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白银谷》是作家成一耗时近三年写成的一部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以揭示兴盛于明清两代的晋商秘史般的金融传奇为主要内容,其中又以作为晋商代表之一的康家大户里的人事纠葛为主要表现对象,辅之以与康家相关的其他人事。本文以该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生存境况,以期使读者对中国近代历史转折中的女性命运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白银谷》 女性形象 命运
如果说成一之前的创作坚持在“主题幻灭、故事消解中突显意义”a,那么到了《白银谷》则可说是走向了反面,因为《白银谷》中的故事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其中的人物也被塑造得仿佛确在历史中存在过。在这些人物中,与在商业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男性相对的是在院墙内孤守的女性,这些女性的辛酸与不易以及她们对自身命运所做出的抗争,无疑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以之为代表的大多数女性的生存境况。这些女性,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以杜筠青为代表的新女性,以姚夫人为代表的商家妇和以吕布为代表的贴身女仆,下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女性
杜筠青是从小被其父按适合出入西洋外交场面的公使夫人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新女性,是康老太爷——康笏南的第五任夫人,也是小说中最有人性亮色的一位女性人物,在小说史上是可以被归入安娜·卡列尼娜、繁漪这一判性人物谱系中的。b然而,当她身上的“新”在面对传统的“旧”时,会发生什么?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们看到,在她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了“物性”和“人性”这样两个词,前者是从她的被动性上来说,即是说她处在了被人利用的位置上,后者则主要从她的为人处世上来讲。
(一)“物性” 与杜筠青的“物性”相关的有三个人:其父杜长萱,其夫康笏南,其仆三喜。杜长萱曾任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的法语通译官多年,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以后能成为公使夫人,因此杜筠青留了一双天足,养成了爱洗浴的习惯,并学会了简单的法语和英语,更有一种不同于深闺仕女的雍容典雅,健康明丽。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夠东山再起,杜长萱自动忽视康老太爷的年事已高及关于其“克妻”的传闻,把杜筠青嫁入康家以换得大量资金。从这一点上看,杜筠青无疑成了其父敛财的工具,而其夫康笏南是一个“成了精”的人,在康家一手遮天,他不惜代价迎娶杜筠青,全然是因为他看中了杜筠青的“西洋味”,认为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相较于传统女子,在一些观念上会更开明,比如可能会喜欢当众行房事这样的行为,即是说,“从一开始,杜筠青在康笏南的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女性生命,而只是能勾起他强烈的好奇心与占有欲的如同他所珍爱的古玩一样的物”c。因此当康笏南发现杜筠青是一块捂不热的石头时,就冷落她,将她一人放在如冷宫的老院里直到最后制造她的死亡(表面上为其安排葬礼,实际上送进尼姑庵)。在康笏南这里,她不但得不到来自丈夫的疼爱与呵护,就连起码的“生存”权利也被剥夺了。再说车倌三喜,本是杜筠青用来报复康笏南的人,在她看透了康笏南的虚伪与霸道后,决定要撕毁他假圣人的面目,于是有了她和三喜的枣树林之恋。但当她终于完成了与三喜私通这件她认为能“把康家的天捅破”的事后,结果,黑暗王国里的这道刺目的闪电却并没有遂人意。管家老夏将此事压下,当事人三喜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自己不敢想的当学徒的路。而当了学徒的三喜,对她的感情也冷了下来,不再是那个愿意为了她去死的人,不明情况的杜筠青还在为他的下落而奔走。遗憾的是,当她费尽辛苦明白这一切时,自己已经是个“亡人”了。
(二)人性 尽管杜筠青总是被与她有关系的异性利用,但这并不能影响她身上人性光辉的闪耀。毕竟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所以在为人处世上就更显得开明。她待人随和,宽容大度,嫁入康家后,主动找各房媳妇建立融洽的婆媳关系;作为六爷的继母,她将六爷视如己出,对六爷有求必应。到了六爷的适婚年纪时,在六爷未向她提出帮着相看的申请时,就开始积极帮他物色合适人选;对于接管家里生意的三爷,全家上下只有杜筠青对他说,他是全家最辛苦的人;对下人,杜筠青也很和善,不仅不摆老夫人的架子,还很体谅下人的难处……她做的一切,康家人都看在眼里,因此,在康笏南给她这个看着不像老夫人的老夫人操办“葬礼”时,大家都为失去她而感到悲痛。
二、满含幽怨的商人妇
这部小说中的商人妇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姚夫人,她是康家的驻外老帮——邱泰基的夫人,在她身上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商家妇人的悲苦。
作为西帮驻外老帮的妻子,姚夫人嫁给邱泰基已十六年,才第五次把他等回来(西帮的规矩,驻外人员的班期为三年),这一次,邱泰基因为路上太铺张,险些丢了饭碗,令姚夫人没想到的是邱泰基竟为此轻生,幸得被她发现后救下。看到男人因生意上的失意,竟要弃她不顾,想想自己多年的苦守换得这样的结果,她不免感到心寒。这件事使她明白以后要多为自己做打算,再像以前那样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家男人身上,不再是明智之举。为了使自己后半生有个依靠,她需要再生养一个男丁。因为眼下只有一个女儿,待到自己上了年纪,她还是只有自家一人。但邱泰基为了弥补这次犯的错误,主动请求东家让自己提前上任,又是三年不归,姚夫人眼看自己的青春消逝,怎等得起三年又三年?再要生养,只能野合。如此,姚夫人便走上了大多商家妇的后路,引诱了自家的小男仆。
有研究者称姚夫人的行为是对金钱压抑人性的扭曲反抗,是商人重利轻离别所造成的哀怨商妇追求私情的传统故事。d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以姚夫人为代表的商人妇会做出与家仆野合的事,正如拉康所认为的那样,每一个个体都表现为自我、本我、他我的和谐统一体。更何况,女人“在变成女人以前,她是一个人”。自家男人可以“出必舆,衣必锦,宴必妓”,她又为什么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呢?由此,我们也就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姚夫人的行为。
三、身不由己的女佣人
小说里的女佣人形象较为鲜明的是康家老院里的吕布,她虽为老嬷,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在老院里伺候。吕布是在杜筠青嫁入康家后被安排过来贴身伺候的,她做事一向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由于杜筠青的体恤、开明,吕布常常能够趁着她洗浴的机会,回家看望自己病中的老父。最初,吕布听杜筠青这么说时,吓得惊慌失措,生怕被别人听见后自己受处分,但看到杜筠青不仅鼓励她这么做,还积极帮她出谋划策,再三确认能行后,她才付诸行动。吕布还是一个很机智的人,当杜筠青想出门好好逛逛又不想被人发现时,吕布主动帮她出主意,并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她穿以遮人耳目。好景不长,杜筠青的事东窗事发后,为了不使此事被张扬出去,吕布被老夏调去天津看护疯五爷了。没有将她赶出康家已算幸事,因此吕布就只能服从安排,不再抱怨。令吕布没想到的是,自家男人不愿跟她去天津受苦,只想靠着她丰厚的佣金,自己在村里过衣食无忧的富贵日子,见此,吕布凉了心,所以后来,她与五爷的武师田琨走到了一起。 在吕布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幸与不幸,如果说,命运有一半是能够被自己掌握的,那么作为女仆的吕布,已经把那一半紧紧地攥在了自己手里。
四、结语
由上述可知,《白银谷》中的女性各自有著属于自己的命运,贵为老夫人的杜筠青,从文本中来看,更多的是充当别人的“物”。不管是父亲事业上东山再起的筹码,还是康笏南当众行房事的对象,又或者无意间成为三喜走向学徒的跳板,这些都成了杜筠青命运的悲剧所在。尼采说,悲剧“回荡着人物的悲哀和生存的恐惧” e。对于杜筠青来说,作为别人的“物”的存在固然是一种悲哀,但也正是发生在她身上的这许多事,使她成为“让人牵挂到底的人物”f。最终选择出家,远离尘世种种,对她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姚夫人为夫苦守多年,得不到男人的体谅,转而为自己的未来谋出路,由此走上商家妇的老路,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敢的选择。至于吕布被安排去天津照顾疯后的五爷,则选择了让自己拥有幸福。这些都表明了女性在当时的生存境况中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的抗争,她们并没有一味地选择忍受自己受到的不公,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白银谷》是一部主要介绍未被载进典籍的晋商的金融传奇,但其中作者对女性生活境况的展现无遗使我们认识到了女性的不易,她们因其父、因其夫、因其出身,而不同程度地受到的生理、心理的压抑,最终都在自己的努力寻找中有了使自己满意的答案。
a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
b 王春林:《叙述、历史及其他——评成一长篇小说〈白银谷〉》,《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c 雷达:《长篇小说之十——成一〈白银谷〉朱东惠〈此岸〉景宜〈金色喜马拉雅〉》,《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d 傅书华:《晋商世界 近代风云 个体生命——〈白银谷〉人物形象系列论析》,《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3期。
e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4页。
f成一:《〈白银谷〉后记》,《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作 者: 王南南,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导师:徐慧琴教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关键词:《白银谷》 女性形象 命运
如果说成一之前的创作坚持在“主题幻灭、故事消解中突显意义”a,那么到了《白银谷》则可说是走向了反面,因为《白银谷》中的故事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其中的人物也被塑造得仿佛确在历史中存在过。在这些人物中,与在商业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男性相对的是在院墙内孤守的女性,这些女性的辛酸与不易以及她们对自身命运所做出的抗争,无疑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以之为代表的大多数女性的生存境况。这些女性,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以杜筠青为代表的新女性,以姚夫人为代表的商家妇和以吕布为代表的贴身女仆,下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女性
杜筠青是从小被其父按适合出入西洋外交场面的公使夫人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新女性,是康老太爷——康笏南的第五任夫人,也是小说中最有人性亮色的一位女性人物,在小说史上是可以被归入安娜·卡列尼娜、繁漪这一判性人物谱系中的。b然而,当她身上的“新”在面对传统的“旧”时,会发生什么?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们看到,在她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了“物性”和“人性”这样两个词,前者是从她的被动性上来说,即是说她处在了被人利用的位置上,后者则主要从她的为人处世上来讲。
(一)“物性” 与杜筠青的“物性”相关的有三个人:其父杜长萱,其夫康笏南,其仆三喜。杜长萱曾任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的法语通译官多年,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以后能成为公使夫人,因此杜筠青留了一双天足,养成了爱洗浴的习惯,并学会了简单的法语和英语,更有一种不同于深闺仕女的雍容典雅,健康明丽。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夠东山再起,杜长萱自动忽视康老太爷的年事已高及关于其“克妻”的传闻,把杜筠青嫁入康家以换得大量资金。从这一点上看,杜筠青无疑成了其父敛财的工具,而其夫康笏南是一个“成了精”的人,在康家一手遮天,他不惜代价迎娶杜筠青,全然是因为他看中了杜筠青的“西洋味”,认为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相较于传统女子,在一些观念上会更开明,比如可能会喜欢当众行房事这样的行为,即是说,“从一开始,杜筠青在康笏南的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女性生命,而只是能勾起他强烈的好奇心与占有欲的如同他所珍爱的古玩一样的物”c。因此当康笏南发现杜筠青是一块捂不热的石头时,就冷落她,将她一人放在如冷宫的老院里直到最后制造她的死亡(表面上为其安排葬礼,实际上送进尼姑庵)。在康笏南这里,她不但得不到来自丈夫的疼爱与呵护,就连起码的“生存”权利也被剥夺了。再说车倌三喜,本是杜筠青用来报复康笏南的人,在她看透了康笏南的虚伪与霸道后,决定要撕毁他假圣人的面目,于是有了她和三喜的枣树林之恋。但当她终于完成了与三喜私通这件她认为能“把康家的天捅破”的事后,结果,黑暗王国里的这道刺目的闪电却并没有遂人意。管家老夏将此事压下,当事人三喜阴差阳错地走上了自己不敢想的当学徒的路。而当了学徒的三喜,对她的感情也冷了下来,不再是那个愿意为了她去死的人,不明情况的杜筠青还在为他的下落而奔走。遗憾的是,当她费尽辛苦明白这一切时,自己已经是个“亡人”了。
(二)人性 尽管杜筠青总是被与她有关系的异性利用,但这并不能影响她身上人性光辉的闪耀。毕竟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所以在为人处世上就更显得开明。她待人随和,宽容大度,嫁入康家后,主动找各房媳妇建立融洽的婆媳关系;作为六爷的继母,她将六爷视如己出,对六爷有求必应。到了六爷的适婚年纪时,在六爷未向她提出帮着相看的申请时,就开始积极帮他物色合适人选;对于接管家里生意的三爷,全家上下只有杜筠青对他说,他是全家最辛苦的人;对下人,杜筠青也很和善,不仅不摆老夫人的架子,还很体谅下人的难处……她做的一切,康家人都看在眼里,因此,在康笏南给她这个看着不像老夫人的老夫人操办“葬礼”时,大家都为失去她而感到悲痛。
二、满含幽怨的商人妇
这部小说中的商人妇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姚夫人,她是康家的驻外老帮——邱泰基的夫人,在她身上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商家妇人的悲苦。
作为西帮驻外老帮的妻子,姚夫人嫁给邱泰基已十六年,才第五次把他等回来(西帮的规矩,驻外人员的班期为三年),这一次,邱泰基因为路上太铺张,险些丢了饭碗,令姚夫人没想到的是邱泰基竟为此轻生,幸得被她发现后救下。看到男人因生意上的失意,竟要弃她不顾,想想自己多年的苦守换得这样的结果,她不免感到心寒。这件事使她明白以后要多为自己做打算,再像以前那样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家男人身上,不再是明智之举。为了使自己后半生有个依靠,她需要再生养一个男丁。因为眼下只有一个女儿,待到自己上了年纪,她还是只有自家一人。但邱泰基为了弥补这次犯的错误,主动请求东家让自己提前上任,又是三年不归,姚夫人眼看自己的青春消逝,怎等得起三年又三年?再要生养,只能野合。如此,姚夫人便走上了大多商家妇的后路,引诱了自家的小男仆。
有研究者称姚夫人的行为是对金钱压抑人性的扭曲反抗,是商人重利轻离别所造成的哀怨商妇追求私情的传统故事。d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以姚夫人为代表的商人妇会做出与家仆野合的事,正如拉康所认为的那样,每一个个体都表现为自我、本我、他我的和谐统一体。更何况,女人“在变成女人以前,她是一个人”。自家男人可以“出必舆,衣必锦,宴必妓”,她又为什么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呢?由此,我们也就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姚夫人的行为。
三、身不由己的女佣人
小说里的女佣人形象较为鲜明的是康家老院里的吕布,她虽为老嬷,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在老院里伺候。吕布是在杜筠青嫁入康家后被安排过来贴身伺候的,她做事一向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由于杜筠青的体恤、开明,吕布常常能够趁着她洗浴的机会,回家看望自己病中的老父。最初,吕布听杜筠青这么说时,吓得惊慌失措,生怕被别人听见后自己受处分,但看到杜筠青不仅鼓励她这么做,还积极帮她出谋划策,再三确认能行后,她才付诸行动。吕布还是一个很机智的人,当杜筠青想出门好好逛逛又不想被人发现时,吕布主动帮她出主意,并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她穿以遮人耳目。好景不长,杜筠青的事东窗事发后,为了不使此事被张扬出去,吕布被老夏调去天津看护疯五爷了。没有将她赶出康家已算幸事,因此吕布就只能服从安排,不再抱怨。令吕布没想到的是,自家男人不愿跟她去天津受苦,只想靠着她丰厚的佣金,自己在村里过衣食无忧的富贵日子,见此,吕布凉了心,所以后来,她与五爷的武师田琨走到了一起。 在吕布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幸与不幸,如果说,命运有一半是能够被自己掌握的,那么作为女仆的吕布,已经把那一半紧紧地攥在了自己手里。
四、结语
由上述可知,《白银谷》中的女性各自有著属于自己的命运,贵为老夫人的杜筠青,从文本中来看,更多的是充当别人的“物”。不管是父亲事业上东山再起的筹码,还是康笏南当众行房事的对象,又或者无意间成为三喜走向学徒的跳板,这些都成了杜筠青命运的悲剧所在。尼采说,悲剧“回荡着人物的悲哀和生存的恐惧” e。对于杜筠青来说,作为别人的“物”的存在固然是一种悲哀,但也正是发生在她身上的这许多事,使她成为“让人牵挂到底的人物”f。最终选择出家,远离尘世种种,对她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姚夫人为夫苦守多年,得不到男人的体谅,转而为自己的未来谋出路,由此走上商家妇的老路,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敢的选择。至于吕布被安排去天津照顾疯后的五爷,则选择了让自己拥有幸福。这些都表明了女性在当时的生存境况中对自己的命运做出的抗争,她们并没有一味地选择忍受自己受到的不公,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白银谷》是一部主要介绍未被载进典籍的晋商的金融传奇,但其中作者对女性生活境况的展现无遗使我们认识到了女性的不易,她们因其父、因其夫、因其出身,而不同程度地受到的生理、心理的压抑,最终都在自己的努力寻找中有了使自己满意的答案。
a 阎晶明:《从幻灭走向“求实”——从〈白银谷〉看成一小说的跃变》,《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
b 王春林:《叙述、历史及其他——评成一长篇小说〈白银谷〉》,《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c 雷达:《长篇小说之十——成一〈白银谷〉朱东惠〈此岸〉景宜〈金色喜马拉雅〉》,《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d 傅书华:《晋商世界 近代风云 个体生命——〈白银谷〉人物形象系列论析》,《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3期。
e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4页。
f成一:《〈白银谷〉后记》,《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作 者: 王南南,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导师:徐慧琴教授。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