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天然优势,它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智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求知欲的激发,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变通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35-01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特殊的使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山区民族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他们对课改与新教材的选取有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认识与理解。在山区民族中学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教学调查与分析,并引发思考── 对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参考性的闸述。
1 激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求知欲、兴趣、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课对山区的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们崭新的课程,他们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很想探个究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时学生的兴趣只是在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是不够稳定和持久的,它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我没有长篇大论枯燥无味地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而是从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开始,从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入手,进行教学,是同学化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在教WORD时,我先教授在WORD中是怎样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导入动态的图片。用上艺术型时,同学们都投去好奇的目光,乘热打铁,让学生练习编辑一份作息表,让他们对作息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美化,给文字运用上艺术字,然后开展比赛,看哪个组的做的又快又好,通过视频录制,播放给全班同学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创造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和相应的情景氛围,能激发兴趣,激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2 重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展学生思想的开阔性
变通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基。在教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运用头脑风暴发让学生学会大开阔性思维,这种开阔性思维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发展学生创新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固定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发现问题、探奇、寻根问底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地各抒己见,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外的收获。如在教FrontPage制作网页中的滚动字幕时,字幕的背景只能是某种纯颜色,我就试问学生:“能不能以图片作背景?”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终于有一位学生利用边框阴影进作出以图片为背景的滚动字幕,漂亮极了,我就请这位同学教给给全班同学,这样,全班同学也就掌握了这一“绝招”。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都予以肯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地引导和分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3 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创新能力,应该思维流畅,在实践中勤于反思。信息技术课需要实践,增强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学中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实验,给学生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需要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创新思考的乐趣。这不仅能更好诠释教学内容,还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上PowerPoint制作动画的课时,只讲基本的内容。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安排。如果学生吸收较好,也可讲的更少,大部分学生自己去探索。同一目标有多种方法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利用,以达到授业解惑和培养创新的目的。如在PowerPoint中制作背景时,可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可右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在教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情、分析事情、解决事情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能帮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要“让学生动手,带着任务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WORD的整体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报刊,要求图文并茂,有艺术字和分区等,里面内容完全由学生自由想象。学生在完成报刊的过程中,体现出创新精神,通过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估自己的认知能力,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能否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创新教育能否得以实施。作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变通性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35-01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特殊的使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创造型新一代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面对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山区民族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他们对课改与新教材的选取有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认识与理解。在山区民族中学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教学调查与分析,并引发思考── 对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给予了参考性的闸述。
1 激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求知欲、兴趣、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课对山区的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们崭新的课程,他们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很想探个究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时学生的兴趣只是在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是不够稳定和持久的,它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我没有长篇大论枯燥无味地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而是从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开始,从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入手,进行教学,是同学化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在教WORD时,我先教授在WORD中是怎样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导入动态的图片。用上艺术型时,同学们都投去好奇的目光,乘热打铁,让学生练习编辑一份作息表,让他们对作息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美化,给文字运用上艺术字,然后开展比赛,看哪个组的做的又快又好,通过视频录制,播放给全班同学欣赏。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创造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和相应的情景氛围,能激发兴趣,激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2 重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展学生思想的开阔性
变通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基。在教课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运用头脑风暴发让学生学会大开阔性思维,这种开阔性思维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发展学生创新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固定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发现问题、探奇、寻根问底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地各抒己见,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外的收获。如在教FrontPage制作网页中的滚动字幕时,字幕的背景只能是某种纯颜色,我就试问学生:“能不能以图片作背景?”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终于有一位学生利用边框阴影进作出以图片为背景的滚动字幕,漂亮极了,我就请这位同学教给给全班同学,这样,全班同学也就掌握了这一“绝招”。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都予以肯定,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妥善地引导和分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3 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创新能力,应该思维流畅,在实践中勤于反思。信息技术课需要实践,增强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学中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实验,给学生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不需要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创新思考的乐趣。这不仅能更好诠释教学内容,还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上PowerPoint制作动画的课时,只讲基本的内容。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安排。如果学生吸收较好,也可讲的更少,大部分学生自己去探索。同一目标有多种方法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利用,以达到授业解惑和培养创新的目的。如在PowerPoint中制作背景时,可从格式菜单选择背景,也可右击演示文稿空白处选择背景。在教学习方法的同时,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情、分析事情、解决事情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能帮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学习方法。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要“让学生动手,带着任务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如WORD的整体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报刊,要求图文并茂,有艺术字和分区等,里面内容完全由学生自由想象。学生在完成报刊的过程中,体现出创新精神,通过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估自己的认知能力,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能否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创新教育能否得以实施。作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