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孤独美食家》
作者 [日]村上龙
译者 王蕴洁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 2013年1月
定价 28.00元
说真的,我在书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马上取下没有犹豫,绝对不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也不是因为他那书名夺眼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仅仅是“美食家”三个字给我瞬间下了蛊。
回家细看,书的内封页上几个小字“料理小说集”。原来是小说,还是短篇。看第一篇《鳖肉》,觉得有种奇怪的趣味,说男主人公在纽约的某间按摩茶室里,遇到了给自己做了十天治疗的牙医,他和医师工会的人一起来旅行,把太太丢在酒店睡觉,自己出来找乐子。而,找到这个有乐子的地方,却是因着吃了鳖肉后而产生的预测。“有些女人腋下会发出一种直捣脑浆的味道。”这动物的味道是让男人陷落的诱因?故事读完似乎和美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关乎男女。鳖肉,仅仅是个引子。
于是,这本小说集的调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果然,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关乎男女、肉身和情欲。是视觉感官又是味觉体验,诱惑着我们的神经。
讨厌自己的长相整容十一次的女人,离婚两次,当着别人的情妇,和“我”亲热时,脸颊内的硅胶可以从脑门的位置移动到下巴;和很多女人纠缠不休的爱吃鱼鳔的男人,“我”吃鱼鳔的感觉像“在吃罪恶的东西。只要吃了罪恶的东西,我们就精神百倍”;在《酥炸带骨排骨》里,“我”想去纽约,找一个女人,一个妓女,不美的骨瘦如柴的皮肤又粗又硬又冰冷的她曾经给“我”带来了“爽翻天了”的快感,于是,每次去纽约都想再找到她,但每次都没有遇见。酒吧里的“妈妈桑”在回忆了一段自己在纽约的浪漫后,感伤地告诉他:一切都改变了,即使是料理,每次吃相同的菜味道也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使用相同的材料,努力做出相同的味道,最后还是会走味。“酥炸排骨”的味道总会不断让“我”想起那个百老汇的女人。难道是无法再相遇成了念念不忘?
开始,我是羡慕小说里自我带入性极强的主人公的,从美食之都巴黎,到和“美食”搭不到边的非洲马里无人能知晓的城市通布图,从奢靡富有的大都市纽约,到因通货膨胀经济几乎崩溃的里约热内卢,村上龙满世界地游走,拍录像带的职业有自由挥霍的洒脱。人生在世,渴念的不就是这份随心所欲?在《白灼响螺片》里,他告诉我们:“我不是禁欲的人,也不是道德家。”所以,他在故事里放纵情欲、消费身体、满足原始的欲求,但这种性爱方式却会令神经极度疲劳。身体和神经疲劳之后,就去找一个固定的女人,并以此来证明:“我之所以会找一个束缚自己的人,代表我不是真正的放荡。”他记得那个二十二岁的瑞士女孩,仿佛已经是他的深情了。
故事里的男女在异国他乡遇见,聊聊天吃吃《巧克力慕斯》,就能“再度以轻松的心情相拥”。难得的一次分手前的惆怅与痛苦,觉得是遭到了法国一处度假胜地的报复。那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可以炫耀的惆怅?
我知道村上龙绝对不是实践稀少而想象丰富的作家。他涉猎广泛,曾组织参与橄榄球队、摇滚乐团以及新闻社团,同时还涉足演剧、摄影。1970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不到半年就被学校开除,于是,他来到地处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他在这里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各方面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他的这本料理故事看着看着会让人内心荒芜起来。中国人讲究“食色,性也”。本性的东西,似乎也是无可奈何,尽情尽兴就是过瘾。但性和食也是一样的吧,过满过多过滥,最终只留下疲惫与伤害。伤害的是什么?是身体还是爱?
就像身怀巨资天天跑去吃“白灼响螺片”的男人一样,“白色的贝肉轻轻拂过嘴唇内侧,碰到牙齿和舌头,咀嚼后,和唾液混在一起,在口腔内打转了一下,被吸入喉咙”。而“响螺消失在体内的那一刻,又会引发新的饥饿”。虽然说“光我一个人,就大约吃了将近二十万元份的响螺。每次一吃完,味道就完全消失”。三天三夜吃响螺的男人,可能就像他自己自言自语所说的那样,是缺乏“爱的力量”而只有欲的索求?
在他的这些故事里,多的是一面之交的放纵,满足身体需要的亲热,游走在各种就餐场合,和无数怪异男女发生令人瞠目的灵肉接触,貌似美食林林总总,感官戏码层层上映,但,似乎没有爱。
村上龙的笔调冷峻疏离,那种带有科幻小说般的笔法被他用来描述本该柔软复杂的人情,只在偶尔间流露温情。整本书,三十二个小故事,只有三篇文字有着淡淡又不能忘记的爱意。《热狗》讲一个讨厌网球的老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一名冠军选手,特意买票来看看网球比赛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一篇《蛋包饭》,讲一个女孩在外面拍宣传片时,天天点蛋包饭吃,只因为从小家境不富裕,爸妈带孩子外出就餐时,她每次都点蛋包饭。是一点美丽的乡愁与怀旧。《墨鱼汁意大利面》里的那个男人,喜欢找有夫之妇的男人,和妻子离婚后每月见儿子一次,儿子却拒绝跟他讲话。结果,他在某次就餐时跟儿子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吃了这种面连拉出的屎都是黑色的”而得到儿子的回应,这份亲子间的回应让他哭起来,从此再不吃这一款意面,以免再次哭泣。
这仅有的几个有爱的故事,依然挡不住那些如黑洞一般吞噬一切的空虚。他告诉我们,快乐隐藏在禁忌之中。但快乐过后呢?他写尽了人在各种高潮的欢愉之后,留下的无法掩藏又难以抗拒的虚无。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美味千百种,而只有看过尝过才能懂得其中的深意吧?
看这本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食故事集,可能真会让今天的男女深陷矛盾之中。人生巨大的虚空,绝对不是一场场令人垂涎的豪宴、一次次完美绽放的性爱、一段段热烈梦幻的爱情或一本本动人心魄的书籍、一部部视听冲击的电影所能填满的。它需要把日子每分每秒地过下去,并在一路上找到自己的足迹,找到那一点点的存在意义。
看似活色生香的妖娆生活里,孤独永存。
作者 [日]村上龙
译者 王蕴洁
出版 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 2013年1月
定价 28.00元
说真的,我在书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村上龙的《孤独美食家》马上取下没有犹豫,绝对不是因为他那著名的《接近无限透明的蓝》,也不是因为他那书名夺眼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仅仅是“美食家”三个字给我瞬间下了蛊。
回家细看,书的内封页上几个小字“料理小说集”。原来是小说,还是短篇。看第一篇《鳖肉》,觉得有种奇怪的趣味,说男主人公在纽约的某间按摩茶室里,遇到了给自己做了十天治疗的牙医,他和医师工会的人一起来旅行,把太太丢在酒店睡觉,自己出来找乐子。而,找到这个有乐子的地方,却是因着吃了鳖肉后而产生的预测。“有些女人腋下会发出一种直捣脑浆的味道。”这动物的味道是让男人陷落的诱因?故事读完似乎和美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关乎男女。鳖肉,仅仅是个引子。
于是,这本小说集的调子就这么定下来了。
果然,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关乎男女、肉身和情欲。是视觉感官又是味觉体验,诱惑着我们的神经。
讨厌自己的长相整容十一次的女人,离婚两次,当着别人的情妇,和“我”亲热时,脸颊内的硅胶可以从脑门的位置移动到下巴;和很多女人纠缠不休的爱吃鱼鳔的男人,“我”吃鱼鳔的感觉像“在吃罪恶的东西。只要吃了罪恶的东西,我们就精神百倍”;在《酥炸带骨排骨》里,“我”想去纽约,找一个女人,一个妓女,不美的骨瘦如柴的皮肤又粗又硬又冰冷的她曾经给“我”带来了“爽翻天了”的快感,于是,每次去纽约都想再找到她,但每次都没有遇见。酒吧里的“妈妈桑”在回忆了一段自己在纽约的浪漫后,感伤地告诉他:一切都改变了,即使是料理,每次吃相同的菜味道也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使用相同的材料,努力做出相同的味道,最后还是会走味。“酥炸排骨”的味道总会不断让“我”想起那个百老汇的女人。难道是无法再相遇成了念念不忘?
开始,我是羡慕小说里自我带入性极强的主人公的,从美食之都巴黎,到和“美食”搭不到边的非洲马里无人能知晓的城市通布图,从奢靡富有的大都市纽约,到因通货膨胀经济几乎崩溃的里约热内卢,村上龙满世界地游走,拍录像带的职业有自由挥霍的洒脱。人生在世,渴念的不就是这份随心所欲?在《白灼响螺片》里,他告诉我们:“我不是禁欲的人,也不是道德家。”所以,他在故事里放纵情欲、消费身体、满足原始的欲求,但这种性爱方式却会令神经极度疲劳。身体和神经疲劳之后,就去找一个固定的女人,并以此来证明:“我之所以会找一个束缚自己的人,代表我不是真正的放荡。”他记得那个二十二岁的瑞士女孩,仿佛已经是他的深情了。
故事里的男女在异国他乡遇见,聊聊天吃吃《巧克力慕斯》,就能“再度以轻松的心情相拥”。难得的一次分手前的惆怅与痛苦,觉得是遭到了法国一处度假胜地的报复。那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可以炫耀的惆怅?
我知道村上龙绝对不是实践稀少而想象丰富的作家。他涉猎广泛,曾组织参与橄榄球队、摇滚乐团以及新闻社团,同时还涉足演剧、摄影。1970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不到半年就被学校开除,于是,他来到地处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他在这里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各方面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他的这本料理故事看着看着会让人内心荒芜起来。中国人讲究“食色,性也”。本性的东西,似乎也是无可奈何,尽情尽兴就是过瘾。但性和食也是一样的吧,过满过多过滥,最终只留下疲惫与伤害。伤害的是什么?是身体还是爱?
就像身怀巨资天天跑去吃“白灼响螺片”的男人一样,“白色的贝肉轻轻拂过嘴唇内侧,碰到牙齿和舌头,咀嚼后,和唾液混在一起,在口腔内打转了一下,被吸入喉咙”。而“响螺消失在体内的那一刻,又会引发新的饥饿”。虽然说“光我一个人,就大约吃了将近二十万元份的响螺。每次一吃完,味道就完全消失”。三天三夜吃响螺的男人,可能就像他自己自言自语所说的那样,是缺乏“爱的力量”而只有欲的索求?
在他的这些故事里,多的是一面之交的放纵,满足身体需要的亲热,游走在各种就餐场合,和无数怪异男女发生令人瞠目的灵肉接触,貌似美食林林总总,感官戏码层层上映,但,似乎没有爱。
村上龙的笔调冷峻疏离,那种带有科幻小说般的笔法被他用来描述本该柔软复杂的人情,只在偶尔间流露温情。整本书,三十二个小故事,只有三篇文字有着淡淡又不能忘记的爱意。《热狗》讲一个讨厌网球的老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一名冠军选手,特意买票来看看网球比赛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一篇《蛋包饭》,讲一个女孩在外面拍宣传片时,天天点蛋包饭吃,只因为从小家境不富裕,爸妈带孩子外出就餐时,她每次都点蛋包饭。是一点美丽的乡愁与怀旧。《墨鱼汁意大利面》里的那个男人,喜欢找有夫之妇的男人,和妻子离婚后每月见儿子一次,儿子却拒绝跟他讲话。结果,他在某次就餐时跟儿子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吃了这种面连拉出的屎都是黑色的”而得到儿子的回应,这份亲子间的回应让他哭起来,从此再不吃这一款意面,以免再次哭泣。
这仅有的几个有爱的故事,依然挡不住那些如黑洞一般吞噬一切的空虚。他告诉我们,快乐隐藏在禁忌之中。但快乐过后呢?他写尽了人在各种高潮的欢愉之后,留下的无法掩藏又难以抗拒的虚无。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美味千百种,而只有看过尝过才能懂得其中的深意吧?
看这本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食故事集,可能真会让今天的男女深陷矛盾之中。人生巨大的虚空,绝对不是一场场令人垂涎的豪宴、一次次完美绽放的性爱、一段段热烈梦幻的爱情或一本本动人心魄的书籍、一部部视听冲击的电影所能填满的。它需要把日子每分每秒地过下去,并在一路上找到自己的足迹,找到那一点点的存在意义。
看似活色生香的妖娆生活里,孤独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