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则5:营销高手不但要业绩好,还要总结出一套经验和理论,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你是优秀的营销人才和行业专家。
我在500强U公司做区域销售经理时。耳闻过集团内部一个牢骚笑话:能干能说的都升上去了,能说不干的也升上去了;可怜能干不说的永远在下面傻干呢。
所谓能说,指的是英语讲得好,PPT做得漂亮,开会滔滔不绝,能把鸡毛蒜皮的事放大成光辉伟绩。我记得在一次旺季的销售月会上,同事T先生用2.5个小时大讲他拆包装重组对销量的好处,销售总监(荷兰人)听得如痴如醉,频频点头。我旁边的Y君痛苦地骂道:“妈的,如果真这么灵,干脆全取消包装算了!”
其实,总监也是人,也要向总部邀功。适当的总结对个人和团队的提升是有裨益的。营销专家是在苦干、巧干、失败、总结、奋进中锤炼出来的。能总结出规律也是业务能力的自我提升。
我的一个朋友在民营企业做销售总监,某休息日偶然看到我在苦哈哈地做月报和促销计划,便惊讶地问:“你不是有秘书和市场经理吗?这些我从来不管。”我个人看法是,自己的思想别人无法完全掌握。关键的东西自己动手才是最放心的。
在外企,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喜欢表功,而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被人看到。想办法做个“有思想、有声音的人”,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向老板汇报,要先说结论,如时间允许,再作细谈;若是书面报告,不忘手写签上自己的名字。除老板以外,还要设法有意无意地将成绩也告诉你的同事、部属,他们的宣传比起你来效果更佳。
此外,会议是同事、主管、老板及客户之间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发言要声音洪亮,加上结合身体语言,会显得充满自信。
法则6:建立自己的工作风格,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人脉。
前同事Y在公司自我标榜“我是个混蛋,谁也别惹我”,他在抢资源、要政策时敢和老板拍桌子。深交后发觉。Y君这位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是个细腻的好人,这副强盗面具仅仅是他保护自己的伪装。
你的同事、客户、竞争者一谈到你,直觉是什么?公司内部那些对你成事不足、但绝对败你有余的人事、财务等同仁对你的印象怎样?老板秘书的一句轻描淡写,亦可能对你的前途影响重大。
首先,你得让同事看得起你,包括你的谈吐、风度、见识、专业、修养、品德等方面。然后,你得让他们感觉你对他们是另眼相看、尊重有加。最好能建立广泛的朋友关系网络。
千万别小觑助理、秘书们的能量,公司的风吹草动躲不开他们锐利的目光,从他们嘴里冒出来的人事变动消息绝非空穴来风。我职业生涯中的某次晋升,在老板面谈和公司文告发布前,圈内“好友”早早就向我吹风报喜了。
但切忌一点,在无绝对必要和绝对把握时,切勿卷入内部各个利益集团间无原则的排挤纷争和政治斗争之中。首先,阎王斗法,小鬼遭殃,不要给人当枪使;其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聊的事情别掺和。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真正沉醉于业务、疏于防范的营销人,往往是搞不过那些无所事事、终日钩心斗角的“权谋家”们的。
朋友有多种模式和层次,但在外企,大家的内心是孤独的。你不要奢求和你的直接主管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一般他不需要,不要和你的下属过分亲近,不便于管理,不要过分巴结级别太高的领导,会让你的直接上司不舒服·不要奢望和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成为推心置腹的好友,商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法则7:主动争取、全心投入各种在职、脱产培训和学习项目,“恶补”不足。
外企除了能给营销人提供不错的薪金外,往往还有宝贵的系统培训。不少营销人认为,培训只是纸上谈兵或者休闲放松,而缺乏主动的学习态度。
主动是什么?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你而你正做着恰当的事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
在企业里。很多事情也许没人安排你去做,但如果你主动行动起来,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职位积蓄了力量。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已经落后了。主动是给自己增加机会。
我26岁时仍基本张不开口讲英语,某日突然醒悟:如果自己再这样混沌,未来发展必然是条死路。于是,我用了2年的业余时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收益颇丰。
某天,上司的助理突然无故缺席,当时毫无电脑知识的我被主管勒令到总部临时替班,往电脑里输入订单,并与工厂协调生产及库存。这一插曲使我了解了一直无缘接触的Bipacs订单处理系统流程,而且有幸接触了更多的支持部门。
别小看了与其他支持部门接触的机会,要知道,一个懂得一定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营销人,一定比一个只精通销售的同行前途要光明得多。
法则8:清醒认识自己在主管心中的地位,设立短明职场目标。
凡是老板,在心中对自己的徒子徒孙总有个先后排序,优秀者准备推荐提职加薪,末尾者则在拿捏踢开的恰当时机。老板大多时候是聪明的,有时装傻,个别时候是真傻。
老板在观察下属,作为下属的你也要对自己的位置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一个营销人在一家外企同一岗位、同一地点连续工作3年以上,仍不见调动或升迁迹象,恐怕对未来要重新规划了。仍不见得跳槽是你的首选,但不妨多设计几个方案。试图突破个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瓶颈。
营销越来越现实,中国的能人也太多了。外企找人就找同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所谓精英,求的就是客户现成,经验现成,立刻复制出效益。所谓的劳苦功高,在外企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需要扪心自问:公司炒掉你有何损失?你还能为公司创造何种价值?你在老板心中是不可或缺的人吗?所在外企的文化氛围、用人机制、领导层的选材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能力发挥空间。
营销人不要每隔每半年、一年就频繁地跳槽,这会让面试者,特别是人事招募经理怀疑你的能力和忠诚。另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想圈内口碑好些,混得日子长些,最好不要火中取栗,虽然意外横财比合法收入诱人得多。
在外企,猎头推荐成功的经理比内部同级的经理薪金可能高得多,悬殊的收入差也可能让你的某些同僚和上级心有微词,所以,高薪并非完全是好事。
法则9:在变化中求生存的适应性,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
大型的外企有个“毛病”。每过两三年,如果不搞一次结构整合,就好像不过瘾。每次整合下来,都会涌现一批得利者和一大批失意者。
我曾有幸在U集团的“平行共振”行动中,被选做高潜质人员“振”上去,变成最年轻的经理之一;后来,C集团的架构重组的结果,也让我这个销售总监啼笑皆非。
近年,跨国大鳄之间的全球收购也频见报端,如前些年“宝洁”收购“吉列”,最近的“微软”企图收购“雅虎”。收购者趾高气扬,被收购者如同投诚的杂牌军,被收编、清洗、剔除就是他们的命运,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Y小姐是个“喜剧”人物,她从“雀巢”投奔B公司,不出半年,B即被“雀巢”公司全球收购,再投C公司,C又被“雀巢”合并,真乃时也运也!对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失意时不妨哈哈一笑了之。
法则10:最大限度求得主管支持。最大幅度和用公司资源,最大潜力发挥团队战斗力。
菲利普·科特勒有句名言:只有一种成功的战略,那就是仔细小心地瞄准、确定你的目标市场,用所能投资的最大资源投入该市场,去博得成功。
对外企的营销人来讲,大家不是站在一个简单公平的平台上去比做营销的。如果你的市场计划更周密、个人说服力更强、后台老板更硬、作风更霸道。你得到的帮助就多,成功的可能也高。复杂的环境逼得你必须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换得更好更多的资源。
1995年,我们7个人的团队在北京做了6千万元的生意,随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逼迫下,销量逐年下滑公司屡屡换帅。1999年,一个新领军的外籍华裔经理,率领近100人的销售队伍做到了8千万元。
她是成功者,唯有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牛津大学博士的显赫学历光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市场实际后,能说服总经理突破预算增加如此之大的人力编制和财力投资。
营销带头人,要具备领袖的气质:领导力和号召力,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煽动能力。作为销售经理或总监,你是通过团队达成销售计划和目的,你必须要有办法让下属心甘情愿,或不得不拼命地去市场厮杀。
我在500强U公司做区域销售经理时。耳闻过集团内部一个牢骚笑话:能干能说的都升上去了,能说不干的也升上去了;可怜能干不说的永远在下面傻干呢。
所谓能说,指的是英语讲得好,PPT做得漂亮,开会滔滔不绝,能把鸡毛蒜皮的事放大成光辉伟绩。我记得在一次旺季的销售月会上,同事T先生用2.5个小时大讲他拆包装重组对销量的好处,销售总监(荷兰人)听得如痴如醉,频频点头。我旁边的Y君痛苦地骂道:“妈的,如果真这么灵,干脆全取消包装算了!”
其实,总监也是人,也要向总部邀功。适当的总结对个人和团队的提升是有裨益的。营销专家是在苦干、巧干、失败、总结、奋进中锤炼出来的。能总结出规律也是业务能力的自我提升。
我的一个朋友在民营企业做销售总监,某休息日偶然看到我在苦哈哈地做月报和促销计划,便惊讶地问:“你不是有秘书和市场经理吗?这些我从来不管。”我个人看法是,自己的思想别人无法完全掌握。关键的东西自己动手才是最放心的。
在外企,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喜欢表功,而要担心自己的努力没被人看到。想办法做个“有思想、有声音的人”,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向老板汇报,要先说结论,如时间允许,再作细谈;若是书面报告,不忘手写签上自己的名字。除老板以外,还要设法有意无意地将成绩也告诉你的同事、部属,他们的宣传比起你来效果更佳。
此外,会议是同事、主管、老板及客户之间不可多得的沟通渠道,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发言要声音洪亮,加上结合身体语言,会显得充满自信。
法则6:建立自己的工作风格,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人脉。
前同事Y在公司自我标榜“我是个混蛋,谁也别惹我”,他在抢资源、要政策时敢和老板拍桌子。深交后发觉。Y君这位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是个细腻的好人,这副强盗面具仅仅是他保护自己的伪装。
你的同事、客户、竞争者一谈到你,直觉是什么?公司内部那些对你成事不足、但绝对败你有余的人事、财务等同仁对你的印象怎样?老板秘书的一句轻描淡写,亦可能对你的前途影响重大。
首先,你得让同事看得起你,包括你的谈吐、风度、见识、专业、修养、品德等方面。然后,你得让他们感觉你对他们是另眼相看、尊重有加。最好能建立广泛的朋友关系网络。
千万别小觑助理、秘书们的能量,公司的风吹草动躲不开他们锐利的目光,从他们嘴里冒出来的人事变动消息绝非空穴来风。我职业生涯中的某次晋升,在老板面谈和公司文告发布前,圈内“好友”早早就向我吹风报喜了。
但切忌一点,在无绝对必要和绝对把握时,切勿卷入内部各个利益集团间无原则的排挤纷争和政治斗争之中。首先,阎王斗法,小鬼遭殃,不要给人当枪使;其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聊的事情别掺和。
一个可悲的现实是,真正沉醉于业务、疏于防范的营销人,往往是搞不过那些无所事事、终日钩心斗角的“权谋家”们的。
朋友有多种模式和层次,但在外企,大家的内心是孤独的。你不要奢求和你的直接主管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一般他不需要,不要和你的下属过分亲近,不便于管理,不要过分巴结级别太高的领导,会让你的直接上司不舒服·不要奢望和有生意往来的客户成为推心置腹的好友,商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法则7:主动争取、全心投入各种在职、脱产培训和学习项目,“恶补”不足。
外企除了能给营销人提供不错的薪金外,往往还有宝贵的系统培训。不少营销人认为,培训只是纸上谈兵或者休闲放松,而缺乏主动的学习态度。
主动是什么?主动就是“没有人告诉你而你正做着恰当的事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
在企业里。很多事情也许没人安排你去做,但如果你主动行动起来,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职位积蓄了力量。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时,你已经落后了。主动是给自己增加机会。
我26岁时仍基本张不开口讲英语,某日突然醒悟:如果自己再这样混沌,未来发展必然是条死路。于是,我用了2年的业余时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收益颇丰。
某天,上司的助理突然无故缺席,当时毫无电脑知识的我被主管勒令到总部临时替班,往电脑里输入订单,并与工厂协调生产及库存。这一插曲使我了解了一直无缘接触的Bipacs订单处理系统流程,而且有幸接触了更多的支持部门。
别小看了与其他支持部门接触的机会,要知道,一个懂得一定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营销人,一定比一个只精通销售的同行前途要光明得多。
法则8:清醒认识自己在主管心中的地位,设立短明职场目标。
凡是老板,在心中对自己的徒子徒孙总有个先后排序,优秀者准备推荐提职加薪,末尾者则在拿捏踢开的恰当时机。老板大多时候是聪明的,有时装傻,个别时候是真傻。
老板在观察下属,作为下属的你也要对自己的位置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一个营销人在一家外企同一岗位、同一地点连续工作3年以上,仍不见调动或升迁迹象,恐怕对未来要重新规划了。仍不见得跳槽是你的首选,但不妨多设计几个方案。试图突破个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瓶颈。
营销越来越现实,中国的能人也太多了。外企找人就找同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所谓精英,求的就是客户现成,经验现成,立刻复制出效益。所谓的劳苦功高,在外企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需要扪心自问:公司炒掉你有何损失?你还能为公司创造何种价值?你在老板心中是不可或缺的人吗?所在外企的文化氛围、用人机制、领导层的选材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能力发挥空间。
营销人不要每隔每半年、一年就频繁地跳槽,这会让面试者,特别是人事招募经理怀疑你的能力和忠诚。另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想圈内口碑好些,混得日子长些,最好不要火中取栗,虽然意外横财比合法收入诱人得多。
在外企,猎头推荐成功的经理比内部同级的经理薪金可能高得多,悬殊的收入差也可能让你的某些同僚和上级心有微词,所以,高薪并非完全是好事。
法则9:在变化中求生存的适应性,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
大型的外企有个“毛病”。每过两三年,如果不搞一次结构整合,就好像不过瘾。每次整合下来,都会涌现一批得利者和一大批失意者。
我曾有幸在U集团的“平行共振”行动中,被选做高潜质人员“振”上去,变成最年轻的经理之一;后来,C集团的架构重组的结果,也让我这个销售总监啼笑皆非。
近年,跨国大鳄之间的全球收购也频见报端,如前些年“宝洁”收购“吉列”,最近的“微软”企图收购“雅虎”。收购者趾高气扬,被收购者如同投诚的杂牌军,被收编、清洗、剔除就是他们的命运,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Y小姐是个“喜剧”人物,她从“雀巢”投奔B公司,不出半年,B即被“雀巢”公司全球收购,再投C公司,C又被“雀巢”合并,真乃时也运也!对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失意时不妨哈哈一笑了之。
法则10:最大限度求得主管支持。最大幅度和用公司资源,最大潜力发挥团队战斗力。
菲利普·科特勒有句名言:只有一种成功的战略,那就是仔细小心地瞄准、确定你的目标市场,用所能投资的最大资源投入该市场,去博得成功。
对外企的营销人来讲,大家不是站在一个简单公平的平台上去比做营销的。如果你的市场计划更周密、个人说服力更强、后台老板更硬、作风更霸道。你得到的帮助就多,成功的可能也高。复杂的环境逼得你必须要有卓越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以换得更好更多的资源。
1995年,我们7个人的团队在北京做了6千万元的生意,随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的逼迫下,销量逐年下滑公司屡屡换帅。1999年,一个新领军的外籍华裔经理,率领近100人的销售队伍做到了8千万元。
她是成功者,唯有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牛津大学博士的显赫学历光环,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市场实际后,能说服总经理突破预算增加如此之大的人力编制和财力投资。
营销带头人,要具备领袖的气质:领导力和号召力,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煽动能力。作为销售经理或总监,你是通过团队达成销售计划和目的,你必须要有办法让下属心甘情愿,或不得不拼命地去市场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