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其实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而言语意图主要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发挥其语言交际功能的。在当下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低学段,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研读教材,继而从教材中发现语言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进而发展语文能力,“化知为能”、“化能为智”。本文通过《狼和小羊》寓言故事的教学,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教语文”到“育智能”的飞跃。
小学语文 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165-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为生活而准备的”。所以,语文教学定要超越知识与技能,走向生活,走向智慧。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作为入职不到两年的青年教师,欠缺教学技巧,文本把握能力不够,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要怎么做才能实现从“教语文”到“育智能”的飞跃呢?
1.【案例描述】
在教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之前,我研读了相关的教学参考用书。本课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教学要求为: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把握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备好了课,于是讲课按部就班地进行了。
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我事先准备好了“狼”和“小羊”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时使用。分角色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常采用的一 种教学手段。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仔细揣摩角色的情感、 性格及言语表达的独特性,运用朗读技巧创造性地展示角色。 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赏析并创造性表现的一个过程。
在分角色朗读之前,我问及哪些小朋友愿意扮演“狼”这个角色时,班上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举手了,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显得异常亢奋,声音洪亮。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过多地去追究,只是说:“既然这么多男生都喜欢选择‘狼’这个角色,那么老师就和所有的女同学一起选择‘小羊’这个角色吧!”显然,这是对小羊角色的认同和对女生群体的认同,也是对男生的一个隐形惩罚。
在指导朗读时,抓住描绘狼和小羊的词句,并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想象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语气。狼第一次说话,指导学生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狼第二次说话,要读出蛮横无理、怒气冲冲的语气;狼第三次说话,要读出穷凶极恶的语气。小羊第一次说的话,要读出据理申辩和小心翼翼的语气;小羊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竭力申辩和着急、害怕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找碴儿”一词,进而加深对狼本性的认识,揭示主旨。
这节“循规蹈矩”的课上下来,我感触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似乎是抓住了重点:分角色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找碴儿”……但其实,这篇课文在学生练习朗读人物角色对话的基础上,隐藏了一个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那就是“争辩”。我设计了这样“争辩”的教学板块:比较阅读小羊两次争辩的话,发现小羊是如何争辩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就发现小羊争辩时“欲辩解,先有礼;先否定,后说理”。接着,再追问:比较一下狼和小羊争辩的话,谁气壮?谁气短?通过朗读体悟,学生不难得知答案。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理直”为何不能“气壮”?这两个与生活真理相悖的疑问,促使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入:争辩要看对象,谁可以争辩,谁不必争辩。这里,学生自然便获得了一种言语智慧,一种如何运用争辩与人交流的生存智慧。
2.【案例反思】
特 级 教 师 孙双金说过:“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什么是一堂好课?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否协调发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知识要增长,情感要发展,智慧要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丰满的。从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受到了一些启发。
(1)深入研读教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想上好一节课,需深入研读教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
(2)跳出“刻板印象”的桎梏。“刻板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某人物形象容易形成固定的看法,使得看问题的角度很片面,容易产生偏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心理,跳出“刻板印象”的桎梏,学会全面、理智地看待问题。
(3)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智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走向生活。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经过,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方式……都会对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狼和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学会了要如何与人“争辩”的方法。
总之,智慧解放的教育落實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然后是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小学语文 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165-0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为生活而准备的”。所以,语文教学定要超越知识与技能,走向生活,走向智慧。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作为入职不到两年的青年教师,欠缺教学技巧,文本把握能力不够,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要怎么做才能实现从“教语文”到“育智能”的飞跃呢?
1.【案例描述】
在教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之前,我研读了相关的教学参考用书。本课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教学要求为: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把握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备好了课,于是讲课按部就班地进行了。
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我事先准备好了“狼”和“小羊”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时使用。分角色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常采用的一 种教学手段。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仔细揣摩角色的情感、 性格及言语表达的独特性,运用朗读技巧创造性地展示角色。 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赏析并创造性表现的一个过程。
在分角色朗读之前,我问及哪些小朋友愿意扮演“狼”这个角色时,班上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举手了,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显得异常亢奋,声音洪亮。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过多地去追究,只是说:“既然这么多男生都喜欢选择‘狼’这个角色,那么老师就和所有的女同学一起选择‘小羊’这个角色吧!”显然,这是对小羊角色的认同和对女生群体的认同,也是对男生的一个隐形惩罚。
在指导朗读时,抓住描绘狼和小羊的词句,并结合插图,让学生体会、想象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语气。狼第一次说话,指导学生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狼第二次说话,要读出蛮横无理、怒气冲冲的语气;狼第三次说话,要读出穷凶极恶的语气。小羊第一次说的话,要读出据理申辩和小心翼翼的语气;小羊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竭力申辩和着急、害怕的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找碴儿”一词,进而加深对狼本性的认识,揭示主旨。
这节“循规蹈矩”的课上下来,我感触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似乎是抓住了重点:分角色朗读、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找碴儿”……但其实,这篇课文在学生练习朗读人物角色对话的基础上,隐藏了一个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那就是“争辩”。我设计了这样“争辩”的教学板块:比较阅读小羊两次争辩的话,发现小羊是如何争辩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就发现小羊争辩时“欲辩解,先有礼;先否定,后说理”。接着,再追问:比较一下狼和小羊争辩的话,谁气壮?谁气短?通过朗读体悟,学生不难得知答案。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理直”为何不能“气壮”?这两个与生活真理相悖的疑问,促使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入:争辩要看对象,谁可以争辩,谁不必争辩。这里,学生自然便获得了一种言语智慧,一种如何运用争辩与人交流的生存智慧。
2.【案例反思】
特 级 教 师 孙双金说过:“上课如登山,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引领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智慧的高山。”什么是一堂好课?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否协调发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知识要增长,情感要发展,智慧要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丰满的。从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受到了一些启发。
(1)深入研读教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想上好一节课,需深入研读教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课文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
(2)跳出“刻板印象”的桎梏。“刻板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某人物形象容易形成固定的看法,使得看问题的角度很片面,容易产生偏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这种心理,跳出“刻板印象”的桎梏,学会全面、理智地看待问题。
(3)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智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走向生活。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经过,教师对文本的处理方式……都会对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狼和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学会了要如何与人“争辩”的方法。
总之,智慧解放的教育落實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然后是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