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所有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更加凸显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展开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相关方法的探讨,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6-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73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指标,这也使得教育体系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以及目标方法随之发生转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难度,这很容易使小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一时难以提高。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畏惧感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因此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困难。并且伴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会提升,这就会导致基础薄弱学生陷入恶性循环,和数学学科渐行渐远,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二)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现阶段,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很难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该现象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未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未进行创新,使学生无法拥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因此对数学课堂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最终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在数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宜采用一些趣味性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有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呈现,这是因为多媒体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相较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多媒体的文字和图片趣味性更强,有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课堂效率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形象化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有效的形象思维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主观认知。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角的概念和特征。传统授课模式只是借助于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认知,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概念,反而容易出现认知混淆的情况,此时就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不同图形特征的认知。例如使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物品来替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来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相似的物品,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对教材进行学习。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克服传统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弊端,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注重学生思维锻炼,激发主动思考
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除了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享受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自然能够对数学学科保持足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他们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实践,让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在此就引出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及合作讨论。也可以在日常习题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多个解题思路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思维,逐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除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以及拓展之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正向的评价以及引导,给予足够的鼓励,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
(三)改變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及创新思维的调动
传统教学模式下,有关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以考试和各类测试为主,随着新课改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逐渐被淘汰,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环境。并且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也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注重多元化方法的采用。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在该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并且提问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课后交流的方式获得学生关于课堂改进的意见以及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将这一评价结果转变为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改进的重要支撑,促进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体而言,有关评价模式的转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设计,并将教学评价结果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四)强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性
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行之有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措施。关于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走向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达到强化学习兴趣的效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诱导,避免学生出现兴趣转移现象。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欲望,基于此,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加实践部分,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以实践的方式来驱动学生产生数学学科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不同图形的拼接,理解不同图形之间面积的关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参与程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自然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积极。
(五)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积极性
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来延伸小学数学课堂范围,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锻炼,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有关课外兴趣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和课堂教学内容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课外兴趣活动的方式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以及学习兴趣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也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后,在课后的兴趣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长度的方式来深化对比例的认知。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小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强调课外兴趣活动的趣味性。除了开展实践活动之外,也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课外兴趣活动。例如,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有关奥数内容的探究,从而实现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课外兴趣活动往往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体现,关注课外兴趣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六)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各个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日常生活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深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常生活中和数学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十分丰富,这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小学生以往对数学知识刻板形象的认知。教师要以生活素材作为根基,结合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保证所选择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还需要保证知识点在生活情景中的有效融入,通过丰富学生情景体验的方式,加强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缩短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學生的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对各类有效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教学,以及采用趣味教学方式等,都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就是还需要关注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等。
参考文献:
[1]许元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6).
[2]付永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3(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6-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73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指标,这也使得教育体系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以及目标方法随之发生转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难度,这很容易使小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一时难以提高。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畏惧感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因此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困难。并且伴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会提升,这就会导致基础薄弱学生陷入恶性循环,和数学学科渐行渐远,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畏惧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二)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现阶段,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很难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该现象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未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未进行创新,使学生无法拥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因此对数学课堂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最终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在数学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宜采用一些趣味性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有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呈现,这是因为多媒体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相较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多媒体的文字和图片趣味性更强,有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课堂效率提升。另外还可以采用形象化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有效的形象思维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主观认知。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角的概念和特征。传统授课模式只是借助于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认知,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概念,反而容易出现认知混淆的情况,此时就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不同图形特征的认知。例如使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的物品来替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来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相似的物品,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对教材进行学习。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克服传统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弊端,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注重学生思维锻炼,激发主动思考
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除了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享受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自然能够对数学学科保持足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他们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实践,让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在此就引出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以及合作讨论。也可以在日常习题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多个解题思路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思维,逐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除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以及拓展之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正向的评价以及引导,给予足够的鼓励,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
(三)改變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及创新思维的调动
传统教学模式下,有关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以考试和各类测试为主,随着新课改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逐渐被淘汰,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环境。并且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也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注重多元化方法的采用。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在该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并且提问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课后交流的方式获得学生关于课堂改进的意见以及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将这一评价结果转变为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改进的重要支撑,促进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体而言,有关评价模式的转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设计,并将教学评价结果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四)强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性
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行之有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措施。关于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走向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达到强化学习兴趣的效果,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诱导,避免学生出现兴趣转移现象。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欲望,基于此,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加实践部分,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以实践的方式来驱动学生产生数学学科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不同图形的拼接,理解不同图形之间面积的关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参与程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自然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更加积极。
(五)注重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积极性
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来延伸小学数学课堂范围,实现数学知识的拓展,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锻炼,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有关课外兴趣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和课堂教学内容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课外兴趣活动的方式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以及学习兴趣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也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后,在课后的兴趣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长度的方式来深化对比例的认知。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小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强调课外兴趣活动的趣味性。除了开展实践活动之外,也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课外兴趣活动。例如,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有关奥数内容的探究,从而实现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课外兴趣活动往往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体现,关注课外兴趣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六)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各个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日常生活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深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常生活中和数学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十分丰富,这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小学生以往对数学知识刻板形象的认知。教师要以生活素材作为根基,结合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保证所选择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还需要保证知识点在生活情景中的有效融入,通过丰富学生情景体验的方式,加强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缩短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學生的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对各类有效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教学,以及采用趣味教学方式等,都能够显著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就是还需要关注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等。
参考文献:
[1]许元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6).
[2]付永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