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市局开展小学生必备的好习惯研究实践活动以来,我校作为好习惯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一年来,我们以“专心听讲”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全面养成,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悉心倾听”“踊跃发言”“学记笔记”。说起来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并坚持却并不那么容易。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社区及周边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加上留守儿童居多,多数是祖辈照顾,任性随意,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涣散、缺少集体荣誉感、不爱学习等特点。为此学校借实验研究的契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项调研分析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剖析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它是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在学生行为方式上的投射。我校坚持用文化的力量濡染学生的成长。要使学生做到“专心听讲”,自然离不开教室文化、课堂文化的打造。
1.教室文化的追求——安全、舒心、和谐
教室是每个孩子的家,是每个学生成长的乐园。一个安全卫生、温馨和谐的环境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 学习中去,在这里,他们不会害怕、不会担心、不会有顾虑。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都是放松的,他们的每一份思绪都是自由的。
2.课堂文化的追求——尊重、信赖、赏识
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常常会指责孩子,在那样的情境中,孩子只会封闭他们的心灵,压抑他们的想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引导教师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呵护孩子、赏识孩子,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的温暖,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越浓,他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他们就会积极发言、敢于发言,并不怕说错。
二、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提升
要使学生真正做到“专心听讲”并不那么容易,他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的本质,研究教育的最新理念,但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师本身,好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学生带去信心、带去希望、带去力量。
因此,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强化科研引领,引领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理论,不断丰富研究内涵,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备课组每周三集体备课的一目三案研讨,到教研组一人一课开放,再到名家与草根(校内教师的微课)教学片段赏析,无不围绕孩子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研讨,致力于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学校创办两所学校:骨干教师发展学校和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大家“相约周末”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理论,研磨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在市县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的基础 上,我们又增加了两项指标:学生课堂的专注与对话状态(是否投入)和老师的教学状态(是否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所服务)。促进教学的转型,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三、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育化
1.功在课前——着力训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好习惯都是学生成长的推手。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要求各班主任把“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跟学生进行宣讲,学校还特地制作了宣传视频,各班利用多媒体组织播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什么叫“专心听讲”。其次通过班会、晨会、主题队会等形式组织学习交流,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谈感悟、表决心。第三,为使孩子们从课前就能做到准备充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学校实行上下课交接制度:前一位老师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下节课的科目,并指导学生完成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的准备。下节课的老师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检查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调试好课件,与孩子们在预备铃响后一起等待上课,这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2.化在课中——着力推进
为使学生集中精神专注于学习,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我们发动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了课堂常规儿歌,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例如二(1)班的班主任周霞老师编写的:《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此外,还有课堂调控口令:
(1)师:一二三;生:坐坐好。
(2)师:小眼睛;生:注意看。
(3)师:小耳朵;生:注意听。
(4)师:小脑袋;生:跟着转!
读书口令:
(1) 师:读书时;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生:身要直。
师:双手捧书;生:稍倾斜。
师:眼睛离书;生:有一尺。
(2)师:翻开书;生:××页。
(3)师:小手举起来;生:我要指书读。
……
老师们的智慧让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孩子们在无形之中将儿歌内化为自己的课堂行为准则,促进了好习惯的养成。
3.评在课后——着力巩固
在课堂规范的育化下,要让学生对一种状态持久下去,最后形成习惯,还需要引入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每 天都在进步。为此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红星榜,在班级开展擂台赛:周赛、月评,对于特殊的孩子建立特殊学生进步档案。有的在班级上建立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谈心交流,为他们加油鼓劲。引入激励机制之后,学生课堂上学习更投入了,小手举得更高了,发言的声音更亮了,课堂上更有信心了。
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尤其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打磨和强化,训练——内化——巩固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悉心倾听”“踊跃发言”“学记笔记”。说起来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并坚持却并不那么容易。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社区及周边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加上留守儿童居多,多数是祖辈照顾,任性随意,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涣散、缺少集体荣誉感、不爱学习等特点。为此学校借实验研究的契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项调研分析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剖析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也是一种文化,它是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在学生行为方式上的投射。我校坚持用文化的力量濡染学生的成长。要使学生做到“专心听讲”,自然离不开教室文化、课堂文化的打造。
1.教室文化的追求——安全、舒心、和谐
教室是每个孩子的家,是每个学生成长的乐园。一个安全卫生、温馨和谐的环境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 学习中去,在这里,他们不会害怕、不会担心、不会有顾虑。他们的每一根神经都是放松的,他们的每一份思绪都是自由的。
2.课堂文化的追求——尊重、信赖、赏识
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常常会指责孩子,在那样的情境中,孩子只会封闭他们的心灵,压抑他们的想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引导教师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呵护孩子、赏识孩子,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的温暖,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越浓,他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他们就会积极发言、敢于发言,并不怕说错。
二、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提升
要使学生真正做到“专心听讲”并不那么容易,他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的本质,研究教育的最新理念,但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师本身,好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学生带去信心、带去希望、带去力量。
因此,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强化科研引领,引领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理论,不断丰富研究内涵,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备课组每周三集体备课的一目三案研讨,到教研组一人一课开放,再到名家与草根(校内教师的微课)教学片段赏析,无不围绕孩子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研讨,致力于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学校创办两所学校:骨干教师发展学校和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大家“相约周末”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理论,研磨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在市县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的基础 上,我们又增加了两项指标:学生课堂的专注与对话状态(是否投入)和老师的教学状态(是否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所服务)。促进教学的转型,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三、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育化
1.功在课前——着力训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好习惯都是学生成长的推手。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要求各班主任把“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跟学生进行宣讲,学校还特地制作了宣传视频,各班利用多媒体组织播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什么叫“专心听讲”。其次通过班会、晨会、主题队会等形式组织学习交流,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谈感悟、表决心。第三,为使孩子们从课前就能做到准备充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学校实行上下课交接制度:前一位老师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下节课的科目,并指导学生完成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的准备。下节课的老师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检查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调试好课件,与孩子们在预备铃响后一起等待上课,这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2.化在课中——着力推进
为使学生集中精神专注于学习,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我们发动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了课堂常规儿歌,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例如二(1)班的班主任周霞老师编写的:《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此外,还有课堂调控口令:
(1)师:一二三;生:坐坐好。
(2)师:小眼睛;生:注意看。
(3)师:小耳朵;生:注意听。
(4)师:小脑袋;生:跟着转!
读书口令:
(1) 师:读书时;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生:身要直。
师:双手捧书;生:稍倾斜。
师:眼睛离书;生:有一尺。
(2)师:翻开书;生:××页。
(3)师:小手举起来;生:我要指书读。
……
老师们的智慧让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孩子们在无形之中将儿歌内化为自己的课堂行为准则,促进了好习惯的养成。
3.评在课后——着力巩固
在课堂规范的育化下,要让学生对一种状态持久下去,最后形成习惯,还需要引入激励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每 天都在进步。为此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红星榜,在班级开展擂台赛:周赛、月评,对于特殊的孩子建立特殊学生进步档案。有的在班级上建立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谈心交流,为他们加油鼓劲。引入激励机制之后,学生课堂上学习更投入了,小手举得更高了,发言的声音更亮了,课堂上更有信心了。
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尤其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打磨和强化,训练——内化——巩固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