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在讨论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及原则的基础上,对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我国历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为课堂所接受。然而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思想的束缚,即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然而却往往带有专业化、社会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与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初衷不符。探究性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得以体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适应、生存于社會的能力。
1.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原则
1.1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中去,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对所学知识更好的掌握。
主体性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需求,使他们的自主、能动、创造性得以提高,让他们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的对知识加以解释。学习不是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知识经验加以构建。
1.2历史探究性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要结合探究性教学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做到遵循以下原则。
1.2.1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拥有着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正处于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过渡期,思维较为活跃,其创造性、批判性也有所增强,但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有其独特的爱憎观及可塑性,情感世界也较为丰富,逆反心理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单纯的课堂上说教的教学模式有抵触、不信任情绪。对于古今中外历史不陌生,但是对于其中本质性、规律性东西则把握不够。因而,在进行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内容上的选取可以适当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将探究问题完美把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1.2.2把握探究性教学过程结构
科学探究典型模式是:提出问题、搜集数据、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参照,其教学过程结构一般分为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提高。
1.2.3结合历史探究性教学特点
探究性教学具有主体性、合作性、体验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自身状态;体验性与实践性则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合作性指的是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外在机制;开放性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及外部环境。
2.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
2.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
2.2设定相关任务,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及通过设定相关课题任务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的任务来获取知识,从而使得自身的能力得以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以培养。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题时,与该课题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理解到的知识编制成小故事给大家呈现出来,通过演绎小故事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巩固有关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及结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设置不同的探究课题。
2.3组织活动,搭建学生主动探究性平台
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给定的活动进行活动课的安排,也可以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教材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自己组织相关历史活动。
2.4适当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激活历史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过渡期,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其不能像其它学科一样可以复原,因此,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及感悟大有裨益。学生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与历史由远及近的发展规律相违背,这就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良好培养。乡土历史指的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通过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与记忆的融合,这就使得历史对于学生来说便不再那么触手不可及,而是真正的存在自己生活之中。有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学生也较容易搜集到,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强的历史感,逐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好习惯。
3.结语
鼓励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其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合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国明.对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法的再认识.南北桥,2013年10期
[2]聂倩.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实践浅析.《教育艺术》,2014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我国历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渐为课堂所接受。然而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思想的束缚,即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然而却往往带有专业化、社会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与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初衷不符。探究性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得以体现,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适应、生存于社會的能力。
1.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原则
1.1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中去,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对所学知识更好的掌握。
主体性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自身需求,使他们的自主、能动、创造性得以提高,让他们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的对知识加以解释。学习不是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知识经验加以构建。
1.2历史探究性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要结合探究性教学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做到遵循以下原则。
1.2.1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拥有着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正处于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过渡期,思维较为活跃,其创造性、批判性也有所增强,但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有其独特的爱憎观及可塑性,情感世界也较为丰富,逆反心理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单纯的课堂上说教的教学模式有抵触、不信任情绪。对于古今中外历史不陌生,但是对于其中本质性、规律性东西则把握不够。因而,在进行历史探究性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内容上的选取可以适当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将探究问题完美把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1.2.2把握探究性教学过程结构
科学探究典型模式是:提出问题、搜集数据、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参照,其教学过程结构一般分为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提高。
1.2.3结合历史探究性教学特点
探究性教学具有主体性、合作性、体验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自身状态;体验性与实践性则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合作性指的是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外在机制;开放性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及外部环境。
2.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
2.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
2.2设定相关任务,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及通过设定相关课题任务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的任务来获取知识,从而使得自身的能力得以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以培养。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题时,与该课题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理解到的知识编制成小故事给大家呈现出来,通过演绎小故事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巩固有关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及结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设置不同的探究课题。
2.3组织活动,搭建学生主动探究性平台
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给定的活动进行活动课的安排,也可以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教材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自己组织相关历史活动。
2.4适当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激活历史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过渡期,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其不能像其它学科一样可以复原,因此,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及感悟大有裨益。学生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与历史由远及近的发展规律相违背,这就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良好培养。乡土历史指的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通过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与记忆的融合,这就使得历史对于学生来说便不再那么触手不可及,而是真正的存在自己生活之中。有关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学生也较容易搜集到,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强的历史感,逐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好习惯。
3.结语
鼓励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其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合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主动获取新知识,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国明.对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法的再认识.南北桥,2013年10期
[2]聂倩.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实践浅析.《教育艺术》,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