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孩子之所以进入博物馆后显得兴趣索然,可能是因为他对博物馆不熟悉,不知从何看起,更谈不上主动探索了。所以去博物馆之前,让孩子了解博物馆,做好一些相关的准备很关键。
易锐昌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的推广,开设了自己的阅读机构。他本人也非常喜欢去博物馆,有了孩子后就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在大宝6岁上学以前,他带孩子去博物馆的频率曾经达到一个星期一次。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中,他认为博物馆游历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进入博物馆之前,他会给孩子准备相关的绘本或图书,帮助孩子做好知识和经验的准备;从博物馆归来后,孩子的视野打开了,阅读面也可以更广了。
一提到博物馆,很多家长就认为那是学知识的地方,不是玩的地方,所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的时候,会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但易锐昌认为,想让孩子喜欢博物馆,需要让孩子先跟博物馆有情感共鸣,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好玩的地方,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和兴趣。一旦孩子觉得博物馆里的东西跟自己没有关系,或者是对知识的学习有逆反的心理,也就对参观博物馆没什么兴趣了。
易锐昌认为去博物馆之前的准备、参观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和参观结束后的收尾工作都很关键,都需要家长用心地“刻意为之”。
去博物馆之前的准备
孩子对某个事物是否感兴趣,取决于他对这个事物的熟悉与期待程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去博物馆,因为像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如果孩子不了解一件陶瓷或文物背后的故事,会觉得跟家里的餐具没有什么区别,提不起兴趣去看。所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
●知识或者经验的准备
家长要了解博物馆的特色是什么,根据特色帮助孩子提前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比如带孩子去故宫博物院之前,先让他读“故宫里的大怪兽”这套书,书里讲述了故宫建筑的屋顶上的神兽,所以,当和孩子去故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留意神兽的排列顺序、等级等,其实这些都是书里面涉及的,孩子很感兴趣,参观的过程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列物品清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观察、记录在博物馆中看到的东西,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份物品清单,带着清单上的物品一起出发。
这个清单包括记录工具,可以是纸和笔,或者是儿童相机或手机,也可以带上望远镜、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还可以带上相关的绘本、书籍等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纸笔、照相机或手机可以帮助孩子把他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望远镜或放大镜这样的工具,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带上一两本绘本,这是因为绘本中有一些很具体的动植物的画面,可以让孩子把书上的内容和博物馆的实物进行对比,从而把阅读的抽象经验和博物馆的实际经验进行深层次的链接和互动。对孩子来说这种互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也能加深孩子对这个内容的理解。
●提前预约博物馆的活动
很多博物馆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都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有些活动还是需要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比如挖化石、做手工等,家长可以提前了解这些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兴趣报好名,带孩子去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主题探索或亲子互动了。还有一些博物馆会开设公益讲座,像国家博物馆每周末都有很多讲座,可以提前预约报名。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跟着讲解员一起逛博物馆,因为他们是最专业也是最熟悉博物馆的人,还会讲得非常有趣,这会让孩子对博物馆的了解更加深入。
●让孩子参与设置参观路线
前往博物馆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查看博物馆的地图,提前了解馆内各个展厅的位置,了解参观的路线。比如故宫不仅有清晰的路线图,而且还有实景的VR地图,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画一张地图,自己设置参观路线,参观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观过程中的互动引导
当孩子做好了准备,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开启博物馆之旅了,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家长仍需要花些工夫,引导孩子在博物馆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参观
参观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抛出一些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带孩子参观昆虫主题的展览时,让孩子找一找这里最大的昆虫是什么、有多大,最小的昆虫有多小等。尋找的过程也是让孩子对昆虫的认识更加深刻的过程。平时孩子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许会主动地提出一些小问题,那么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就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去找答案,这个探究的过程也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参观过程中跟孩子多互动
参观中,家长跟孩子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注意,避免问孩子答案非常明确的问题,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比如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小动物,此刻你觉得你会在做什么……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种代入式的提问,能帮助孩子进入那个世界之中,不仅印象深刻,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每次选择一个主题,多次探访
博物馆承载的内涵和内容非常大,一间博物馆值得花很多的时间来参观,而且博物馆中有很多临时场馆,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展览,所以带孩子去一次博物馆,不一定非要把所有的地方都看完。相反,可以每去一次选择一个主题,多次探访。比如这次带孩子去动物博物馆只看鱼类,重点听老师的讲解;下次专门去看蝴蝶,通过各种资料充分地挖掘相关的信息……按照这种小而精的路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效果反而更好。父母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选择的主题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这样孩子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博物馆。
参观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按照提前设置的参观路线,一天的博物馆之旅终于结束了,孩子也收获颇丰,但参观结束并不代表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回到家,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小小讲解员
让孩子当博物馆的讲解员,比如今天是和爸爸一起去的,请孩子给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今天去参观博物馆遇到了哪些奇妙的事情,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收获等。同时,鼓励孩子把感兴趣的东西画下来,用思维导图或者涂鸦的方式都可以,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如果孩子在去博物馆之前没有画地图,回来之后可以根据参观的情况画出参观路线的地图。
●拓展阅读
在参观前的准备中,我们也提到了通过绘本让孩子对博物馆的知识进行了解,其实在参观结束之后,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拓展孩子的阅读,这两者并不冲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院之后,可以让孩子再读一读《故宫里的大怪兽》,孩子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除了读书,看相关的纪录片也是可以的,比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5分钟的时间就能把一件国宝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讲清楚,非常有趣,也非常适合孩子。
每个家庭带孩子玩耍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玩耍确实是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事。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多彩快乐的童年,也能让家庭生活充满乐趣。
易锐昌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的推广,开设了自己的阅读机构。他本人也非常喜欢去博物馆,有了孩子后就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在大宝6岁上学以前,他带孩子去博物馆的频率曾经达到一个星期一次。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中,他认为博物馆游历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进入博物馆之前,他会给孩子准备相关的绘本或图书,帮助孩子做好知识和经验的准备;从博物馆归来后,孩子的视野打开了,阅读面也可以更广了。
一提到博物馆,很多家长就认为那是学知识的地方,不是玩的地方,所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的时候,会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但易锐昌认为,想让孩子喜欢博物馆,需要让孩子先跟博物馆有情感共鸣,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好玩的地方,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和兴趣。一旦孩子觉得博物馆里的东西跟自己没有关系,或者是对知识的学习有逆反的心理,也就对参观博物馆没什么兴趣了。
易锐昌认为去博物馆之前的准备、参观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和参观结束后的收尾工作都很关键,都需要家长用心地“刻意为之”。
去博物馆之前的准备
孩子对某个事物是否感兴趣,取决于他对这个事物的熟悉与期待程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去博物馆,因为像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如果孩子不了解一件陶瓷或文物背后的故事,会觉得跟家里的餐具没有什么区别,提不起兴趣去看。所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
●知识或者经验的准备
家长要了解博物馆的特色是什么,根据特色帮助孩子提前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比如带孩子去故宫博物院之前,先让他读“故宫里的大怪兽”这套书,书里讲述了故宫建筑的屋顶上的神兽,所以,当和孩子去故宫的时候,孩子就会特别留意神兽的排列顺序、等级等,其实这些都是书里面涉及的,孩子很感兴趣,参观的过程也变得更加有趣了。
●列物品清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观察、记录在博物馆中看到的东西,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份物品清单,带着清单上的物品一起出发。
这个清单包括记录工具,可以是纸和笔,或者是儿童相机或手机,也可以带上望远镜、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还可以带上相关的绘本、书籍等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纸笔、照相机或手机可以帮助孩子把他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望远镜或放大镜这样的工具,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带上一两本绘本,这是因为绘本中有一些很具体的动植物的画面,可以让孩子把书上的内容和博物馆的实物进行对比,从而把阅读的抽象经验和博物馆的实际经验进行深层次的链接和互动。对孩子来说这种互动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也能加深孩子对这个内容的理解。
●提前预约博物馆的活动
很多博物馆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都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有些活动还是需要亲子共同参与完成的,比如挖化石、做手工等,家长可以提前了解这些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兴趣报好名,带孩子去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主题探索或亲子互动了。还有一些博物馆会开设公益讲座,像国家博物馆每周末都有很多讲座,可以提前预约报名。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跟着讲解员一起逛博物馆,因为他们是最专业也是最熟悉博物馆的人,还会讲得非常有趣,这会让孩子对博物馆的了解更加深入。
●让孩子参与设置参观路线
前往博物馆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查看博物馆的地图,提前了解馆内各个展厅的位置,了解参观的路线。比如故宫不仅有清晰的路线图,而且还有实景的VR地图,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画一张地图,自己设置参观路线,参观的时候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观过程中的互动引导
当孩子做好了准备,家长就可以带孩子开启博物馆之旅了,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家长仍需要花些工夫,引导孩子在博物馆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参观
参观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抛出一些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带孩子参观昆虫主题的展览时,让孩子找一找这里最大的昆虫是什么、有多大,最小的昆虫有多小等。尋找的过程也是让孩子对昆虫的认识更加深刻的过程。平时孩子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许会主动地提出一些小问题,那么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就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去找答案,这个探究的过程也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参观过程中跟孩子多互动
参观中,家长跟孩子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注意,避免问孩子答案非常明确的问题,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比如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小动物,此刻你觉得你会在做什么……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这种代入式的提问,能帮助孩子进入那个世界之中,不仅印象深刻,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每次选择一个主题,多次探访
博物馆承载的内涵和内容非常大,一间博物馆值得花很多的时间来参观,而且博物馆中有很多临时场馆,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展览,所以带孩子去一次博物馆,不一定非要把所有的地方都看完。相反,可以每去一次选择一个主题,多次探访。比如这次带孩子去动物博物馆只看鱼类,重点听老师的讲解;下次专门去看蝴蝶,通过各种资料充分地挖掘相关的信息……按照这种小而精的路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效果反而更好。父母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选择的主题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这样孩子就会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博物馆。
参观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按照提前设置的参观路线,一天的博物馆之旅终于结束了,孩子也收获颇丰,但参观结束并不代表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回到家,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小小讲解员
让孩子当博物馆的讲解员,比如今天是和爸爸一起去的,请孩子给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今天去参观博物馆遇到了哪些奇妙的事情,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收获等。同时,鼓励孩子把感兴趣的东西画下来,用思维导图或者涂鸦的方式都可以,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如果孩子在去博物馆之前没有画地图,回来之后可以根据参观的情况画出参观路线的地图。
●拓展阅读
在参观前的准备中,我们也提到了通过绘本让孩子对博物馆的知识进行了解,其实在参观结束之后,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拓展孩子的阅读,这两者并不冲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院之后,可以让孩子再读一读《故宫里的大怪兽》,孩子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除了读书,看相关的纪录片也是可以的,比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5分钟的时间就能把一件国宝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讲清楚,非常有趣,也非常适合孩子。
每个家庭带孩子玩耍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玩耍确实是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事。和孩子一起玩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多彩快乐的童年,也能让家庭生活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