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写作风格的变化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我们传统新闻的写作风格受到极大挑战,正逐步发生变化。虽然近年来我们的新闻写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仍存在不成体系,无法无章的现象。这也导致了部分基层新闻工作者在接触新闻报道时表现的无所适从:发挥个性,老编辑看不上;局限文体,个性无法发挥。
  针对这种现象怎么办呢?其实新闻报道和写作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或方法问题,因为它首先是一个新闻观念问题。在当今“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人们早已习惯主动关注而不是被动接受新闻,新闻工作者如何“报道”和“写作”新闻要快速适应受众变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媒体受众从来都是挑剔的,他们只会喜欢自己喜欢的内容。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读者提出各类媒体没有自己特点,国际新闻偏少等意见;这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激发人们个性释放,渴望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不谋而合。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受众“口味”的提升,对媒体的建议则更多的转变为:“重复报道太多,办报缺乏特色。”这些现实情况都迫使媒体记者面对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思考对象不仅是抽象的新闻报道观念,而且还包括具体的新闻务实尤其是新闻写作技巧。就像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广告语一样:“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当今,讯息瞬息万变,新闻极速传播,只要你有独特的视角和独树一帜的特色和写作风格,你就会吸引受众关注。而要体现新闻的特色和风格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固有观念,借助你所能借助的一切来实现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一、打破固有陈旧观念,淡化新闻写作文体,丰富新闻写作形式。
  在当前的新闻写作中一直存在着一個障碍:对新闻文体划分过于严格。《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选》序言中说:“一个作品的好坏,必须基于作品本身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它是否遵循规则。”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报道和写作形式是应该灵活掌握的,因为只有“作品本身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即“倒金字塔”结构之所以能够长期主宰新闻写作领域,是由它自身的特殊优势所决定:首先它适应了快速传播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习惯,保证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了解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其次,它便于编辑们从尾部删节而无损其文学结构。但是,“倒金字塔”一成不变的结构程式不可能不导致人们的严重不满,记者和读者都同样期待着变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没有理由抹煞新闻写作中“风格”范畴的存在,更没有理由抹煞写作中文学因素的必然存在和重要性。
  二、站在公正立场,在坚持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同时,用充满个性的观点去做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中外新闻界普遍遵守的红线。就“真实性”而言,它主要是针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但由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事后”概念,即报道发表以后与新闻事件的最原始记载反复验证后才可以被证实的概念,因而“事先”确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注重实证精神的西方新闻界在肯定“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的同时,较多地倾向于使用“客观性”一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关乎报道内容的“真伪”,而“客观性”则关乎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职业素质。
  那么,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呢?通常身边的老记者和我们的教科书都会这样说:报道者应尽可能地“悬置”自己关于某一新闻事件的立场、态度和观点,报道者力求“公平”、“平衡”、“一切靠事实说话”。殊不知,这一观点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受到“新新闻学”论者的挑战。
  “新新闻学”论者在新闻报道时更愿意以自己鲜明的政治观点阐述其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这与传统的客观性报道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几乎达到了另一个极致。许多新新闻记者抛弃传统新闻写作的许多禁忌,“怀着其他记者必然感受到但不敢流露的一切轻蔑和怀疑心情”,形成一种直言不讳和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拥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内涵。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新闻中,作者作为一个中心人物出现,成为一个对各种事件进行筛选的个人反应器”。但“新新闻学”并不反对新闻的真实性,它的主旨和出发点正是要以记者情感、体验和所见所闻去揭示事件真相,发掘出藏在新闻背后的意义。
  人们常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一定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实,但再现的手法也有许多,同样真实的场景,不同的写作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既然新闻报道的主观性无法避免,记者们就没有理由让僵硬的事实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和创造力,即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客观”是不绝对的客观,因而在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文学手法将更有利于增强受众的视听效果。随着“新新闻学”的进一步发展,新闻文学亦应运而生。对新闻文学来说,“新新闻学”是必需的,因为它是一种关于恢复和重视社会真相的诚实叙述,所关注的正是人们的切身利益和那些形形色色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另一方面来看,新闻文学又是“文学”的,因为它可以运用一切文学手段,引起读者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和新鲜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文学确实把新闻和文学的使命合二为一,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守望着社会的公正和人性的尊严。“新新闻学”者早在几十年前就对这种新型的写作方式作了前瞻式的理论吁求,而对我国目前处在改革阶段的新闻界来说也可以从中获取应有的启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改进新闻写作方式,从另外的角度看事物,实现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新闻作品首先是它的新闻性,文学因素的存在是为写作个性风格化服务,决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文学性去传达错误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杜峻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陈晓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谢瑞东,陈新华.从受众立场看网络传播的特性一一兼驳“第四媒体”概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 (6)
  [4]周次敏.网络新闻专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7.
其他文献
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关于群众工作的独创观点.在今天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攻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实行企务公开是全面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作为企务公开的重点,拓展公开领域、延伸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流程、提升公开质量,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深化企务公开的经验和做法,以抛砖引玉,為同行业企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企务公开;机制;内容;和谐  实行企务公开是全面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
道德是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与完善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道德还尚未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主要问题表现在传统共同体的破裂、道德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结构调整提速,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估计今年最后的GDP大体在7.3%—7.4%左右,朱之鑫同志在这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技术的提高,其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美国护理理论家Orem上世纪又提出了自我护理模式(Orem护理
卡斯特罗的小说《上海舞》使用了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以碎片化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安东尼奥的家族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小说的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