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探讨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统计我院近年来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CS)使用情况,分析剖宫产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方法 统计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应用ICS的剖宫产妇共1108例,根据其是否回输自体血分为回输组(673例)和未回输组(435例),分析两组产妇术前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12月ICS回输率为60.74%.回输组产妇术中失血量与自体血回输血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与未回输组比较,回输组产妇术中失血量、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子痫前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和瘢痕子宫是ICS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和瘢痕子宫是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推荐此类产妇剖宫产术中常规使用ICS.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血小板抗体初筛强阳性患儿抗体效价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共21230例,结果其中抗体强阳性(4+)患儿60例.对强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采用同样方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效价.按性别、年龄、有无输血史、疾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效价差异.结果 60例患儿效价分布范围2~64,其中效价为2、4、8、16、32、64的患儿分别为5例(8.33%)、8例(13.33%)、15例(25.00%)、21例(35.00%)、9例(15.00%)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而移植肝脏与患者ABO血型不相合可能导致严重的排斥反应[1].患者体内A或/和B凝集素可与移植肝脏的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抗原相结合引起免疫排异反应,是导致血型不相合肝移植患者在术后存活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2].一项关于165例血型不相合的肝移植研究表明,通过术前血浆置换和药物进行脱敏治疗,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与血型相合的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3].然而,对于未确定血型的肝衰竭患者紧急肝移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将从血型鉴定、疑难血型肝移植术的输血策略以及抗排异药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探讨其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血小板抗体标本检测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0%,自身抗体阳性率为3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自身抗体.经统计学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自身抗体存在相关性,但两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身免疫失调性疾病进展期,体内血小板抗体可
目的 分析云南地区育龄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系统基因多态性,为地区内FNAIT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云南省内不同民族的576名育龄期健康志愿者HPA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别计算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比较.对本地区630名来自产科和生殖遗传科育龄妇女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根据不同民族基因频率分析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5个HPA系统中,景颇族HPA-4基因型均为aa,未检测到b等位基因;其余民族及其他HPA系统同时检测到a和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换血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换血治疗会导致患儿内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准确掌握换血指征,评估风险,谨慎选择换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当密切监测.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危害、换血治疗的途径与方法、换血所用血液的选择、换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结局等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务人员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提供指导意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和/或HPA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910例PTR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HLA和/或HPA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性别、年龄、血型、所患疾病以及输血次数、PTR发生前的血象、凝血指标等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 女性及有妊娠史的患者更容易产生HLA和/或HPA抗体.抗体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阴性患者(51.46±18.49岁vs.40.68±20.08岁,P<0.001),其平均输血次数却明显低于阴性患者(13.13±18.64次vs.18.66
目的 研究RhD血型初检阴性孕妇RHD基因分型及RhD抗原同种免疫情况,为RhD-HDFN诊断及建立早期干预共识进一步积累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及RhCcEe表型分型;采用盐水介质法及抗人球法筛查血清中意外抗体;分析抗体特异性并测定效价.同时提取DNA,采用PCR-SSP及测序方法进行RHD基因分型.结果 108例样本中,有6例RhD确认试验为阳性.最常见的Rh分型为ccee 61例及Ccee 37例.RHD基因分型共检出67例RHD*01N.01、23例RHD*01EL.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以降低废血袋流失率.方法 自2017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经组员讨论选定“完善血袋环,降低废血袋流失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废血袋流失率偏高的原因,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并评价改善前后的效果.结果 对策实施后成功助力了废血袋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废血袋流失率显著降低,输血科废血袋流失率由11.4%降至3.0%.结论 通过品管圈助力废血袋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废血袋流失率,从而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及工作热情.
血液信息化对“血管到血管”全过程数据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血液安全、完善智能决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血液信息化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血站、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单采血浆站信息化建设以及区域间信息共享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此外针对血液信息化如何朝着智慧化的目标有序发展,笔者提出了下一步应加快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数据互联互通、推动新技术应用等意见建议.
目的 确认3个HLA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方法 应用DNA测序分型技术(Sanger测序)对2018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样本A/B/C/DRB1/DQB1位点进行常规检测,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e,NGS)方法对Sanger测序检测到A位点无匹配结果的3个样本进行测序确认,所得序列与已知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结果 样本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A*02:07:01相比,第3外显子520碱基发生G>A变异,导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