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东卷英语的高考卷面分布中,阅读理解题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整个150分的总分值中占据55分(其中客观阅读40分,主管阅读15分),阅读理解题目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总分的高低。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那么,日常阅读理解教学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及在应试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途径多得分呢?
英语阅读理解,由于牵扯的知识面广,背景多而杂,词汇量大,难度大,再加上涉及的语法项目多,一直不受广大师生欢迎。具体表现为:学生无内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考试成绩较差。在以前,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的动力部分来源于真正的对英语学科的热爱,有想学好的愿望;另外一部分则由于考试的压力,受迫阅读。其中,在当今的学习环境中,受迫阅读者占绝大多数。久而久之,阅读理解题目就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一个不想面对又无法回避的题目,学生长时间得分低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蔓延到其它题型当中,造成总成绩总是在低分段徘徊。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与脉络,把阅读过程,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阅读的过程中,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以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即通用工具为抓手,将不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整合在一个阶段,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打破课时,章节,学科等的限制,使学科资源及课内外资源得到有效的结合。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具体的操作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久,艰辛的过程,兴趣的培养也就变得漫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读一些简单易懂,比较吸引学生的文段,这些文段可以精选,紧跟实事。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阅读口味,了解学生的阅读期望,增加学生的阅读迫切感。现如今,科技类体裁一直不受学生欢迎,说明类文章也比较受冷落,故事类文章则受到学生的热捧,所以可以在这一些方面做一些文章:给学生精选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选一些故事性的人物传记;选择一些比较通俗,流行的影视简介等都能符合学生的阅读要求。坚持每天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可以选择将精选的内容印发成小册子,让学生随身携带,然后精读完一页则撕掉一页。坚持时间久了,学生对阅读就会变得具有成就感真正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则会直接激励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新的知识,长期坚持,学生的知识就会得到爆炸式的增长。
第二、寻找阅读的抓手—通用工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经过长时间阅读训练发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依據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这个中心思想的确立跟体裁关系不大,不管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等其它体裁的文章,中心确立以后,其余的章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侧重点会有些许的不同,但是实质其实都是解释,补充,说明或者是为文章中心问题找寻解决方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围绕着文段的中心思想,研究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考虑作者的思想感受,探讨作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描绘的场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确立了“写什么,为什么写,以及如何写”的分析策略和步骤,这几个步骤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如何写可以等同为作者创作的手法和习惯;写什么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要揭示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写可以等同为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背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可以简化为:f(x)=(a b c)x其中a=写什么,b=为什么写,c=如何写。学生掌握这一通用工具以后,遇文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这样,不管是体裁如何变化,都可以归一到这一个小小的公式上。
第三、长时间不懈的对通用工具进行验证和强化。
找到通用工具以后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在实际题目中验证其是否正确,恰当。验证一个工具的真伪,需要大量的阅读材料,真题,模拟题为载体,在用模拟题进行验证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通用工具,有的时候f(x)=(a b c)x可能会由于文章的不同变化成为f(x)=(a b c d)x,而又有的时候可能变化成为f(x)=(a b)x。验证的过程是复杂的,而工具却是灵活的,要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一工具,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课下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时时刻刻尝试着用通用工具进行看问题,分析问题。这就好比在学习了哲学思想以后老师要求学生逢事都一分为二,辩证的看一样,要形成用通用工具看问题的思想,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对问题的:分解-整合-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学生在掌握通用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这样,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就会横向或纵向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层次化。不断对其它学科用工具进行验证,也会从侧面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尝试让学生命题,找寻命题思路,疏导学生心理。
仔细研究近五年,十年的考卷可以发现,各地英语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基本都是围绕以下几个分支展开:根据文段考虑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文章大意;针对具体段落展开细节理解;考察作者思想态度;以及偶尔出现的猜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我们总结的通用工具来解决以上问题:概括文章大意可以等同为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考察作者思想态度可以等同为作者的思想感受;具体段落细节分析可以等同为作者想要揭示的中心为题,以及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措施,策略等,即f(x)=(a b c)x。但是,怎样才能在以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想出题者之所想,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呢?那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和使用通用工具的基础上仿效出题者的做法来进行尝试命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试题演练过程中,可以仿效高考题的模式进行诸如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或the author seems to believe that ____.或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等等类型的命题,进行这样的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形成每逢阅读都尝试从文段当中找寻出题点的习惯和思维,既然都能自己命制高质量的题目,再到考场上去做既成的题目自然手到擒来,左右逢源。这样练习的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对高考题目尽在把握,使学生不进考场便知考题,这也可以直接的消除原来学生所具有的对考试的心理惧怕,使学生个个都成为自己的心理老师。
第五,对学生进行适时,多样的鼓励,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高中生虽然年龄大,但毕竟还是孩子,对被认可的期待仍然是十分渴望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适时鼓励学生的重要性,强调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强调鼓励学生要及时,要恰当,形式要多样,鼓励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取得成绩,可以及时的在课堂上当堂表扬,可以采取物质奖励,也可以采取鼓掌,加分等的精神奖励措施,这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期待阅读的习惯。
总之,影响阅读理解高分取得的因素有很多,先天的聪慧,学前家庭教育的影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等都会对其起作用。要想在阅读学习方面取得成绩,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都要考虑全面。
英语阅读理解,由于牵扯的知识面广,背景多而杂,词汇量大,难度大,再加上涉及的语法项目多,一直不受广大师生欢迎。具体表现为:学生无内在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考试成绩较差。在以前,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的动力部分来源于真正的对英语学科的热爱,有想学好的愿望;另外一部分则由于考试的压力,受迫阅读。其中,在当今的学习环境中,受迫阅读者占绝大多数。久而久之,阅读理解题目就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一个不想面对又无法回避的题目,学生长时间得分低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蔓延到其它题型当中,造成总成绩总是在低分段徘徊。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与脉络,把阅读过程,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阅读的过程中,强调工具的重要性,以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即通用工具为抓手,将不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整合在一个阶段,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打破课时,章节,学科等的限制,使学科资源及课内外资源得到有效的结合。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具体的操作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久,艰辛的过程,兴趣的培养也就变得漫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读一些简单易懂,比较吸引学生的文段,这些文段可以精选,紧跟实事。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阅读口味,了解学生的阅读期望,增加学生的阅读迫切感。现如今,科技类体裁一直不受学生欢迎,说明类文章也比较受冷落,故事类文章则受到学生的热捧,所以可以在这一些方面做一些文章:给学生精选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选一些故事性的人物传记;选择一些比较通俗,流行的影视简介等都能符合学生的阅读要求。坚持每天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可以选择将精选的内容印发成小册子,让学生随身携带,然后精读完一页则撕掉一页。坚持时间久了,学生对阅读就会变得具有成就感真正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则会直接激励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新的知识,长期坚持,学生的知识就会得到爆炸式的增长。
第二、寻找阅读的抓手—通用工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经过长时间阅读训练发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依據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这个中心思想的确立跟体裁关系不大,不管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等其它体裁的文章,中心确立以后,其余的章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侧重点会有些许的不同,但是实质其实都是解释,补充,说明或者是为文章中心问题找寻解决方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围绕着文段的中心思想,研究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考虑作者的思想感受,探讨作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描绘的场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确立了“写什么,为什么写,以及如何写”的分析策略和步骤,这几个步骤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如何写可以等同为作者创作的手法和习惯;写什么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要揭示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写可以等同为作者创作的意图和背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可以简化为:f(x)=(a b c)x其中a=写什么,b=为什么写,c=如何写。学生掌握这一通用工具以后,遇文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这样,不管是体裁如何变化,都可以归一到这一个小小的公式上。
第三、长时间不懈的对通用工具进行验证和强化。
找到通用工具以后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在实际题目中验证其是否正确,恰当。验证一个工具的真伪,需要大量的阅读材料,真题,模拟题为载体,在用模拟题进行验证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通用工具,有的时候f(x)=(a b c)x可能会由于文章的不同变化成为f(x)=(a b c d)x,而又有的时候可能变化成为f(x)=(a b)x。验证的过程是复杂的,而工具却是灵活的,要使学生准确掌握这一工具,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课下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都时时刻刻尝试着用通用工具进行看问题,分析问题。这就好比在学习了哲学思想以后老师要求学生逢事都一分为二,辩证的看一样,要形成用通用工具看问题的思想,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对问题的:分解-整合-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学生在掌握通用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这样,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就会横向或纵向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层次化。不断对其它学科用工具进行验证,也会从侧面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尝试让学生命题,找寻命题思路,疏导学生心理。
仔细研究近五年,十年的考卷可以发现,各地英语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基本都是围绕以下几个分支展开:根据文段考虑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文章大意;针对具体段落展开细节理解;考察作者思想态度;以及偶尔出现的猜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我们总结的通用工具来解决以上问题:概括文章大意可以等同为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考察作者思想态度可以等同为作者的思想感受;具体段落细节分析可以等同为作者想要揭示的中心为题,以及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措施,策略等,即f(x)=(a b c)x。但是,怎样才能在以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想出题者之所想,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呢?那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和使用通用工具的基础上仿效出题者的做法来进行尝试命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试题演练过程中,可以仿效高考题的模式进行诸如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或the author seems to believe that ____.或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等等类型的命题,进行这样的练习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形成每逢阅读都尝试从文段当中找寻出题点的习惯和思维,既然都能自己命制高质量的题目,再到考场上去做既成的题目自然手到擒来,左右逢源。这样练习的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对高考题目尽在把握,使学生不进考场便知考题,这也可以直接的消除原来学生所具有的对考试的心理惧怕,使学生个个都成为自己的心理老师。
第五,对学生进行适时,多样的鼓励,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高中生虽然年龄大,但毕竟还是孩子,对被认可的期待仍然是十分渴望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适时鼓励学生的重要性,强调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强调鼓励学生要及时,要恰当,形式要多样,鼓励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取得成绩,可以及时的在课堂上当堂表扬,可以采取物质奖励,也可以采取鼓掌,加分等的精神奖励措施,这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期待阅读的习惯。
总之,影响阅读理解高分取得的因素有很多,先天的聪慧,学前家庭教育的影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等都会对其起作用。要想在阅读学习方面取得成绩,外部的和内部的因素都要考虑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