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欢做梦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广州下了一场很大的雨,铺天盖地的雨水洗刷着这座亚热带城市,沁出的独特而持久的清凉气息,比“立夏”这个节气更有力地宣告着夏天的到来。耳机里随机播放的歌几乎被密匝匝的雨声盖住,只剩下断续的木吉他的声音。一阵大风刮过,就在这一瞬,雨声骤减,我听清楚了那模糊的女声正唱着:五月我们对面坐着,犹如梦中。
  我毫不费力地想起这是一首朴素干净至极的弹唱,歌词是林白的诗歌《过程》。两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在一个公众号读到这首诗,第一次忍不住把一首诗反反复复地读了这么多次,直到昏沉入睡。诗里浪漫而透亮的意象让我惊喜,也让我感到安全。
  诗歌只有一百多字,却描绘了一年十二个月。我读着,穿梭于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在一月一月的变换里拾得一种岁月的平静和人类殊途同归的归属。
  两年后再听到的时候是五月,而这时我也似乎明白“过程”是属于林白的遍地蔷薇、翻滚麦浪和像大海一般深邃宁静的情人的双眸,却也是属于我的一场倾盆大雨、纷飞漫天的木棉絮和因为疫情没有毕业礼的毕业季。
  我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林白的自传体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梦境的内隐意义。这是一本让我难忘的作品,难忘到大一当代文学课程期末考试时忍不住写了满满一张纸的感悟,难忘到大四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时马上就想到了它。
  比起之前或同时期的大部分作品,这本书极具先锋性。她回忆孤苦伶仃的童年,描述年少抄袭后的绝望和悔恨,叙述独自漫游大西南的奇遇,记录汹涌离奇的梦思,又大胆细微地剖析女性对待原始欲望和情感的微妙心理,把一个最真实生动的自我毫无保留地袒露开来。然而,这样勇敢真实的女性自白,却被贴上各种标签,并遭到了訾议。
  从初读到定稿,我把《一个人的战争》看了不下十遍,几乎读完了与林白有关的所有资料,甚至还关注着她的微博动态。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尝试着一点点读透这本书,理解文字之间以及文字之外的意义。
  她三岁丧父,母亲常下乡,十岁前独自生活;十九岁被发现抄袭后陷入绝望的低谷,剥夺去电影厂工作的资格;二十岁考取武汉大学,四年独自游历西南后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二十九岁调入电影厂。通过唯美诗化的语言文字和跳跃陌生的叙事逻辑,我好不容易才构建出林白前三十年的成长经历,但她想表达的绝不止步于此。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特殊的家庭背景、童年体验、成长经历使得她敏感孤僻、伤痕累累,但她从未放弃过重新融入外界、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可能。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她总被生活拒绝,被社会拒绝,被传统世俗拒绝,便只能栖身于幽闭的精神世界中自我疗伤和自我慰藉。而梦境,就是林白精神世界中一间允许欲望、情感、梦想等自由且疯狂生长的孤独房。
  而我恰好也喜欢做梦。我经常清晰地记得梦境的内容,或有趣愉悦,或离奇恐怖。弗洛伊德说梦是表现潜意识的重要途径。那么,梦境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思维活跃的程度,它为自由之精神留出一席之地,使林白和我能够超越庸常生活和传统话语,敢于想象和创造,保持精神上的高度独立。
  林白是勇敢的,但她的勇敢绝不是烈性的忤逆,也并非沒来由的反抗,而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温柔力量。我总觉得她是亲切的,甚至似曾相识。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直接原因大概是她评论了我的微博—— 一个作家的评论!不过很快我便发现,她总是很有耐心地回复几乎每一位读者的留言。自2018年出版小说《北去来辞》后,她就暂时没有发表新的作品。但这并非说明她要和文学脱离关系,相反她更能投身其中,写她所思所想,继续创造一个“自在自为”的精神世界。所以她在微博上写读书感悟,写生活琐事,写时事观点,写旧照片里的老故事,写诗,截至5月9日刚好写到第一百首。
  一本普通陈旧的单行笔记本,潦草的字迹,肆意的涂改,激荡的思维,搭上灵感的顺风车,恰到好处地抵达文字的终点站。更有趣的是,林白的每一页手稿几乎都会用不一样的物什按压,有时是一对啤酒耳环、一个木质陀螺,有时是一根杂草、一小块剥下的橘子皮,有时是蘑菇,是花瓣,是玩具摆件,也有时什么都没有。一个在生活中保持着活跃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并能发现浪漫与诗意的人,一定是个可爱的人。
  若是未曾拜读过林白前期的作品,我一定不能相信她曾如此艰难地在曲折的成长历程中载浮载沉过,又如此勇敢地摸索前行,叩问自身的存在。因此,在面对写作或生活、外界或自身,抑或是面对情感和欲望,她无疑是我的表率——她仿佛在告诉我怎样才能和世界和解。
  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写作,就让文学像细菌一样潜伏在我的肌体里吧,让它们与我一起,与万物共生长,或与万物同消亡。我曾经如此畏惧这个世界,世界却以文学拥抱了我,我唯有感恩。”
  越是重读林白的作品,我便越是渴慕林白所拥有的某些我没有的品质,比如坚韧执着、勇敢独立、真挚自由,越读也越发现我们的相似处,比如迷信自恋、天马行空、热爱做梦。于是,我便自作多情地擅自觉得我和她之间有种难以言说的联系:我唯一喜欢的现代诗《过程》是林白的作品,我的毕业论文探究的仍是林白,毕业那天我刷到林白的微博发现她刚好誊写了一遍《过程》,像是冥冥中的回应和祝贺。
  所以我也想写下来,把这段素未谋面却见字如面(当然指的是我有幸通过她的文字认识到林白老师)的缘分长久地留存于心。
  林白,生于1958年,本名林白薇,广西北流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从事图书、电影、新闻等行业,现任职于武汉文学院。19岁开始写诗,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散文集《秘密之花》等。
其他文献
小学的时候,老师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是好孩子,读名著更是有着高雅的意趣。我对此深信不疑,怀着一种隐秘的虚荣看了许多文学名著,虽然囫囵吞枣,却也算是最初的文学启蒙。  后来老师又说,谁要是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那就表明他既爱读书,又有才华。于是我又心动了,急急忙忙交了一篇游记上去。住在姥姥家对面的波波和我一个学校,他拿着那本校刊四处宣扬我发表文章的事情,着实令姥姥脸上有光,也让我开心了好久。如此想來,最
期刊
某日伏案,正读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昨夜风细雨斜,桃花蘸水开。此为一乐事。  二月的最后一个清晨,池塘里有三五鸭子,天地间草长莺飞。有二三孩童,忙争着放纸鸢。此为一乐事。  三月惊蛰日,百花枝上娇。四周宁静,唯有鸡鸟鸣。我也如川端康成一般,看到海棠花未眠。此为一乐事。  有风的日子里,背着篓子上山拾柴。山上长了许多蕨菜,还有一截断木上长了许多木耳。然后,柴与野菜满载而归。此为一乐
期刊
写信是一件极具质感和韵味的事情。写信时,我们会将自己置于干净、宁和的世界,脑海里自动回放两人相处的点滴,心间满溢着诚挚的情谊。如此纯粹,万千思绪才能凝在笔尖,字字斟酌,句句思量,终化为具象的文字。  薄薄的信笺像是一根红线,缠在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指尖。于是,字里行间的情绪只会在两者间共通。世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唯独在写信的时候,一定是只有两个人的天地。  大概是因为这份旁人无法窥视的私密,我们更愿
期刊
草帽路飞:  嗨,你好呀。你是动漫世界里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我知道你肯定不认识我,但这不妨碍我深深地喜欢你,成为你的铁杆粉丝。  第一次认识你是在四年前,也是我人生中最迷茫无措的时刻。那年我刚大学毕业,因为对未来没有规划,导致一直在找工作却迟迟没有一个好结果,我开始不断怀疑自己。两个月后,家人也无法忍受我碌碌无为的状态,妈妈直接把一大摞公务员复习资料丢到我面前,用不容置疑
期刊
亲爱的爸爸:  倘若收到这封信,你一定非常惊讶。  决定给你写信的那天下午,我一觉睡到了四点,被你的敲门声惊醒。你站在门外,低声告诉我你要回老家了。我立即从床上爬起来,问需不需要送你到车站。你停顿了片刻,而后拒绝了我。  这是那天我们第一次完整对话。  我不知道别的父女是什么样子,但像你我这般相对无言的恐怕不在少数。你曾埋怨我太过冷漠,从不出言关心你。然而你从未想过,我是如何养成这般内向疏离的性子
期刊
To G:  这是我在日记里为你私设的代号。首字母是“G”的人很多,可在我的记录里它只属于你,就像夜间的电台有许多个DJ,你于我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那样。  第一次听到你主持的节目纯属偶然。初二那年,我想找点什么当成写暑假作业的背景音,便在蜻蜓FM上胡乱点击。千奇百怪的广告过后,我听见你说:“Hey,guys!这里是《音乐新街口》,我是MYFM的G。”我想就是它了,于是我停了下来。  之后连续三年的
期刊
1  现在是上午八点。  太阳已经从树冠上升起,持续传送着热意。不一会儿,头顶开始发烫,脸颊刺痛,感觉脑袋四周被小太阳包围着烤。而校长仍在不紧不慢地讲话。  此时所有人都面向升旗台,自然也就直面着太阳,活脱脱像一大片向日葵花田,齐刷刷地接受阳光的照射。黎妙恨不得做里面最蔫的一朵。  为了能低头躲避太过强烈的太陽光,黎妙揪着校服,开始十分认真地检查线头、水性笔印、粉笔灰、涂改液迹等。认认真真检查了三
期刊
陌生的少年:  展信佳。  你是极单纯赤诚的少年,眼眸纯净明亮,脸颊微有棱角,头发理出一个规规矩矩的刘海,平日里着一身最簡单不过的白衬衣牛仔裤,把指甲也修剪得整整齐齐,实在是人群中打扮最朴素却又最显眼的一个。  第一次见你是在一家餐厅,那时正是下午三点——一个尴尬的用餐时间,我急匆匆地做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餐厅里用餐,便看到对面的你放下冷饮,突然灵光乍现般奋笔疾书。端完餐品后我又留意了一眼,你正专
期刊
1.夕阳·亲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讨厌母亲。  我拒绝跟她交流,拒绝她的示好,和她形同陌路。与她有关的记忆,只是一个个从白天到黑夜的日子。我坐在窗台前,夕阳映在我脸上,周围安静得可怖。  等待,只有等待,无尽的等待。  因为长时间一个人在家,又年纪尚小,我习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放一面镜子,借此观察背后的一切。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安静的背后,说不定会有什么庞然大物突然蹿出来,一口咬掉我的鼻子。  这
期刊
1  “小依。”  紧闭的房门内响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剧烈的鼓点快速敲打着他的心脏。  周桥抬起手,犹豫了一瞬,轻轻敲了两下门,见没反应,加重力道又敲了两下。音乐终于停歇了,房间里寂静无声。  周桥对着门说:“小依,爸爸走了。”顿了顿,又说,“钱给你放在电视柜上。我打过招呼了,这个月,晚上你去郑阿姨那儿吃饭。”  依然没有回应。周桥的右手悬在半空,良久缓缓落下。他伸出左手拉住悬在肩上的双肩包带,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