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和猎人们一起开始拉网。网很重,因为有一头体型庞大的鲸鱼已身陷其中。这是一头身上有斑点的黑色的雌性独角鲸,它的尾巴和头部都被绳子套住了。猎人们叫喊着,努力地想把这头鲸鱼拉上岸,以便科学家对它进行测量并安装无线电跟踪器。人们似乎已经控制住它,莱德的手甚至都摸到了它那橡胶般光滑的皮肤。没料到它突然从绳套中滑脱出来,转瞬间便游入漆黑如墨的海水中,不见了踪影。
这里是格陵兰西岸,海水冰冷刺骨,猎人们根本无法在水中跟鲸鱼进行较量。
2009年,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表示,独角鲸正处于“接近濒危”状态。为了准确了解独角鲸的生存境况,科学家在格陵兰雇佣渔民捕捉独角鲸,以便进行相关研究。
“要想见独角鲸一面,真的是很难很难。”
33岁的克里斯汀·莱德,是一位研究独角鲸的女专家。你一定想不到,她原来的梦想是当一名芭蕾舞明星。高中毕业后,她已成为全美最顶尖的芭蕾舞团之一——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的台柱之一。然而,一次足伤为莱德的芭蕾舞生涯画上了句号。如今,她已经在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每年,莱德都要来到格陵兰,雇佣当地渔民抓捕独角鲸,以便进行相关研究。独角鲸是一种含蓄而喜欢独居的动物,因头上有一根角而得名(其实这是一根巨大的牙齿)。这种珍贵的鲸鱼只见于格陵兰和加拿大的北极海域。独角鲸有可能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动物之一,它们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冰的缝隙里,远远躲开机动船和直升机。人们无法像引导白鲸那样把它们引到岸边,而且作为鲸鱼来讲,它们的个头太小,速度却飞快,要想用气步枪发射无线电跟踪器来跟踪它们几乎是徒劳的。研究它们的唯一方法就是捕获它们。
莱德说,“要想见独角鲸一面,真的是很难很难。它们远远地避开海岸,而且总是潜游。”“你以为3周内就能抓获一头独角鲸,但实际上很可能不行。整个研究期过去了,你可能连一头独角鲸也没看见。”
在莱德最初开始研究独角鲸时,科学家对这种鲸鱼可谓还一无所知。迄今,莱德已经研究了数十头独角鲸的尸体,还设法对大约40头活体独角鲸进行了跟踪研究,并获取了大量有关独角鲸如何潜水,如何迁徙,对杀人鲸作何反应,以及它们与海冰的关系等信息。莱德还发现这种鲸鱼吃东西很挑剔,例如在冬季只吃乌贼、北极鳕鱼和庸鲽(大比目鱼)等。
即使这样,关于独角鲸仍有许多奥秘待解,例如全球总共有多少头独角鲸,它们怎样旅行,等等。
独角鲸最惊人的特征,是从它们的左上颚冒出的长牙。
独角鲸作为条纹鲸的暗肤色的近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动物。在挪威语中,独角鲸的俗称是“尸鲸”,这是因为它们斑驳的皮肤让挪威水手联想到溺毙者的尸体。科学家指出,一般鲸鱼的皮肤都是单一颜色的,所以独角鲸的肤色在鲸鱼家族中算是一个“另类”。 独角鲸与其他鲸鱼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虽然它们有可能活上100岁,但一旦被抓捕就会很快死亡,其他鲸鱼则不会。正因此,独角鲸提供给人类的研究机会非常少。
隆冬时节,独角鲸在漆黑寒冷的海冰缝隙里交配。洋流和劲风使海冰开裂,独角鲸得以游出水面呼吸。它们必须不停地游动,否则就有可能被困冰中。为了抵御严寒,独角鲸天生强壮,幼鲸的体长竟然可以达到成年母鲸的1/3(雌性成年独角鲸的平均体长接近4米,平均体重为900千克)。跟同样生活在北极海域的白鲸及弓头鲸一样,独角鲸身体的约50%是由脂肪构成的,而其他鲸鱼体内的脂肪含量仅为20%~30%。从未有人见过独角鲸在水下觅食的情景,但莱德等人对121头独角鲸的胃内物的研究显示,独角鲸在夏季可能不进食,但在冬季会大吃特吃。
独角鲸最喜欢的食物是生活在海底的格陵兰庸鲽,由此可知独角鲸是惊人的深海猎手。20世纪早期,有生物学家用发射器跟踪研究独角鲸,结果发现发射器在水下经常发生爆裂,可见独角鲸的潜水深度之大。究竟有多深呢?500米?1000米?还是1500米?事实上,独角鲸的最大潜水深度达到1800米!在如此深度,独角鲸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腹部朝上地游弋。独角鲸之所以能潜这么深,是因为它们拥有能够自如收缩的肋腔。
当然,独角鲸最惊人的特征还是从它们的左上颚冒出的长牙。独角鲸的学名的含义是“一牙一角”,但实际上只有3%的雌性独角鲸拥有长牙,而有些雄性独角鲸却有两根长牙。和一般牙齿一样,独角鲸的长牙中也有牙髓和神经。独角鲸的长牙能长到路灯柱般粗,比成年人还高。对于活体独角鲸来说,长牙上常因覆盖海藻而发绿,牙根处则生活着海虱。独角鲸的长牙的用途是什么?目前还无人能确定,只能推测:或者是一种武器,或者是碎冰锥、插冰棒、水温或盐度感受器之类,或者是一种猎物诱饵。
包括莱德在内的大多数科学家倾向于认同达尔文在其名著《人类的起源》中的猜测:和鹿角一样,独角鲸的长牙也是次级性特征,有助于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事实上,有人曾观测到雄性独角鲸在雌性独角鲸面前轻轻地用牙比武。莱德相信,不管独角鲸的长牙起什么作用,它都不是生存必需物,因为绝大多数雌性独角鲸无需这根长牙也一样活得很好。
在这里,随处可见独角鲸的痕迹。
据估计,目前全球至少还存活着80000头独角鲸,但究竟有多少无人能肯定。2009年,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表示,独角鲸正处于“接近濒危”状态。格陵兰政府于2004年,在渔民的一片反对声中首次对独角鲸的猎捕量进行限制,同时还明令禁止出口独角鲸长牙,从而终止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独角鲸长牙贸易。但令环保组织担忧的是,2008年,在格陵兰东部发现了数十头独角鲸尸体,它们的长牙已被砍下,肉则任其腐烂。
为了跟踪独角鲸,莱德等人在来到格陵兰西海岸的一个叫做“尼阿科纳特”的渔村,并在那里建立了研究站。从2008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科学家们一直待在这里。他们推测,随着北极漫漫长夜的降临和海冰一直延伸到峡湾,夏季待在北面好几百千米外的梅尔维尔湾的独角鲸群此时就要向南迁徙了。
尼阿科纳特村是一个只有60人的小村子,坐落在北极圈内巴芬湾岬口的一小块陆地上。渔村的生活纷乱而有序,到处散落着油桶、船锚以及渔民们的敞口船,其中一些船上还装饰着北极狐的尾巴。海滨的晾晒架上挂着海豹肋、蜡一样的鲨鱼肉条及其他鱼肉条,偶尔还可见到覆盖着冰的麝牛头。村里到处都拴着雪橇犬,其数量是村民数量的3倍。
虽说独角鲸行踪难觅,但在尼阿科纳特村却随处可见独角鲸的痕迹,尤其是在独角鲸长牙贸易被禁止后,独角鲸的长牙被村民们串起来挂在门廊上,就像挂在绳上的晾衣架。在同时作为村政厅、学校、图书馆和教堂的一幢小型建筑物的顶部,傲然耸立着一根粗大的独角鲸长牙。
村里的猎人们熟谙独角鲸的习性。独角鲸通常在每年11月到达,因为它们要游进峡湾追杀乌贼,这时猎人们就坐着摩托船用步枪射杀独角鲸。春季,独角鲸在北上过程中再度经过此地,猎人们则用传统方式捕猎独角鲸。他们坐狗拉雪橇进入冰封的峡湾,接着以单一纵队形式埋伏,他们脚上穿的海豹皮靴绝不会发出任何大的声响。猎人们尽可能地靠近浮出水面的独角鲸,然后投掷鱼叉。哪怕四周一团黑暗,猎人们都能根据呼吸声分辨出是白鲸还是独角鲸。就算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他们通过气味也能加以分辨。
独角鲸的长牙曾被作为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兽角进行交易。
在中世纪甚至更早期,独角鲸的长牙被作为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兽角在欧洲和远东地区进行交易。当时的医生们相信“独角兽”的兽角粉可以治疗包括瘟疫和狂犬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甚至能让人死而复生。当时的人们甚至还把兽角粉作为催情剂和探毒药使用。由于中世纪盛行用毒药杀人,所以兽角粉在当时的欧洲是最热门、最昂贵的商品之一,其售价是相同重量黄金的10倍。法国王室当时流行用“独角兽兽角”制作的餐具,国王死前被灌服兽角粉,“独角兽兽角”还被用来制作权杖和王剑等。
1638年,一位丹麦学者首先打破了“独角兽”的神话。他指出,所谓“独角兽兽角”其实就是独角鲸的长牙。1746年,在堆积如山的证据面前,英国的医生们突然停止把独角鲸长牙作为一种灵丹妙药来处方(不过,当时的伦敦药剂师协会已经把“独角兽”作为自己的会徽)。今天,独角鲸长牙的价格已经便宜了许多,大约是每30厘米1700美元。
历史学家迄今未能弄清楚最早使用独角鲸长牙的地方究竟是哪里。一种理论认为,独角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圈被捕猎的(由于迄今未知的原因,如今这里早已不见独角鲸的踪影)。公元950年~1000年,海盗偶然来到了格陵兰,他们发现这里生活着众多的独角鲸,其长牙比他们兜售给阿拉伯王子的北极熊毛皮和活的猎鹰更珍贵。为追逐独角鲸,挪威船只不畏夏季风暴驶向北方,水手们跟他们所鄙视的因纽特人进行独角鲸长牙交易。
对独角鲸来说,全球变暖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
从格陵兰向南,一直到英国的诺福克郡,都曾发现过独角鲸的化石,这是因为50000年前冰层曾覆盖到了那里。独角鲸的命运和海冰紧紧相连。海冰能够保护独角鲸不受或少受杀人鲸的攻击,这是因为杀人鲸的背鳍既高又硬,凶猛得像海盗船的船帆,但却无法越过海冰的屏障。更重要的是,在海冰的保护下,独角鲸可以独享猎物,尤其是格陵兰庸鲽,这可能正是独角鲸在冬季吃那么多鱼肉的原因。
不过,生活在冰冷世界也有风险。在峡湾中停留太久的独角鲸有时会随着海冰扩张、裂口收缩而被困,破冰呼吸常常使它们遭遇致命伤害。在加拿大,光是2008年秋季,就有大约600头独角鲸被困冰中,注定了在被猎人猎杀之前被淹死的结局。莱德相信,在上一次全球大降温中,一定发生过大规模的类似悲剧,最终导致今天的独角鲸的基因多样性是如此之差。
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越来越少,对独角鲸来说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自1979年以来,北极圈失去的海冰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阿拉斯加州,2007年则创下了有史以来海冰面积的历史最低纪录。迄今为止,海冰面积消失最快的是格陵兰以北地区,而尼阿科纳特村的猎人们也已经注意到峡湾的冰冻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了。从2007年到2008年的海冰情况来看,北极变暖的趋势似乎有所逆转,但气象学家警告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全球变暖的根本趋势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假如北极圈继续升温,独角鲸还可能因基因单一、饮食挑剔和迁徙模式死板等因素而深受其害。莱德指出,独角鲸、北极熊、冠海鸥及其他北极物种将成为全球性气候灾变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独角鲸,由于其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较差,并且多达半年的时间都待在密集的海冰里,一旦海冰结构和形成时间发生变化,独角鲸就可能会因无所适从而一命呜呼。
等明天吧。明天总是令人期待。
每当一头独角鲸被捕获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全村,村民们便立即涌向海滩,每家每户都可分享鲸肉,这种分配方式在其他地方早已见不到了。村民们说,他们的生存全依赖于独角鲸的到来,假如规定新的猎捕限额,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加艰辛。科学家希望查明现在的独角鲸总数。他们认为,只有在确信独角鲸并未濒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适度放开对这种鲸鱼的捕杀限制,而在此之前政府应该增加对渔民的生活补贴,同时对那些帮助科学家捕捉独角鲸的渔民也应给予相应的报酬。
当莱德首次求助猎人们用网抓捕独角鲸、然后又放生时,猎人们觉得这简直太荒谬了,尽管科学家“像当年海盗一样出手大方”地付给了他们报酬。不过,随着捕获到的独角鲸越来越少,他们也很好奇,想知道独角鲸都到哪里去了。
在过去好几年中,莱德一直在被捕获的独角鲸身上安装温度感应器及跟踪器。2008年的一天,她在尼阿科纳特村接到一个有关水温分析的电子邮件,由此获得了从2005年到2007年跟踪15头独角鲸所获得的海水温度数据。她发现,与历史数据相比,巴芬湾深海水温升高了1摄氏度。这令莱德感到不安,虽说只有区区1摄氏度,但要知道才两年时间就升高了1摄氏度,与历史上的情况相比,其速度算是很快了。当然,水温升高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完美的“独角鲸天气”(因为头天晚上狂风呼啸,气温骤降,而独角鲸总是与寒流接踵而至),莱德等人随猎人出海张网。猎人们让船与三趾鸥(一种漂亮的灰翅海鸥)同步前进。他们都不戴手套,而是直接用手给网打结,但其他人的手很快就被冻得不能动弹了。猎人告诫他们把手放进水中,然后用力搓手,可这样做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或许是不得法,或许是他们不像当地人那样早就习惯了。
此行几无收获,但这并不出乎科学家的预料——独角鲸本来就行踪难觅嘛。
没多久,一个好消息传来:出海的渔民在北边几百千米处的墨黑的海面上与一小群独角鲸相遇,这可能是本季出现的首批独角鲸,这些鲸鱼正向南游向峡湾。此刻,莱德想起了村民们爱说的一句话:等明天吧。没错,明天总是令人期待。
这里是格陵兰西岸,海水冰冷刺骨,猎人们根本无法在水中跟鲸鱼进行较量。
2009年,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表示,独角鲸正处于“接近濒危”状态。为了准确了解独角鲸的生存境况,科学家在格陵兰雇佣渔民捕捉独角鲸,以便进行相关研究。
“要想见独角鲸一面,真的是很难很难。”
33岁的克里斯汀·莱德,是一位研究独角鲸的女专家。你一定想不到,她原来的梦想是当一名芭蕾舞明星。高中毕业后,她已成为全美最顶尖的芭蕾舞团之一——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的台柱之一。然而,一次足伤为莱德的芭蕾舞生涯画上了句号。如今,她已经在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每年,莱德都要来到格陵兰,雇佣当地渔民抓捕独角鲸,以便进行相关研究。独角鲸是一种含蓄而喜欢独居的动物,因头上有一根角而得名(其实这是一根巨大的牙齿)。这种珍贵的鲸鱼只见于格陵兰和加拿大的北极海域。独角鲸有可能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动物之一,它们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冰的缝隙里,远远躲开机动船和直升机。人们无法像引导白鲸那样把它们引到岸边,而且作为鲸鱼来讲,它们的个头太小,速度却飞快,要想用气步枪发射无线电跟踪器来跟踪它们几乎是徒劳的。研究它们的唯一方法就是捕获它们。
莱德说,“要想见独角鲸一面,真的是很难很难。它们远远地避开海岸,而且总是潜游。”“你以为3周内就能抓获一头独角鲸,但实际上很可能不行。整个研究期过去了,你可能连一头独角鲸也没看见。”
在莱德最初开始研究独角鲸时,科学家对这种鲸鱼可谓还一无所知。迄今,莱德已经研究了数十头独角鲸的尸体,还设法对大约40头活体独角鲸进行了跟踪研究,并获取了大量有关独角鲸如何潜水,如何迁徙,对杀人鲸作何反应,以及它们与海冰的关系等信息。莱德还发现这种鲸鱼吃东西很挑剔,例如在冬季只吃乌贼、北极鳕鱼和庸鲽(大比目鱼)等。
即使这样,关于独角鲸仍有许多奥秘待解,例如全球总共有多少头独角鲸,它们怎样旅行,等等。
独角鲸最惊人的特征,是从它们的左上颚冒出的长牙。
独角鲸作为条纹鲸的暗肤色的近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动物。在挪威语中,独角鲸的俗称是“尸鲸”,这是因为它们斑驳的皮肤让挪威水手联想到溺毙者的尸体。科学家指出,一般鲸鱼的皮肤都是单一颜色的,所以独角鲸的肤色在鲸鱼家族中算是一个“另类”。 独角鲸与其他鲸鱼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虽然它们有可能活上100岁,但一旦被抓捕就会很快死亡,其他鲸鱼则不会。正因此,独角鲸提供给人类的研究机会非常少。
隆冬时节,独角鲸在漆黑寒冷的海冰缝隙里交配。洋流和劲风使海冰开裂,独角鲸得以游出水面呼吸。它们必须不停地游动,否则就有可能被困冰中。为了抵御严寒,独角鲸天生强壮,幼鲸的体长竟然可以达到成年母鲸的1/3(雌性成年独角鲸的平均体长接近4米,平均体重为900千克)。跟同样生活在北极海域的白鲸及弓头鲸一样,独角鲸身体的约50%是由脂肪构成的,而其他鲸鱼体内的脂肪含量仅为20%~30%。从未有人见过独角鲸在水下觅食的情景,但莱德等人对121头独角鲸的胃内物的研究显示,独角鲸在夏季可能不进食,但在冬季会大吃特吃。
独角鲸最喜欢的食物是生活在海底的格陵兰庸鲽,由此可知独角鲸是惊人的深海猎手。20世纪早期,有生物学家用发射器跟踪研究独角鲸,结果发现发射器在水下经常发生爆裂,可见独角鲸的潜水深度之大。究竟有多深呢?500米?1000米?还是1500米?事实上,独角鲸的最大潜水深度达到1800米!在如此深度,独角鲸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腹部朝上地游弋。独角鲸之所以能潜这么深,是因为它们拥有能够自如收缩的肋腔。
当然,独角鲸最惊人的特征还是从它们的左上颚冒出的长牙。独角鲸的学名的含义是“一牙一角”,但实际上只有3%的雌性独角鲸拥有长牙,而有些雄性独角鲸却有两根长牙。和一般牙齿一样,独角鲸的长牙中也有牙髓和神经。独角鲸的长牙能长到路灯柱般粗,比成年人还高。对于活体独角鲸来说,长牙上常因覆盖海藻而发绿,牙根处则生活着海虱。独角鲸的长牙的用途是什么?目前还无人能确定,只能推测:或者是一种武器,或者是碎冰锥、插冰棒、水温或盐度感受器之类,或者是一种猎物诱饵。
包括莱德在内的大多数科学家倾向于认同达尔文在其名著《人类的起源》中的猜测:和鹿角一样,独角鲸的长牙也是次级性特征,有助于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事实上,有人曾观测到雄性独角鲸在雌性独角鲸面前轻轻地用牙比武。莱德相信,不管独角鲸的长牙起什么作用,它都不是生存必需物,因为绝大多数雌性独角鲸无需这根长牙也一样活得很好。
在这里,随处可见独角鲸的痕迹。
据估计,目前全球至少还存活着80000头独角鲸,但究竟有多少无人能肯定。2009年,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表示,独角鲸正处于“接近濒危”状态。格陵兰政府于2004年,在渔民的一片反对声中首次对独角鲸的猎捕量进行限制,同时还明令禁止出口独角鲸长牙,从而终止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独角鲸长牙贸易。但令环保组织担忧的是,2008年,在格陵兰东部发现了数十头独角鲸尸体,它们的长牙已被砍下,肉则任其腐烂。
为了跟踪独角鲸,莱德等人在来到格陵兰西海岸的一个叫做“尼阿科纳特”的渔村,并在那里建立了研究站。从2008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科学家们一直待在这里。他们推测,随着北极漫漫长夜的降临和海冰一直延伸到峡湾,夏季待在北面好几百千米外的梅尔维尔湾的独角鲸群此时就要向南迁徙了。
尼阿科纳特村是一个只有60人的小村子,坐落在北极圈内巴芬湾岬口的一小块陆地上。渔村的生活纷乱而有序,到处散落着油桶、船锚以及渔民们的敞口船,其中一些船上还装饰着北极狐的尾巴。海滨的晾晒架上挂着海豹肋、蜡一样的鲨鱼肉条及其他鱼肉条,偶尔还可见到覆盖着冰的麝牛头。村里到处都拴着雪橇犬,其数量是村民数量的3倍。
虽说独角鲸行踪难觅,但在尼阿科纳特村却随处可见独角鲸的痕迹,尤其是在独角鲸长牙贸易被禁止后,独角鲸的长牙被村民们串起来挂在门廊上,就像挂在绳上的晾衣架。在同时作为村政厅、学校、图书馆和教堂的一幢小型建筑物的顶部,傲然耸立着一根粗大的独角鲸长牙。
村里的猎人们熟谙独角鲸的习性。独角鲸通常在每年11月到达,因为它们要游进峡湾追杀乌贼,这时猎人们就坐着摩托船用步枪射杀独角鲸。春季,独角鲸在北上过程中再度经过此地,猎人们则用传统方式捕猎独角鲸。他们坐狗拉雪橇进入冰封的峡湾,接着以单一纵队形式埋伏,他们脚上穿的海豹皮靴绝不会发出任何大的声响。猎人们尽可能地靠近浮出水面的独角鲸,然后投掷鱼叉。哪怕四周一团黑暗,猎人们都能根据呼吸声分辨出是白鲸还是独角鲸。就算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他们通过气味也能加以分辨。
独角鲸的长牙曾被作为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兽角进行交易。
在中世纪甚至更早期,独角鲸的长牙被作为传说中的“独角兽”的兽角在欧洲和远东地区进行交易。当时的医生们相信“独角兽”的兽角粉可以治疗包括瘟疫和狂犬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甚至能让人死而复生。当时的人们甚至还把兽角粉作为催情剂和探毒药使用。由于中世纪盛行用毒药杀人,所以兽角粉在当时的欧洲是最热门、最昂贵的商品之一,其售价是相同重量黄金的10倍。法国王室当时流行用“独角兽兽角”制作的餐具,国王死前被灌服兽角粉,“独角兽兽角”还被用来制作权杖和王剑等。
1638年,一位丹麦学者首先打破了“独角兽”的神话。他指出,所谓“独角兽兽角”其实就是独角鲸的长牙。1746年,在堆积如山的证据面前,英国的医生们突然停止把独角鲸长牙作为一种灵丹妙药来处方(不过,当时的伦敦药剂师协会已经把“独角兽”作为自己的会徽)。今天,独角鲸长牙的价格已经便宜了许多,大约是每30厘米1700美元。
历史学家迄今未能弄清楚最早使用独角鲸长牙的地方究竟是哪里。一种理论认为,独角鲸最早是在西伯利亚圈被捕猎的(由于迄今未知的原因,如今这里早已不见独角鲸的踪影)。公元950年~1000年,海盗偶然来到了格陵兰,他们发现这里生活着众多的独角鲸,其长牙比他们兜售给阿拉伯王子的北极熊毛皮和活的猎鹰更珍贵。为追逐独角鲸,挪威船只不畏夏季风暴驶向北方,水手们跟他们所鄙视的因纽特人进行独角鲸长牙交易。
对独角鲸来说,全球变暖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
从格陵兰向南,一直到英国的诺福克郡,都曾发现过独角鲸的化石,这是因为50000年前冰层曾覆盖到了那里。独角鲸的命运和海冰紧紧相连。海冰能够保护独角鲸不受或少受杀人鲸的攻击,这是因为杀人鲸的背鳍既高又硬,凶猛得像海盗船的船帆,但却无法越过海冰的屏障。更重要的是,在海冰的保护下,独角鲸可以独享猎物,尤其是格陵兰庸鲽,这可能正是独角鲸在冬季吃那么多鱼肉的原因。
不过,生活在冰冷世界也有风险。在峡湾中停留太久的独角鲸有时会随着海冰扩张、裂口收缩而被困,破冰呼吸常常使它们遭遇致命伤害。在加拿大,光是2008年秋季,就有大约600头独角鲸被困冰中,注定了在被猎人猎杀之前被淹死的结局。莱德相信,在上一次全球大降温中,一定发生过大规模的类似悲剧,最终导致今天的独角鲸的基因多样性是如此之差。
随着全球变暖,海冰越来越少,对独角鲸来说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自1979年以来,北极圈失去的海冰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阿拉斯加州,2007年则创下了有史以来海冰面积的历史最低纪录。迄今为止,海冰面积消失最快的是格陵兰以北地区,而尼阿科纳特村的猎人们也已经注意到峡湾的冰冻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了。从2007年到2008年的海冰情况来看,北极变暖的趋势似乎有所逆转,但气象学家警告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全球变暖的根本趋势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假如北极圈继续升温,独角鲸还可能因基因单一、饮食挑剔和迁徙模式死板等因素而深受其害。莱德指出,独角鲸、北极熊、冠海鸥及其他北极物种将成为全球性气候灾变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独角鲸,由于其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较差,并且多达半年的时间都待在密集的海冰里,一旦海冰结构和形成时间发生变化,独角鲸就可能会因无所适从而一命呜呼。
等明天吧。明天总是令人期待。
每当一头独角鲸被捕获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全村,村民们便立即涌向海滩,每家每户都可分享鲸肉,这种分配方式在其他地方早已见不到了。村民们说,他们的生存全依赖于独角鲸的到来,假如规定新的猎捕限额,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加艰辛。科学家希望查明现在的独角鲸总数。他们认为,只有在确信独角鲸并未濒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适度放开对这种鲸鱼的捕杀限制,而在此之前政府应该增加对渔民的生活补贴,同时对那些帮助科学家捕捉独角鲸的渔民也应给予相应的报酬。
当莱德首次求助猎人们用网抓捕独角鲸、然后又放生时,猎人们觉得这简直太荒谬了,尽管科学家“像当年海盗一样出手大方”地付给了他们报酬。不过,随着捕获到的独角鲸越来越少,他们也很好奇,想知道独角鲸都到哪里去了。
在过去好几年中,莱德一直在被捕获的独角鲸身上安装温度感应器及跟踪器。2008年的一天,她在尼阿科纳特村接到一个有关水温分析的电子邮件,由此获得了从2005年到2007年跟踪15头独角鲸所获得的海水温度数据。她发现,与历史数据相比,巴芬湾深海水温升高了1摄氏度。这令莱德感到不安,虽说只有区区1摄氏度,但要知道才两年时间就升高了1摄氏度,与历史上的情况相比,其速度算是很快了。当然,水温升高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完美的“独角鲸天气”(因为头天晚上狂风呼啸,气温骤降,而独角鲸总是与寒流接踵而至),莱德等人随猎人出海张网。猎人们让船与三趾鸥(一种漂亮的灰翅海鸥)同步前进。他们都不戴手套,而是直接用手给网打结,但其他人的手很快就被冻得不能动弹了。猎人告诫他们把手放进水中,然后用力搓手,可这样做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或许是不得法,或许是他们不像当地人那样早就习惯了。
此行几无收获,但这并不出乎科学家的预料——独角鲸本来就行踪难觅嘛。
没多久,一个好消息传来:出海的渔民在北边几百千米处的墨黑的海面上与一小群独角鲸相遇,这可能是本季出现的首批独角鲸,这些鲸鱼正向南游向峡湾。此刻,莱德想起了村民们爱说的一句话:等明天吧。没错,明天总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