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的融通——读《刘禹锡诗传》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诗传》以诗歌评析与人物传记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鲜明的文体创新意识。“诗”与“传”的结合,究其实,也就是文学与人生的融通。在当下的网络化阅读环境中,这种文体形式有裨于引导读者告别碎片化阅读,进入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整体性阅读”。诗传在淡化学究气息、强化文学色彩的同时,也拉近了它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使其在学术价值之外,亦具文学普及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寒山子有些诗反映了他与儒学的思想关联。在寒山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夫妇耕织读书教养下一代的场景。寒山子努力攻读儒家经典,长期沉浸在儒家圣贤的教诲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经世济民的雄心壮志,而且还为他提供了许多终生服膺的道德准则。而他在儒家经典的启发下,也形成了一些治国理民的想法。但他在科场上却屡遭失意,饱受折磨,无法获得实现理想和志愿的机会,只能将满腔的抑郁和悲愤泄之于诗。寒山子早年攻读儒家经典,为他后来接受佛教建立了特定的前解读结构,从而使他理解和信仰的佛教带上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八声甘州》首见于柳永《乐章集》。此调本源自唐代教坊大曲《甘州》,为大曲摘遍翻演而成。宋代共存词124首,柳永作为创始者,对后人的创作影响深远。在体式上,清代词谱多以柳词为正体,绝大部分词作形式较为统一。在句式上,有参差错落的特色,使用了不少特殊句法,与诗歌有较大差异,展现出词体独有的魅力。宋人写作时,在遵从柳永的前提下,有少数改拗为顺的现象。在韵部上,偏好使用第三部(支微齐灰)韵、第七部(元寒删先)、第十二部(尤)以及第一部(东冬)韵,有韵部通押情况。整体而言,《八声甘州》可说是柳永词中一个非常成功的范
辛丑元月,《翰墨留青:张伯驹致周笃文书函谈艺录》一书出版。一段时间,周笃文先生一直沉浸在往事之回忆中,他感慨地说:“伯老一生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不仅仅是收藏,更是他为千年文化的传承,对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可谓竭尽全力,直到生命的尽头。伯老认为诗意是一切古典艺术的灵魂,并愿一生为之奋斗。”
仕宦作为一种重要的谋生方式,使宦游异乡成为宋代文士的生活常态。这一谋生方式不仅为宋代怀归诗的兴盛提供生活背景,还直接激发了文士怀归情绪的生成。文士因不满于仕宦收益而心生归意,却又因缺乏更有效的替代谋生方式而欲归不能,这种矛盾心理构成宋代怀归诗的基本表现内容。与此同时,与这一谋生方式直接相关的宋代怀归诗还具有理性平静的情感基调与真切写实的风貌,这成为宋代怀归诗区别于唐代怀归诗的重要特征。
“概念”是探讨“诗”源辨体的立论基础,把“诗”当作一个开放且嬗变的概念体系,有利于剥离静止且僵化的“以‘诗’论诗”之认知罅隙,并梳理“理论—现象—理论”的“诗”学认知体系,进而明确“歌”、“诗”及“歌诗”概念移嬗及现象拓展的基本规律。“诗”体概念之嬗变与特定时代之政治、制度、文化、学术及教育等因素有直接联系。以此审之,“歌”体概念产生于上古先民的用语习惯,其形成是无意识的群体语言行为,而“诗”之概念则是受周代礼乐政治影响而促发的执政者意志之产物。作为“诗”体概念移嬗的重要产物——“歌诗”体,乃是受两汉之政
明朝的外交活动,催生一系列行人赋作。《朝鲜赋》及《交南赋》作为明代行人赋的典型,从文学层面揭示明朝在东亚诸国间实现外交信息传递的机制。明朝使臣将外交活动纪实地固定于赋学文本中,并将行人赋作为帝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加以运用,促成外交信息的多次传递。与此同时,东亚诸国娴熟利用明朝这套外交信息传递机制,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在密切的外交活动中,明代赋作的题材得以扩充,形制有所增益,丰富的行人赋作在内部也萌发模仿及竞赛活动。
民国时期,诸多传统形式在现代语境中移步换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以国粹教育为目的的函授部社即是其中一例。函授部社是传统结社与现代学校的结合体,以现代报刊、通讯形式为载体,发布简章、讲义、作业及批改、点评、答疑等等,实现未能进入学校、无名师指点但渴求学习传统文学者的愿望。函授部社将传统视为“小道”的词,与诗并置,同以国粹等之,这在词学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函授部社的繁荣,亦为窥测民国时期国学以及词学的广泛社会需要提供了一个观测点;同时,晚清遗老参与了函授部社的词学教育活动,展现了他们民国时期词学活动
唐宋词的意象系统十分丰富。在众多的唐宋词意象中,有三种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即和流连光景的生命意识对应的残阳意象,和美人迟暮的伤春意识对应的落花意象,以及和伤别念远主题对应的春草意象。这三大意象及其衍生出的意象群,构筑起唐宋词的基本主题类型,凝固并深化了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取向。
作为诗词常用的意象,杜鹃自蜀帝失国的传说引申开去,有着抒发黍离之悲、状凄切之音、伤春将去、离人送别、游子乡愁等意蕴。《离骚》鹈[夬鸟]意象,使其有了不一样的内蕴,即感慨壮志未酬而年岁已长,将此种感情投射到“美人迟暮”上,含蓄委婉发出,这也是在诗词中鹈[夬鸟]意象与杜鹃意象之不同。北宋词使用鹈[夬鸟]的共有四首,皆与杜鹃无异。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刻意将鹈[夬鸟]与杜鹃做出区分,此后南宋词中的鹈[夬鸟]便有了“美人迟暮”“壮志难酬”的意蕴。鹈[夬鸟]与杜鹃同为伤春,但因《离骚》的源起,使鹈[夬鸟
1全球开放获取运动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历程科技信息的开放获取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界极力推动的科学交流方式,对促进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科研合作具有深远意义。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1世纪初。2003年,路甬祥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