深厚。
  白居易亦回诗一首《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9}在白居易心目中,此诗字字都如黄金那样珍贵,从这二首诗可见二人情谊之深。在这个时节,元稹亦有《感梦》一诗:“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10}这是思念与白居易一年来同在后堂为官之景象,二人虽身在异地,却同在梦中相忆,思念之情穿越千里,可见友谊之深。
  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到达何处。白居易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同十一醉忆元九》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11}一句,道出自元稹走后,白居易一直在心中挂念着元稹,将这种真挚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元稹正在梁州,并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12}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相吻合,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时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元白二人想必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稹来说,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而且在夜间也会进入他的梦境。这样一个梦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只是如实写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诗,诗中写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13}好友对自己如此情深,竟在梦中与自己相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也整天思念他,为什么就不能梦见呢?元稹十分懊恼,觉得大概是自己一来通州,就染上疟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乱的缘故。于是也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14}   元稹死后,白居易为他写下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梦微之》描绘了白居易梦中与元稹重逢的场景:“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15}梦中与你携手同游,早晨起来泪水满巾。悲痛之情直从肺腑中涌出,不知是血是泪。时隔八年,情深难赋,不过如此了!
  四、余论:元白与李杜重逢诗的不同
  (一)时代原因。文学上的盛唐是指唐玄宗开元时期,公元713年至公元756年。由于唐代社会的繁盛,盛唐诗人大多具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们的重逢诗感情洒脱,格调高朗。而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士人迁徙漂泊,羁旅行役,亲朋之间的离散间隔成为常事,于是抒写人生聚散的凄凉感喟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李杜和元白作为盛唐和中唐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诗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色彩,重逢诗也不例外。
  李白于天宝三载(744)被诏许还乡,驱出朝廷后,在洛陽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天宝四载(745),李杜重逢,同游齐鲁,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16}的地步。天宝四载秋,二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此后,终生再未谋面。算来二人一生中只有一次重逢,却能保持神交,实属难得。在这一时期,李白有《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二首,均作于天宝四载。杜甫则有作于天宝三载的《赠李白》,作于天宝四载的《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些诗里透露着李杜二人向往纵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且有着同样的归隐之志。
  元白二人聚少离多,在他们的重逢诗中,多有互相关心安慰之言,且不时透露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情感基调是悲情的。
  (二)白居易所受的佛学濡染。白居易的体弱多病、生性敏感使他对人的生死、衰病等问题表现得异常关心,在不少元白的重逢诗中,都有这样的体现。
  诗人的敏感及其自身的生命意识使白居易较早地意识到自我的执着所带来的苦恼。为了摆脱自我的痛苦,白居易对佛教之理表现得十分倾心。在与禅宗的密切接触中,白居易更加自觉地深入探索自我的主体意识,并在诗中表现出来。比之老杜,浸深于佛教的白居易在诗中所表达的叹老悲秋之情反而愈少,看空外物、尽情洒脱的性情则愈多了。
  {1} 徐 :《诗境浅说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5页。
  {2} 兰东辉:《诗经楚辞鉴赏辞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6—67页。
  {3} 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4}{6}{7}{8}{10}{12}{14} 元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92页,第630页 ,第630页,第692页 ,第199页,第195页,第232页。
  {5}{9}{11}{13}{15} 顾学颉:《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4页,第175页,第271页,第355页,第801页。
  {16} 杜 甫:《杜甫全集》,珠海出版社1996年版,第39—40页。
其他文献
摘要:《空白》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唯——部诗集,其在语言特色、题材内容、审美情趣、思想意蕴等方面都为作家后续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研究贾平凹的文学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关键词:贾平凹 辩证玄思 诗集赏析 佛道文化  贾平凹的《空白》涛集出版于1986年,是其唯一一部诗集,列入“诗人丛书”第五辑。2013年,该诗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2017年,该诗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并列入“小说家
导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文学界有个术语的使用频率陡然增升,且热度至今不减,不论在创作领域还是批评领域,吸引着作家、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这就是“生态文学”。蒙古族生态文学像所有文学一样,其发展不只是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任何民族的文学都不可能拥有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因此,把本土作家作品置于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之
1924年9月25日,杭州的雷峰塔倒塌;10月28日鲁迅创作了杂感《论雷峰塔的倒掉》,发表在11月17日北京《语丝》周刊第1期上。  雷峰塔和白娘子的故事尽人皆知,鲁迅这篇文章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也相当著名。该文的主旨也很明确:反对封建礼教,对勇敢追求个人幸福的白娘子表示赞赏,对法海式的封建卫道士进行了无情批判和嘲讽。文章中的一句话也许最能集中显示作者的观点:“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摘 要:龚鼎孳是明末清初诗坛的学杜大家,人们多认为其和杜诗出于游戏心态。然其颁诏广东所作之《过岭集》中的和杜诗,却一摒游戏应景之格套,不仅在形式上用杜韵,更在诗中发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龚鼎孳创作这些诗歌的目的不仅在于记录,更是站在清廷大僚的立场上希望自己的诗作能上达天听并为在上者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解民倒悬。  关键词:龚鼎孳 过岭集 杜甫 民生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
有些时候,我们很想达成一桩心愿,当今天、这个月甚至今年都没能实现,为了淡化惋惜遗憾,很有可能哈哈一笑说:“来日方长!”   亲鸾上人是日本著名禅师。九岁那年,他下定出家决心,请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说:“我虽然只有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要与父母分离?所以,我一定要出家,探索这些道理。”   慈镇禅师说:
摘 要: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表现主义代表作《毛猿》运用讽刺、荒诞等喜剧手法,表现了在美国工业文明高速发展时期人类失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找不到归属的悲剧主题。以喜剧手法表现悲剧主题是悲喜剧的主要特征。《毛猿》副标题“关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中的“喜剧”正是指属于喜剧范畴的悲喜剧。  关键词:奥尼尔 《毛猿》 悲剧主题 喜剧手法 悲喜剧  《毛猿》是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这部作品通
摘 要: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以其走遍千山万水的自由洒脱风格,深受华语世界读者的热爱和追捧,曾经三次在文学界形成“三毛热”的文学现象。但是随着历史的健忘和多变,“三毛热”最终逐渐降温,淡出人们的视野。“三毛热”的升温与退潮,连缀了社会生活变动与文化价值取向位移的复杂内容。  关键词:三毛 “三毛热” 降温  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在各个时代的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在20世纪八
摘 要: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在小说创作中成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技巧,这种借鉴主要表现为以对话代替叙述、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出人意料的高潮制造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海明威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 戏剧性因素 对话  海明威也许并不是一个写戏的高手{1},却是一个十分懂得在小说创作中借鉴戏剧写作技巧的作家,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这种借鉴充分表现在他发表于20世纪
摘 要:杜波伊斯的“双重意识”理论和白人女权主义、黑人男作家的文学一样,一直存在着一个盲区:黑人女性。本文梳理了女权主义的发展脉络以及黑人男性文学的发展,结合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来探讨在妇女主义视域下美国黑人生存的意义。  关键词:妇女主义 双重意识 黑人性 黑人文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黑人文学“哈莱姆复兴”见证了理查德·赖特和拉尔夫·艾利森为代表以突出黑人与白人矛盾的“抗议文学”形
摘 要:在對春晚的吐槽声、抱怨声、质疑声此起彼伏的新媒体时代里,人们对春晚的挑剔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春晚文艺工作者也表示春晚越来越难办。那到底春晚是什么?春晚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需要彰显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它需要满足观众哪些方面的心理期待?马年春晚片头以人性化的方式考问并回答了“春晚是什么”这一陈旧却常谈常新的问题;羊年《春晚序曲》更以一种影像视听化的风格场面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与民族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